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勝
摘? ? ? 要:體育微課是信息技術應用到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從體育教學信息技術應用實踐來看,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微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效性,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從課堂教學需求來設計制作體育微課,并在微課中采取有效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練,獲得理想的學習和練習效果,是體育微課體現(xiàn)對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提出的“雙輪驅動”是以“應用驅動”確立微課制作方向,以任務為驅動力,設計與教學相適應且能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微課,實現(xiàn)微課與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針對當前體育微課存在的問題,對體育微課合理分類,研究與其相適應的“雙輪驅動”微課制作方法,對制作“雙輪驅動”的微課在教學實踐中應用展開分析。
關? 鍵? 詞:體育教學;體育微課;應用驅動;任務驅動;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80-0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6-7116(2019)02-0122-04
Abstract: Micro course is a major form of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actic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esign micro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learning,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Designing and fabricating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ccording to classroom teaching needs, and using effective methods in micro courses to promote student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and to achieve an ideal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effect, are the keys for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to embody thei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two-wheel drive” proposed is to establish the micro course fabrication direction based on “application driven”, task driven, to design micro courses that fit into teaching and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autonomously, and to realize the in-depth fusion of micro physical courses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iming at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ing in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the author classified 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rationally, studied matching “two-wheel drive” micro course fabrication methods, and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fabricated “two-wheel drive” micro courses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micro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application driven;task driven;information technology
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應用到教育教學的有效載體,以其主題鮮明、問題聚焦、交互性強等特征,正在被普遍應用到學科的教育教學中。體育微課近年來迅速興起,大量的體育微課出現(xiàn)競賽平臺和網絡平臺上,實現(xiàn)了量的積累,但存在有形式無內容、有內容無針對性、有內容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很難找到應用目的明確、學生自主學習指導性強的體育微課。
本研究提出“雙輪驅動”的微課設計理論,即以“應用驅動”確立微課制作方向、以“任務驅動”明確具體練習目標要求而形成微課學習的驅動力,有效地解決微課設計中做什么樣微課的問題和學生微課學習學到什么程度的問題,即“明確方向、施加動力”。并應用于實踐,效果顯著。
1? 當前體育微課設計現(xiàn)狀
目前體育微課主要存在微課是什么不明確、用法不當、缺乏有效的學法指導、內容與教材和教學關聯(lián)性差等問題。
1.1? 微課是什么不明確
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最終目的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微課這個新興項目也許來得太快了,許多人對微課概念還沒有搞清楚,還存在模糊的認知狀態(tài),說法不一,難免對微課存在各種各樣的解讀。以至于許多一線體育教師在沒搞清微課是什么的時候,就開始著手制作微課,那些以教學實錄、PPT講稿以及以非知識點為內容等微課大量出現(xiàn)。2016、2017年安徽省微課大賽初中、小學體育微課共有2 274件,市級推薦到省級評選的682件,從推薦到省參評的體育微課作品分析得出,體育課堂教學實錄的占31.82%,不是一個知識點而是以一個教材建構的微課高達73.90%,直接以PPT講稿呈現(xiàn)的為13.4%。
