◎文/ 孟佳惠
近日,據《洛杉磯時報》《每日郵報》等外媒報道,有中國億萬富翁家庭花費650 萬美元讓孩子進入斯坦福大學。據了解,該中國富豪通過摩根士丹利的經理與升學輔導咨詢師辛格見面,向辛格支付了650 萬美元。隨后,其女于2017年被美國斯坦福大學錄取,主修心理學和東亞研究。這也是迄今為止美國大學入學舞弊案中金額最大的一筆。
美國大學入學舞弊,指利用金錢賄賂幫助學生在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中作弊,或者包裝成運動員來進入知名大學。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FBI)和波士頓的聯(lián)邦檢察官指控了50 名涉案人員,其中包括兩名SAT/ACT 考試管理人員、一名監(jiān)考人員、九名大學教練、一名大學體育管理人員和33 名家長。
一時之間,大學入學賄賂丑聞震驚全美,民眾對精英教育、特權和名人刑事指控等話題的關注甚囂塵上。擁有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的父母們被指控花錢為子女開后門,讓他們進入包括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和喬治城大學在內的美國名校。
南加州企業(yè)高管威廉·辛格經營著一家營利性大學咨詢公司Edge College & Career Network,以及一家名為Key Worldwide Foundation(全球基金會)的慈善機構。據稱,辛格利用這兩家公司幫助富有的家庭的孩子進入全國各地頂尖的大學和學院。
來自美國司法部的消息顯示,辛格通過賄賂教師、ACT 和SAT 考試管理人員,讓他們忽視作弊行為。他經常通過全球基金會支付這些錢。當一位家長問辛格賄賂考試管理人員是否有效時,辛格笑著回答說:“每次都是這樣?!彼€說,“孩子們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沒有考到這個分數?!?/p>
計劃中的另一個部分則“瞄準”了名校運動特長生錄取過程中的“制度漏洞”。根據指控文件顯示,富有的父母們向辛格行賄2500 多萬美元,通過指定自己的孩子為被招募的運動員而進入頂尖名校,而實際上他們的孩子并非運動員。
美國司法部稱,一位想讓孩子進入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的家長以股票的形式向辛格的基金會支付了45 萬美元,辛格賄賂了教練,讓他指定那個孩子為學生運動員,并加入德克薩斯大學的網球隊。此外,耶魯大學前女足教練魯迪·梅雷迪思也接受了辛格40 萬美元的資助,幫助一名學生成為該校的足球新生。
目前,辛格以招生中介的形式作為整個舞弊計劃的核心,其已承認涉嫌敲詐勒索和洗錢罪。除此之外,還有50 名家長和同伙已被指控犯有相關罪行。事實上,這種所謂的“入學”行為是對聰明孩子的冒犯,是對教育公平的褻瀆。而對于納稅人而言,他們?yōu)楦叩冉逃峁┵Y金,也是希望他們的錢能夠得到公平合理的使用。
在伊利諾斯州,厚顏無恥的招生舞弊案指控戳中了當地人心中一個十年前的傷口。在《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的“名人入學效應”(Impact Goes to College) 系列報道中揭露了伊利諾斯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招生體系的“潛規(guī)則”,聲稱該校在招生的過程中存在著“影子名單”。報道中提到,從2005年到2009年,該招生體系以每年200 名“影子學生”的名額,讓人脈廣泛的申請者比成績更好的學生更具優(yōu)勢。同樣,這種做法也給那些被認為資質不合格的學生提供了入學名額。
原則上來說,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人們在精英學校以外的地方獲得美好的大學生活,或者在沒有大學的日子里過得很好。但對于任何一個學生來說,進入一所名牌大學的機會都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尤其是那些沒有錢或沒有關系的學生,他們必須靠一己之力去打造成功之路,而招生制度的“漏洞”可能成為了壓垮他們人生理想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大學賄賂丑聞后的首批訴訟中,幾名學生起訴耶魯大學、喬治城大學、斯坦福大學和其他涉及此案的學校,稱他們和其他學生被剝奪了公平入學的機會。他們認為,當擁有財富和地位的父母們通過行賄舞弊的手段讓不合格的學生進入高質量的大學時,那些遵守規(guī)則的申請者就成了受害者。其中一名學生表示,“每一所大學都收取了學生的入學申請費,卻沒有采取足夠的措施來確保他們的錄取過程是公平的,沒有欺騙、賄賂和不誠信的?!?/p>
奧利維亞·杰德是女演員洛里·洛林的女兒,洛里是被指控的父母之一。奧利維亞是個YouTube 網紅,她曾坦言自己是被父母逼著讀的大學。她在社交媒體Instagram 上宣傳自己的作品,表示自己并不喜歡讀書,但是卻熱衷于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揚自己的大學生活。她寫道:“在學校里,我并不關心我所學的任何東西時?!?/p>
這番言論對于那些為了一篇入學申請論文絞盡腦汁、理應得到公平合理的入學機會的勤奮學生來說,是多么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包括南加州大學在內的許多名校還在不斷下調錄取率,南加州大學在其網站上稱,2018年只有13%的學生獲得了入學資格,原因是“大量優(yōu)秀的申請?zhí)岣吡虽浫藴省?。這實在十分諷刺。
大學的入學競爭是一場零和博弈。由于名額有限,所以每存在一個“舞弊”者,就意味著有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將因此而失去機會。每一次關于舞弊或欺騙的揭露,都會有不計其數的年輕人得到這樣的信息:價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錢。那么,對于年輕人而言,究竟為什么要在一個被操縱的體系中奮斗?
名校招生舞弊案的丑聞使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不得不意識到,他們正在與那些擁有一切好處的同齡人競爭。無論是健康食品、家庭作業(yè)輔導、豐富假期的缺乏,還是對兼職和學生貸款債務的擔憂,這都是弱勢背景的學生不得不去面對的。而那些認為所有年輕人都應該擁有公平的機會在生活中獲得成功的人,應該團結一致地支持鏟除那些腐敗和偏袒行為,因為正是這些不誠信行為的蔓延滋長才破壞了教育的公平,辜負了美國民眾對教育體系的信任。
事實上,在這一計劃中,任何一名被定罪的家長都破壞了公眾、其他學生和他們自己的孩子對于誠信和成就的定義,損害了民眾對教育體系公信力的認可。這次的名校舞弊案為全美免費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教訓:買來的獎杯永遠不會令人滿意。對于美國社會而言,營造公正而透明的招生環(huán)境,重塑教育制度的社會公信力,依然任重而道遠。
(本文綜合了《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專欄作家Phil Rosenthal的文章《This college bribery scandal is a lesson in terrible judgment and values》,以及高級政治記者Jane Coaston 發(fā)表于Vox Media 的文章《The FBI’s college admissions fraud case against Felicity Huffman and many more, explained》兩篇文章翻譯并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