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德華 楊澤富 鄭進松
摘要[目的]為探索應用油菜簡化高效施肥技術,提高油菜種植效益,為油菜高效種植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分別在旱地和水田開展了油菜簡化施肥試驗,比較油菜簡化施肥與習慣施肥產量和效益。[結果]施用40%(25-7-8)宜施壯油菜專用肥900kg/hm2效果最佳,比習慣施肥[45%(15-15-15)復合肥750kg/hm2]增產1083.0kg/hm2、增收4395元/hm2,增幅分別達到28.5%、50.5%,增產增收效果顯著。[結論]油菜簡化施肥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用工成本,提高油菜種植收益。
關鍵詞油菜;簡化施肥;產量;效益;宜城市
中圖分類號S63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01-014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1.04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宜城位于鄂西北部、漢江中游,版圖面積211500hm2,耕地總面積6.29萬hm2,是湖北省35個優(yōu)質雙低油菜保護區(qū)縣(市、區(qū))之一,全市常年油菜種植面積1.33萬hm2,產量0.43億㎏。近年來,農村城鎮(zhèn)化、農民就業(yè)和非農業(yè)步伐加快,而傳統油菜種植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比較效益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制約了油菜播種面積的擴大[1]。油菜簡化施肥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油菜生產成本,穩(wěn)定和擴大油菜種植面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耕作制度[2]。為探索應用油菜簡化高效施肥技術、提高油菜種植效益,2016年秋筆者在宜城市鄭集鎮(zhèn)郭海村開展了油菜簡化施肥試驗,為油菜高效種植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宜城市鄭集鎮(zhèn)郭海村進行,成土母質為現代河流沖積物。試驗分別在旱地和水田同時進行,土種分別是壤土型灰潮土和灰潮土田。旱地前茬為玉米,水田前茬為中稻。
1.2試驗材料供試油菜品種為華油雜62,供試肥料為45%(15-15-15)復合肥和40%(25-7-8)宜施壯油菜專用肥。
1.3試驗設計在旱地和水田均設4個處理。處理Ⅰ:空白對照,不施肥,測定土壤肥力;處理Ⅱ:習慣施肥(CK),45%(15-15-15)復合肥750kg/hm2;處理Ш:40%(25-7-8)宜施
壯油菜專用肥750kg/hm2;處理Ⅳ:40%(25-7-8)宜施壯油菜專用肥900kg/hm2。所有肥料均作底肥一次性施用,中途不再施用任何肥料。旱地每個處理小區(qū)面積270㎡,水田每個小區(qū)面積435㎡。每個處理不設重復,隨機排列,整地、播種、除草等管理措施統一[3]。
2016年9月29日機械整地、劃分試驗小區(qū)、人工施肥、人工播種,播種量7.5kg/hm2;水田油菜10月3日出苗,10月7日齊苗;旱地油菜10月13日出苗,10月25日齊苗;11月10日間苗、補苗、定苗,密度控制在37.5萬株/hm2;11月18日用5%精喹禾靈乳油900~1200mL/hm2和50%草除靈懸浮劑450~600g/hm2,采用二次稀釋法對水600kg/hm2化學除草;2017年1月28日油菜抽薹,3月10日始花;3月18日在油菜盛花初期用80%戊唑醇水分散粒劑300g/hm2、3月25日盛花期用80%多菌靈超微粉劑1500g/hm2防治油菜菌核病[4];5月10日多點調查取樣,旱地和水田每個處理各取10株油菜室內考種,計算理論產量;5月11日機械收割。
1.4調查指標及方法
1.4.1冬至苗情調查。冬至前后在各處理小區(qū)內選定有代表性的1行作樣行,在樣行內連續(xù)固定10株油菜苗作為調查對象,測株高、綠葉數、根頸粗、最大葉片長度和寬度,用上述指標平均數值來反映各處理油菜苗在冬至時的長勢情況。
1.4.2產量結構調查。油菜角果發(fā)育成熟后,收割各個處理固定的10株油菜植株,分別測定株高、單株總角果數、每角實粒數、千粒重、分枝部位高度、一次分枝數,計算理論產量,結果用平均數表示。以處理Ⅱ水旱處理平均產量為對照,比較各處理增產情況。
理論產量=總角果數×每角實粒數×千粒重×0.85;
增產率(%)=(各處理產量-對照水旱平均產量)/對照水旱平均產量×100。
1.4.3經濟效益調查。詳細記載各處理農事操作,統計各個處理機械、肥料、農藥、人工4個方面的成本,計算各處理總成本。用各個處理理論產量和當年油菜籽價格市場收購價計算各處理產值情況。以處理Ⅱ水旱處理平均凈收益為對照,比較各處理效益增加和增幅情況。
凈收益=∑產值-∑成本;
增加效益=各處理凈收益-對照水旱平均凈收益;
效益增幅(%)=(各處理凈收益-對照水旱平均凈收益)/對照水旱平均凈收益×100。
1.5數據處理采用MicrosoftExcel2003進行數據處理,采用DP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最終結果用平均數表示。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油菜冬至苗情的影響