1.2? 微課用法不當
體育微課目前仍處于探索時期,體育教師將微課應用于教學基本多屬于自發(fā)的,具有隨意性,也缺乏有效的指導,微課怎么用的問題始終沒有真正解決。體育課的類型多、差異大,相比其他學科來說更復雜。一種是傳授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理論課,另外一種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實踐課;一個在室內教學,一個是在運動場(館)練習。這兩種課差距很大,就實踐課的本身而言,各種體育項目的內容差距也非常明顯。因此,應根據教材內容和課堂教學的需求,確定用法,合理地將微課應用到教學中。
1.3? 缺乏有效的學法指導
體育教學由室內理論課和室外體育實踐課組成,理論課是以知識性傳授的學習為主,實踐課不但要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還要通過身體練習活動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學法指導不但要從知識傳授的角度去學習,而要從技能練習方面給予指導??v觀目前的體育微課,重講解、少呈現(xiàn),輕學練,沒有學練環(huán)節(jié)的微課十分普遍,微課的呈現(xiàn)方式比較簡單,內容空泛。從參加省評的682件微課中沒有學習環(huán)節(jié)的高達75.95%,即使有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微課,也很難看到有引導學生自主練習的微課,更談不上在學法練習指導下有效自主練習的微課。
1.4? 微課與課堂教學脫節(jié)
體育微課是服務于體育教學的,應該與體育課堂教學緊密相關的。從目前的微課來看,很少是圍繞課堂教學來設計微課的,很多體育微課表面上與教材相關,實際上與教學脫節(jié),微課不能對體育課堂教學形成支撐,中看不中用,與微課目的不一致。微課的觀看對象是學生,是讓學生觀看微課后有所收獲,并對課堂教學形成支撐作用?!扼w育與健康》理論課是知識傳授型課堂教學,需要制作的是知識性學習的微課,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和學習《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體育實踐課的教學,微課也要根據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來確定,相應制作出如用于預習的、自主學練的、知識拓展的、知識延伸的微課。無論哪一種微課類型,都是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的。
2? 體育微課的“雙輪驅動”
制作或應用微課,要堅持“生本原則”,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前提,著眼于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制作學生愿學、可學、會學、學會的微課,為學生利用微課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1]。
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于2013年提出:“要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必須堅持應用驅動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要從教育教學的目標要求和學習者的需求出發(fā),以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目標來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2]。本研究引入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中 “應用驅動”觀點,與體育微課設計相結合,按照體育課堂教學需要實現(xiàn)的主要知識點或技能點學習目標,通過微課學習來實現(xiàn)對動作知識和動作技能的掌握,以課堂教學的應用需求驅動微課設計內容,從而有目的地圍繞課堂教學服務,促進微課在課堂教學的作用。即以應用確定微課內容,制作與其相適應的微課服務并促進課堂教學。“任務驅動”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助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3]。任務驅動作為一種教學法主要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本研究將其引用于體育微課中。在體育微課設計中引入“應用驅動”“任務驅動”觀點或概念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文獻表述。“雙輪驅動”提法是本研究在體育微課制作和應用過程中的總結。
2.1? 應用驅動下的微課
各種類型的體育課對微課產生的需求不相同。如《體育與健康》理論課排球競賽知識教學,歸納起來有3種微課應用類型:一是課前預習排球知識的微課;二是課前學習排球的位置和輪換的微課;三是課后對排球規(guī)則等知識延伸和拓展的微課。實踐課的微課同樣也有類似的運用,但是與理論課不同的是,課前微課的學習方式有所不同,不但有排球知識學習,還要進行動作技能的學習和練習,由于學習方式不同,對微課的制作類型也應作相應的改變。從理論課、實踐課的微課傳授方式來看,可以歸納為知識了解、知識學習、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3種學習方式,這3種微課的學習方式處于3個層面,形成3種結構類型的微課。以知識了解為目的的微課是通過觀看微課,了解體育知識與方法,讓學生建立對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是建構在認知的層面;知識學習類的則是通過微課學習,初步理解和運用體育基本知識,這個層面的微課有具體的學習方法和要求,并需要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是建構在理解的層面;以掌握知識和技能為要求的是體育微課特有的微課類型,不但通過微課習得知識,而且要通過微課進行動作的學習和練習,是應用的層面。因此,通過微課的應用方式來決定微課的結構類型,更符合微課的應用特征。
1)知識了解型微課的應用。這類微課環(huán)節(jié)相對簡單,主要是表述性的內容,應用于理論課、實踐課課前預習和課后知識延伸與拓展。如排球知識理論教學,制作排球運動起源的微課,讓學生更深入了解排球運動起源,這樣課堂上老師在學生對排球運動起源初步學習基礎上,讓學生更深入的探討和互動;跨越式跳高實踐課教學前,制作跨越式跳高起跳的微課,讓學生了解動作方法和內容,幫助學生建構跳高時過桿的動作表象,課堂上促進學生完成跨越式跳高的動作。
