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城娟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溧陽分院眼科 江蘇溧陽 213300)
視覺是人體最重要的生理感覺,人體感知的外界信息至少有80%經過視覺途徑獲取,在人得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至關重要。3-6歲學齡前時期是視覺功能發(fā)育的重要可塑時期,該階段兒童視覺系統(tǒng)會在外界適宜刺激下逐漸發(fā)育成熟,但同時異常的刺激也會導致兒童視覺功能做出異常的調整和改變,從而引起視力問題[1]。屈光不正指外界平行光線不能正常聚集在視網膜黃斑部,是學齡前兒童常見眼科疾病,可導致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等癥,影響視力健康。另外,由于學齡前兒童視力可塑,該階段屈光不正具有可逆性,早期篩查并予以有效治療對恢復兒童視力健康具有重要意義[2]。文章現(xiàn)對溧陽市學齡前兒童屈光發(fā)育現(xiàn)狀展開調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為時限,隨機于我院接受雙眼屈光檢查的兒童中抽取105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3-6歲,性別不限;出生于溧陽并于當?shù)爻砷L的兒童;家長知情同意,配合調研;資料獲取齊全。排除標準:合并眼部器質性病變。入選兒童中,男57例,女48例,3歲23例,4歲27例,5歲30例,6歲25例,平均4.51歲。
1.2 方法 屈光檢查采用Topcon自動視力表投影儀,型號ACP-8;電腦驗光儀,型號RM-800;拓普康驗光儀,型號KR-8900。檢查由專門驗光師操作,采用小瞳打驗光單,滴復方托比卡胺滴眼液散瞳后重新打驗光單。屈光正常評價標準:3歲球鏡屈光度(S)[+2.00,+300]D,柱鏡屈光度(C)[-1.00,+1.00]D;4-5歲 S[+2.00,+2.50]D,C[-1.00,+1.00]D;6 歲 S[+1.50,+2.00]D,C[-1.00,+1.00]。屈光異常分類診斷標準:3-6歲S<-1.8D,初診近視;3歲S>+3.8D,4-5歲S>+3.3D,6歲S>2.8D,初診遠視;3-6歲 C<-1.5D或>+1.5D,初診散光。統(tǒng)計屈光異樣檢出率,觀察疾病分布情況。
另自行設計《視力健康調查問卷》發(fā)放給兒童家長,收集與兒童屈光發(fā)育有關的信息,包括兒童每日看電視玩手機時間、每日戶外活動時間、每日睡眠時間、讀書用眼距離、是否偏食、母體孕期有無保胎治療、是否足月生產、出生體重、喂養(yǎng)方式、家族病史。比較觀察屈光正常與屈光不正兒童指標差異,多因素分析導致屈光不正的影響因素。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以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百分數(shù)(%)表示,X2檢驗,其中異常因素行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屈光檢查結果 105例兒童中,屈光正常92例(87.62%),屈光不正13例(12.38%),包括散光7例(6.67%),近視 3例(2.86%),遠視1例(0.95%),散光并近視2例(1.90%)。屈光不正兒童中,男7例(12.28%),女6例(12.50%),占比相當(P>0.05);3歲 5例(21.74%),4歲3例(11.11%),5歲3例(10.0%),6歲2例(8.0%),可見屈光不正發(fā)生率隨兒童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
2.2 屈光異常原因分析 屈光異常單因素分析結果見表1。以屈光不正為因變量,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單因素為自變量,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經計算,每日看電子產品≥2小時、偏食、母體孕期接受保胎治療、出生體重<2.5kg是屈光不正危險因素(依次OR=2.164、1.151、1.362、0.977;P<0.05),每日戶外活動≥1小時是屈光不正保護因素(OR=1.815,P<0.05)。
?
屈光不正是導致學齡前兒童視力低下主要原因,現(xiàn)已被WHO列入“視覺2020計劃”重點防治眼病。本研究擇取105例溧陽市3~6歲學齡前兒童分析當?shù)厍獍l(fā)育情況,結果檢出屈光異常13例,占比12.38%,雖較文獻報道同齡兒童全國平均發(fā)生率略低,但仍處于較高水平,應引起重視[3]。
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會加大用眼強度,使眨眼頻率降低,很容易造成視疲勞,特別是對于神經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的學齡前兒童,對視力損害很大,不利于眼健康,是研究證實的導致兒童屈光不正的獨立高危因素[4],本次調研亦得到證實,因此,減少兒童電子產品使用對視力保護至關重要。營養(yǎng)攝入也與兒童視力健康密切相關,研究證實,鈣、蛋白質、硒元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A、B、C、E族等營養(yǎng)物質均對維持兒童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偏食的兒童很容易造成上述眼保護營養(yǎng)物質的缺乏,也是導致兒童發(fā)生屈光不正的主要原因[5],因此,為有效防治兒童屈光不正,合理營養(yǎng)、均衡膳食十分必要。另外,孕期保胎用藥與吸氧可能影響胎寶寶眼胚發(fā)育,低體重兒易發(fā)生視網膜病變,也是可能導致學齡前兒童屈光不正的危險因素。充足的戶外運動能減少近視發(fā)生率,這一觀點已經得到諸多證實,本研究中,戶外運動亦是兒童視力的保護因素,主要原因為光照能刺激瞳孔收縮,加之遠距離觀看,可以緩解視疲勞,對眼健康很有幫助[6]。本研究中,低齡兒童屈光不正發(fā)生率高于高齡兒童,可能原因為低齡兒童更需要保護,外出活動不及大齡兒童多,同時更易鬧,家長可能錯誤的拿電子產品去哄,更進一步誘發(fā)屈光不正發(fā)生可能。對此,應引起家長兒童視力保護重要性認識,引導兒童科學用眼,同時定期接受屈光檢查,以早期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不良習慣,及時干預治療,更好的保護兒童視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