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波
(吉林省舒蘭市人民醫(yī)院心肺內一科,吉林 舒蘭 132600)
原發(fā)性高血壓為心血管疾病領域多發(fā)性病理類型,血壓控制達標率低、并發(fā)癥多、用藥依從性差等為現(xiàn)階段我國罹患本病的人群現(xiàn)狀。采取聯(lián)合用藥的治療方案,在保護靶器官、有效控制血壓水平方面作用十分顯著[1-2]。本次研究對相關病例予以選取,在坎地沙坦基礎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取得了理想效果,現(xiàn)總結結果如下。
選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76例,均為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均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版)》相關診斷標準符合。隨機分組,觀察組88例中,男45例,女43例,年齡介于52-78歲之間,平均(64.1±4.9)歲;病程介于2-26年之間,平均(6.9±2.5)年。對照組88例中,男47例,女41例,年齡介于55-70歲之間,平均(63.8±5.2)歲;病程介于2-24年之間,平均(6.8±2.4)年。組間自然信息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①與上述診斷標準符合;②無自發(fā)性心絞痛;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經倫理學組織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類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
對照組:本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例單用坎地沙坦治療,4mg/次,1次/d,口服。觀察組:本組病例在坎地沙坦基礎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次,1次/d,口服。兩組均以8周為1療程。
(1)對比兩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臨床總有效率;(2)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后8周收縮壓、舒張壓水平;(3)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率。
顯效:用藥治療后,舒張壓下呈≧10mmHg,并下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20mmHg,但未正常;有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但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縮壓下降>30mmHg;無效:上述標準均未達到。
涉及數(shù)據均在SPSS 22.0中輸入完成相關統(tǒng)計工作,總有效率、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率采用(%)表示,實施χ2檢驗,血壓水平采用(±s)表示,實施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所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經評估97.7%,對照組經評估為81.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總有效率對比[n(%)]
兩組治療前,收縮壓、舒張壓檢測水平無差異(P>0.05),治療后檢測值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檢測值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用藥治療前后血壓檢測值比較(x±s,mmHg)
觀察組僅輕度頭暈1例,并發(fā)癥率為1.1%;對照組輕度頭暈、面部潮紅各1例,并發(fā)癥率為2.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坎地沙坦為較常用的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治療的藥物,其在給藥后,經胃腸道吸收,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II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結合,來對血管的收縮產生抑制,起到降壓作用,但本藥單用,效果相對有限[3-4]。而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規(guī)避單用藥物的不足,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5-6]。氨氯地平為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二氫吡啶類新型鈣通道拮抗劑,屬效果較強的降壓藥,其中左旋氨氯地平作用更為理想,可有效對血管平滑肌舒張,降壓起效相對緩慢,血壓波動范圍小,藥效持續(xù)時間長,相較右旋藥物,除可使藥物的攝入劑量最大程度降低外,還可防范不良反應的發(fā)生[7-8]。另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還可使心肌氧耗降低,促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且安全性高,故效果較為突出[9-10]。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所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經評估97.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收縮壓、舒張壓檢測水平無差異(P>0.05),治療后檢測值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檢測值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僅輕度頭暈1例,并發(fā)癥率為1.1%;對照組輕度頭暈、面部潮紅各1例,并發(fā)癥率為2.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針對臨床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在坎地沙坦基礎上,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lián)合治療,可提高總有效率,促使血壓水平保持穩(wěn)定,且具較高安全性,指導臨床應用價值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