2016年9月29日油菜播種后,試驗地天氣持續(xù)高溫無雨,由于各處理水田墑情好,出苗“早、全、齊、勻”;旱地油菜墑情差,出苗較晚。10月11—16日連續(xù)降雨,累計降雨量35.9mm,旱地油菜陸續(xù)出苗。10月27日田間觀察,旱地油菜比水田油菜苗少、苗稀、苗小。11月10日間苗、補苗后,宜城市雨量豐富,土壤墑情好,水田和旱地油菜生長迅速。由表1可知,旱地和水田油菜冬至苗情調查結果顯示,處理Ⅲ和Ⅳ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處理Ⅰ和Ⅱ,其中處理Ⅳ表現最好,水旱處理平均株高48.8cm,單株綠葉數9.2片,根頸粗1.52cm。
2.2不同處理對油菜成熟期經濟性狀的影響
4月中旬以后,宜城市雨量適中,溫度持續(xù)升高,有利于油菜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積累,單株角果數和每角粒數較常年高。油菜成熟期間天氣晴好,雨量較少,有利于油菜成熟和收割,試驗田各處理熟期基本一致,后期熟相較好。油菜成熟后各處理取10株室內考種,測定株高、單株有效莢數、每莢實粒數、千粒重、一次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數等經濟性狀。
由表2可知,無論是旱地油菜還是水田油菜,處理Ⅳ和Ⅲ均比處理Ⅱ和Ⅰ在株高、第一次有效分枝部位、有效分枝
數、單株總角果數、每角實粒數、千粒重等方面表現好,其中
處理Ⅳ又比處理Ш表現好。這說明宜施壯油菜專用肥前期肥效足,能促進油菜苗期生長,實現油菜壯苗早發(fā);中期能使植株生長穩(wěn)健,促進油菜分枝早、分枝部位低;后期肥效緩釋持久,促進角果和油菜籽粒生長發(fā)育,單株角果數多、角粒飽滿,為油菜高產打下堅實基礎[5]。
理論產量方面,處理Ⅳ和Ш最高,水旱處理平均分別達到4885.5、4657.5kg/hm2,分別比處理Ⅱ水旱平均值增產1083.0、855.0kg/hm2,增產率為28.5%、22.5%,增產效果明顯。
2.3不同處理對油菜經濟效益的影響油菜種植的經濟效益是影響農戶種植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油菜生產的重要方面[6]。油菜生產成本主要包括機械、肥料、農藥、人工4個方面,其中機械成本包括機械整地和機械收獲,農藥成本包括除草劑、農藥費,人工成本包括人工播種、打藥、管理等[7]。產量按理論產量的八五折計算,油菜籽價格按當年市場收購價5.2元/kg計算,肥料價格為:40%(25-7-8)油菜專用肥2.6元/kg,45%(15-15-15)復合肥2.6元/kg,各處理總成本、產值及凈收益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處理Ⅳ和Ⅲ凈收益最高,分別達到13101.0、12487.5元/hm2,分別比處理Ⅱ增加收益4395.0、3780.0元/hm2,增幅達50.5%、43.4%,凈收益增加十分明顯。
3小結
油菜簡化施肥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種植收益。宜施壯油菜專用肥養(yǎng)分全面均衡,配比科學合理,肥效緩釋長久,能滿足油菜全生育期的養(yǎng)分需求,適合油菜簡化施肥應用[8]。與普通復合肥相比,宜施壯油菜專用肥能降低有效分枝節(jié)位,增加單株有效分枝數、單株角果數和千粒重,在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用工成本的同時,提高油菜產量,實現油菜種植節(jié)本、增產、增效。該試驗結果表明,施用40%(25-7-8)宜施壯油菜專用肥900kg/hm2效果最佳,比習慣施肥45%(15-15-15)復合肥750kg/hm2增產1083.0kg/hm2、增收4395元/hm2,增幅分別達到28.47%、50.46%,增產增效十分明顯。
參考文獻
[1]黃琳,胡金榮,楊鴻,等.“宜施壯”油菜配方肥在直播油菜生產上的應用效果[J].作物研究,2015(3):281-283.
[2]肖國濱,葉川,劉小三,等.江西紅壤稻田三熟制油菜簡化施肥效應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23(5):106-108.
[3]尹達,朱毅成.晚稻田套播油菜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23):67,69.
[5]胡立勇,丁艷鋒.作物栽培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89-391.
[7]陳瓊,胡向東,王濟明.油菜生產成本與收益的國際比較:基于典型農戶水平研究[J].農業(yè)展望,2010(6):23-28.
[4]王漢中.中國油菜生產抗災減災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53-56.
[6]任濤.油菜施肥調查與推薦施肥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3:81-91.
[8]范連益,黃曉勤,惠榮奎,等.緩釋型油菜專用配方肥在直播油菜生產上的應用研究[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4(1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