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偉
(江蘇省豐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豐縣 221700)
急性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疾病,該病的致病因素主要為長期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急性腦出血患者如果不能及時的接受治療,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嚴重者還會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威脅[1-4]。急性腦出血的發(fā)病人群集中在中老年群體,在當前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快的背景下,各醫(yī)院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人數(shù)也逐漸增加。針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及時救治患者非常重要,在治療患者疾病的同時,還需要給予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5]。近年來,本院針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提供程序化的護理干預,該干預模式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上效果顯著,詳細報告如下。
選取86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主要來源于本醫(yī)院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住院患者。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jīng)癥狀觀察、頭顱CT檢查等確診[6]。(2)患者之前無腦出血病史,各項治療均完整,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的目的了解,同時還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患有嚴重臟器功能損傷的患者。(2)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3)本人或其家屬不同意參與研究的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3例。實驗組中有男25例,女18例;年齡44~73歲,平均(56.2f2.5)歲;出血部位:內囊出血15例,丘腦出血11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7例,小腦出血4例,其他部位出血6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43~71歲,平均( 55.8f2.6)歲;內囊出血13例,丘腦出血12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8例,小腦出血5例,其他部位出血5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提示組間差異?。≒>0.05)。
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急性腦出血患者行對癥治療。在治療期間,為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及生命體征監(jiān)測、患者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及健康教育等。實驗組則給予患者程序化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評估患者病情
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具體包括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等,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GCS評分以及瞳孔狀況,以初步評估患者的病情。
1.2.2 設計程序化護理干預流程
護士結合自身經(jīng)驗,查找相關資料及患者病情,制定出程序化護理計劃。護理計劃上主要為護理流程的具體實施方法,流程上需結合患者的基本情況予以個性化的干預[7-9]。
1.2.3 護理流程的實施
①接診患者的時候,評估患者病癥較輕可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患者持續(xù)吸氧及心電監(jiān)護,為患者留置導尿管;②患者病情若嚴重,可將患者及時送往ICU監(jiān)護,患者血氧飽和度若下降考慮采取氣管切開治療,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③護理人員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監(jiān)測患者用藥不良反應,針對輸液藥物需控制好輸注速度,等到患者多路輸液搶救后觀察患者心肺狀況;④行氣管切開治療后,要評估:呼吸困難和缺氧程度;氣管套管是否通暢,分泌物的性質、顏色及量;氣管套管周圍皮膚的顏色;氣囊的壓力等。并按氣管切開術后護理,同時要加強患者的保暖工作,患者病情康復后可自然復溫[10]。急性期腦出血患者在氣管切開后需長期臥床,長期臥床患者并發(fā)癥很多,比如: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誤吸、壓瘡、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縮、足下垂等。為此需加強對患者病情的監(jiān)測,有效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⑤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經(jīng)治療后穩(wěn)定,可以為患者講解早期康復訓練的重要性,通過早期康復訓練可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具體康復指導上,可根據(jù)患者的恢復狀況,為其制定出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加強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注意在康復期間還需要適當?shù)恼{整訓練的強度及訓練的內容,促進患者康復及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兩組均護理干預1個月。
(1)在護理前后,均應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MA)評價患者的運動狀況改善情況,同時還可以應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評價患者生活質量,F(xiàn)MA、ADL總分均為100分,評分同患者的生活質量成正比例關系。(2)記錄兩組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使用SPSS 20.0軟件做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1個月后兩組患者FMA、ADL評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但是實驗組評分升高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評分及ADL評分變化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評分及ADL評分變化比較(±s, 分)
組別 n FMA評分 ADL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43 65.23±7.24 87.75±8.23 71.15±7.51 89.67±8.57對照組 43 65.14±7.21 81.15±8.06 70.89±7.43 81.36±8.46 t 0.058 3.757 0.161 4.525 P 0.954 0.000 0.872 0.000
護理期間,實驗組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n(%)]
急性期腦出血是中老年群體常見的疾病,該病的致病因素多種多樣,如不良的生活習慣、腦部病變、長期高血壓等,近年來,受工作壓力的增加及老齡化的加快,疾病的發(fā)病人數(shù)也逐年增加[11-13]。急性期腦出血患者常表現(xiàn)出顱內壓持續(xù)增高狀況,這使得患者并發(fā)腦水腫的幾率明顯增加,嚴重者可導致腦疝的發(fā)生[14]。為此,臨床中盡早診斷及治療急性期腦出血患者非常重要,同時在疾病治療期間,還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提高臨床療效,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進展,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及降低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15]。
當前,隨著醫(yī)療護理服務模式的改革與發(fā)展,針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程序化護理干預模式[16]。程序化護理干預屬于新型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強調對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改善患者的預后[17]。針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為患者實施程序化護理干預常表現(xiàn)出以下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針對護理人員,程序化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水平,使得護士的業(yè)務水平得以提升,顯著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降低因為患者護理技術掌握不熟練及護理不到位所致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護理效果及改善患者的預后[18]。另外一方面,針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提供程序化護理干預,也可以顯著緩解患者及家屬同醫(yī)護人員的緊張關系,這樣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焦慮、抑郁及緊張等心理情緒,確?;颊唔樌邮苤委?,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本次研究中,采取了對比實驗方式探討了程序化護理干預對改善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1個月后,兩組患者FMA評分及ADL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評分的升高幅度上實驗組明顯大于對照組。這一結果主要提示程序化護理干預對改善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的運動狀況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顯著,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在干預期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上,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頭痛、失眠及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要比對照組低,這一結果表明程序化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患者治療的安全性意義顯著。
綜上所述,急性腦出血疾病一旦診斷并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在治療期間實施程序化的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時還可以顯著降低患者治療期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保證患者的安全,因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