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差異化教學的核心理念是“生本”理念。具體而言,就是“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差異。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同理,世界上也沒有個體特征完全相同的人,教師在教學中,面對的是因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而造就的特質不相同的學生,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依據(jù)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掌握程度、學習的特點等,結合當前所教授的課堂內容,利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學到知識,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成績大幅度地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目標設計;教育方法
一、 教學目標設計要充分考慮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第一,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差異。每個教學內容授課之前,教師都借助以往相關主題的練習、作業(yè)、各種測試和觀察、談話、家訪、實踐活動來了解信息,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經驗背景、學習興趣、思維水平等進行充分的調查與評估,由此判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jù)學習能力對學生做出實事求是的分層。比如,根據(jù)學生特點及知識的掌握情況,將教材劃分為三個等級,包括簡單、一般和較難,這樣,方便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讓全體學生共同進步。這樣既能適應學生的智能差異,也能適應學生的學習風格差異。雖然一堂課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兼顧學生的各種智能差異,但差異化、層次化的教學目標,可使更多的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各有所得。另外,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內容,設計多種學習目標供學生選擇,以滿足智能差異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并從中受益,獲取不同的進步。
二、 教學目標設計要針對學生異質體現(xiàn)層次性
教師進行差異化課時,可以設計1~5個層面的教學目標,不同質層的學生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目標更多著眼中等學生考慮,但也有拔高的目標和基本的目標,從而照顧兩頭學生,這樣就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針對學生平均水平設置教學目標,學優(yōu)生“吃不飽”、學差生“吃不了”的教學現(xiàn)象,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達到預定目標,產生成功的愉悅,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例如,“用彈簧測力計測力”這一實驗,我把學生學習目標細化為六個目標,三個層次:
目標1:明確實驗目的;目標2:知道要在測量前先觀察量程和最小分度值;目標3:會對彈簧測力計進行調零;目標4:能準確讀數(shù);目標5:會判斷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表示的是哪個力的大小;目標6:理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目標1-4是基本目標,適合于A、B、C層所有學生,是最容易達到的最基本的能力目標;目標5是中層目標,適合于A、B層學生,需要在探究實驗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分析歸納能力才能達到;目標6是高層目標,適合于A層學生,是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加的學習目標。這樣不同層次的目標,不僅考慮到基礎較弱的同學,還照顧了需要“拔高”的學生,使全班學生都能熟練掌握屬于自己層面的知識。
三、 教學目標設計要針對知識難易體現(xiàn)層遞性
物理學科有其獨特性,那就是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所以知識的層遞性十分突出。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考慮了目標的層次性,還必須體現(xiàn)知識的層遞性。幫助學生由高到低,一步一步提高學習能力,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正確的物理思維模式。物理教師不僅要依據(jù)課程標準中對每個章節(jié)的教學要求,結合學情進行整體設計,規(guī)劃出適合學生不同質層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更要依據(jù)教材內容,要綜合考量教材內容編排難易程度和學生認知過程逐步提高的過程,將課程目標細化成層遞式的教學目標。
例如,初中物理“知識與技能”的階段性目標如下:
1. 知道一些簡單、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理解初步的物理概念,掌握最基本的物理規(guī)律,可以描述簡單的物理問題。
2. 可以有目的性地去觀察某些物理現(xiàn)象并能夠記錄觀察結果;可以根據(jù)實驗目的、步驟和要求,使用給定的實驗器材,完成簡單的實驗,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能完成簡單的小制作。
3. 了解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科技、國防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
4. 能集中注意力進行閱讀、傾聽、記錄、提問、討論;能以適當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并與他人進行交流。
以上四組目標是層遞性的,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按照這四組目標的順序要求,循序漸進地進行,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物理學科的思維邏輯。任何跳躍式的、斷層式的教學思路都是錯誤的。因此,放棄知識結構、能力形成的層遞性,只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去設計層次性的教學目標,是片面的,無效的,根本達不到預設的效果。
因此,我借鑒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目標劃分成四個不同的階段,為的是讓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都可以更好地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便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素養(yǎng)。
階段一:體驗探究科學的過程。對于新接觸物理學這門學科的學生來說,首先要知道物理規(guī)律的形成來源于科學探究過程。那么,探究過程有哪幾個要素?科學探究實驗的基本過程怎樣?通過怎樣的手段來完成科學探究過程?這些問題是物理探究實驗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對科學探究形成初步的概念。
階段二:掌握一些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可以自主進行探究性實驗,并且學會在實驗過程中記錄下相應的實驗現(xiàn)象及數(shù)據(jù),另外,可以通過實驗現(xiàn)象及數(shù)據(jù)得出恰當?shù)膶嶒灲Y論。這個階段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要求層次較低的活動,比如,學會使用測量工具直尺并且能夠準確使用直尺進行記錄,為今后進行更為復雜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階段三:可以使用一些比較簡單的物理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且能夠得出恰當?shù)膶嶒灲Y論。具備了前兩個階段的實驗技能后,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實驗活動的時候要逐漸從量變轉為質變,由“定性探究”升級到“定量探究”。例如,“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實驗中,“用刻度尺測量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運用改變物體位置來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使用歸納法分析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得出平面鏡成像特點”。以上三個目標就屬于這一階段。
階段四:根據(jù)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案,找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程序,并評估實驗結果。這一階段的目標,不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只是企望通過這樣一類活動,給物理能力水平發(fā)展較高的學生一個強化實驗能力和進一步思考的機會。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更高層次的科學素養(yǎng)和為升入高一級學校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趙麗琴.差異化教學策略芻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4(4).
[2]周蓉.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目標細化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孫立波,山東省海陽市,山東省海陽市新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