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光
2014年的世界杯在巴西舉行,德國隊奪冠。德國隊告訴我們:班級里沒有一個學霸,只要人人要強不當學渣,班級就會學年第一。巴西隊告訴我們:就算中考考場設在你家,你也可能考得一塌糊涂。西班牙隊告訴我們:即使你上一次是狀元,再考一把不一定還是第一,哥倫比亞對告訴我們:要堅持不懈,考場上最后幾分鐘做對的題可能是你能否上省中的關鍵。中國隊告訴我們,不好好學習中途掉隊連參加中考的機會都沒有。工作十多年,帶了幾屆畢業(yè)班。幾點淺薄的做法,實在談不上什么經(jīng)驗,只希望能帶給大家些許啟發(fā)。
第一、同一備課組的老師一定要合作,單打獨斗,獨立獨行缺乏交流不易提高,那樣太累而且效果也不好。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沒有合作是無法使整體成績提高的。一套班子的老師要一起研究學生,知道哪些學生目前哪科不足,及早幫助學生把薄弱的學科追一追。同一學科的老師要研究習題,研究教法,根據(jù)學生各個時期的學習狀況,我們對學生中誰能達到優(yōu)秀,誰能達到合格,誰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為不同的學生從代數(shù)幾何的掌握情況布置適合學生的學習任務,并監(jiān)督落實。從一開始就不放棄,課上抓效率,課下抓學生,對中等生加強訓練,對尖子生不放松要求,力爭中考取得滿意的成績。
第二、在學生進行全面復習之前自己先多做幾套中考模擬題和中考題。都說考試說明要好好研究,研究透了掌握中考的具體考點和題型,并且通過近三年的總中考題把握中考題的難易度。所以用27道題的題型作為依據(jù)。數(shù)學題型也不會有大的變化,這樣老師能真正的知道中考究竟都考些什么,怎么考。不考的堅決不要講,滲透都不用。浪費時間的同時把一些學生也整沒信心了。比如分母有理化。這樣復習的時候就更有針對性。
第三、分論復習:我們數(shù)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有三輪。第一輪:基礎知識。第二輪:專項復習。第三輪:綜合模擬。一般來說3月份開學來上班學生的第一輪復習已經(jīng)結束了。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要過兩關:1,過記憶關,就是做到必須牢記所有的公式和定理等。比如弧長公式、扇形面積公式的幾種形式全都要牢牢掌握。而且要對比著記憶比如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對角線性質(zhì)。2、過基本方法關。比如待定系數(shù)法求函數(shù)解析式。解方程,解不等式,化簡代數(shù)式一定要花時間多練。因為到綜合模擬的時候還有很多學生解方程,化簡總出錯呢。所以在第一輪這會兒就練到位。這部分就是只要學點習的學生就不能丟分的。老師分章節(jié)的分工備課,該添加的知識點,典型題,還有測試。要多考試,考試中出現(xiàn)的錯誤印象會深一些。第二輪復習就是根據(jù)那27個題型進行專門訓練了,專題復習,就是從某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或數(shù)學方法加以展開,縱向深入,圍繞某些典型問題進行集中的訓練。根據(jù)那27個題型進行專門訓練了一些基礎的簡單的題型就是考試,老師分工出卷子,拼提。難一點的比如折疊問題還有26題的應用題就多搜題,歸類。多花時間練,不用吝嗇那3,5天的時間,攻克了也就掃清障礙了。第三輪綜合復習主要就是做套題,講套題了。在這里初期不要整套的做,整套的考。可以是分題做分題考,比如只做選填,今天只做10套題的化簡求值等。這輪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分析試卷:將存在問題分類。另外我們數(shù)學選填要從3月份就開始練。兩天考一套。
學生在考試或練習中常犯一些錯誤,造成失分。事后,有的學生總會懊悔說這個我粗心,那個我會做。如何在中考中不犯此類錯誤呢?關鍵在于平時要指導學生能勤于矯正這些錯誤,培養(yǎng)自己的矯正意識和習慣。每次考試結束試卷發(fā)下來,要認真分析得失,總結經(jīng)驗教訓。特別是將試卷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分類,大致如下分類:第一類錯誤——遺憾之錯。第二類錯誤——似非之錯。記憶的不準確,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得不夠自如;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第三類錯誤——無為之錯。針對錯誤,就要制訂策略:將問題各個擊破。具體解決策略是:分步打好三個戰(zhàn)役,即:消除遺憾;弄懂似非;力爭有為。后期實行周考對大家都很有益,還是那句話,多考試很有用。平時強調(diào)的學生不在意,考試出現(xiàn)了就在意了。分題批,很受用。有些題的步驟可能我們自己強調(diào)的不到位,別班的學生寫得好。對于一些重點的學生針對他的卷子進行面批。
強調(diào)幾點:
1.中考復習階段不要急躁,要舍得時間爭取段段清,練了就讓該會的人必須做對。聽懂不一定掌握了,掌握了不一定會做,會做不一定做對。
2.一定要注意步驟的書寫。該強調(diào)的搭頭綜合就要強調(diào)到位。
3.培養(yǎng)學生解綜合題的信心。讓學生比。
總之,中考復習應得法,應扎實有效,相信我們每位數(shù)學教師都有自己的體會和好的做法,個人淺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