2)知識學習型微課的應用。這類型的微課主要是在理論課上的運用,應用方式大都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形式。其基本流程是課前學生通過平臺進行微課的學習,按照微課要求完成學習任務;課前老師通過后臺匯聚分析學生微課學習與練習情況,制定課堂教學策略;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對已學知識點進行分析、探究、合作學習,在微課學習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課堂上更多的是對知識的內化過程(見圖1)。如排球競賽規(guī)則的理論課,學生通過微課對排球比賽時各個位置和位置輪換學習之后,基本掌握排球比賽時的輪換規(guī)律,課堂上教師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現(xiàn)場進行模擬比賽的輪換場面,學生如同置身于比賽現(xiàn)場,對排球的位置輪換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更深地理解和掌握。
3)知識與技能學練型微課的應用。通過微課不但要完成知識傳授,還要進行技能的學練,這是體育微課區(qū)別于其他學科微課的重要方面,相比較理論課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增加了動作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線上學習,同時還要根據微課的學練要求進行線下練習。在微課學習階段進行線上和線下的學習與練習活動,教師通過平臺或微信等網絡終端獲取和匯聚學生的學練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課堂教學策略,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既將知識進行內化,又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指導,營造合作、探究、主動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參與熱情高,動作完成質量好(見圖2)。例如排球墊球教學,學生通過微課了解墊球在排球活動中用途,學習墊球的部位、方法后,按微課的學練步驟進行自主練習;教師通過終端獲取學生的學練結果,分析后按學生墊球動作方法掌握和熟練程度進行分層分組,制定課堂教學策略;體育課上教學的側重點是動作質量和熟練性提高,給予精準的個性化指導,設計各種練習活動,學生在課堂上更多地開展合作、主動、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練效果。
2.2? “任務驅動”的微課制作
微課學習與練習是學生在獨立環(huán)境下完成的學習活動,微課不可能像電影那樣通過故事情節(jié)吸引觀眾,這就需要施加一定的動力促使學生完成微課學習與練習。采取任務驅動的方法,通過下達微課學習的具體任務,再通過任務實施過程與結果的反饋,用任務驅動微課學習活動,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任何類型的微課學習都適用于任務驅動的方法,只要有促進學生微課學習的需求,就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具體來說,知識了解類的微課,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和“問題導向”方法吸引學生,提高學生觀看微課的興趣和動力,加深對所傳授知識的了解。但是知識傳授和動作練習的微課,不但需要學生觀看,還要求學生跟著學習,這樣的微課如果沒有驅動力,是很難達成目標的。由此看來,知識傳授與動作學練為目標的微課更需要采取任務驅動的方法,也就是用于翻轉課堂教學的微課更適合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來促進學習的完成。
1)理論課中微課任務驅動的應用。體育理論課中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其微課部分主要是完成體育知識的傳授,這部分的學習是在線上完成,可采取以“問題導向,導學一體”的任務驅動方式。如排球理論課中“位置輪換”微課,在微課中提出諸如“排球比賽中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輪換位置?”“排球比賽按照什么方向輪換?”問題,要求學生在線上或紙質完成問答并提交,老師則可以根據學生回答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另外就是設置輪換練習,模擬比賽讓學生在練習中標出每次輪換位置和方向,可以制作交互性微課,通過微課進行位置輪換練習。
2)實踐課中微課任務驅動的應用。體育實踐課中用于翻轉課堂的微課是在理論課線上任務學習基礎上,增加了線下動作練習的內容。因此,除在知識學習上采取問題提出和練習外,還要通過微課指導學生線下自主學練,通過微課學練過程和最終學練結果中提出任務要求,實現(xiàn)“導學練一體”的驅動方式。如排球墊球教學的微課設計,首先是呈現(xiàn)墊球的用途、部位、手部動作等基本方法;其次通過視頻慢放技術,讓學生仔細觀察墊球時小臂的動作,體會“一插、二夾、三提拉”過程,學生觀察的過程就是探究過程。指導學練過程需提出具體任務要求,如:學練1:兩手合到一起練習插的位置和時機,提出練習10次以上,要求兩手緊握內合。學練2:小臂夾緊,要求練習10次以上,每次夾緊時,中間放一紙片,不會落下。學練3:固定球提拉用兩小臂同時將球碰出15~20次,球碰出高度不低于20 cm。學練4:自墊球,基本任務是連續(xù)墊球15次球不失敗,挑戰(zhàn)任務是最多能連續(xù)多少次墊球?最后是終極任務,就是要求學生把最終的練習結果提交,如要求家長幫忙把連續(xù)墊球的視頻拍一段,然后自行對照一下微課的墊球,檢查自己墊球的部位、方法跟微課上是否一樣,確定正確后再上傳給老師。學練過程中任務驅動下,對完成數(shù)量、質量等都明確任務要求;終極任務中要求學生能提供一個最佳的視頻,進行自我對照和檢查,在時間和提交方式上有具體要求,增強學生完成任務的效果。其兩種任務方式是:一是過程任務(微課練習的任務目標、滲透在練習中),二是終極任務(自我修正——終極提交)。
2.3? 雙輪驅動的應用效果
1)體育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的應用相適應,促使微課設計制作的內容滿足課堂教學需求,保持微課與體育教學的一致性,實現(xiàn)信息技術對體育教學的有效支撐。對微課應用于翻轉課堂研討的調查,認為“很好,對學生練習有指導性”的92.5%[4]。研究表明,以應用為驅動的微課,與體育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有明確的指向性,有利于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理解。
2)采取過程任務和終極任務兩種任務驅動的方法,促使學生為了任務的目標達成而進行主動學習。通過微課“短跑的起跑——各就位”動作學習實踐驗證,學生在微課任務驅動下自主學練,觀察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量步”動作完成率為100%,手的位置(相比起跑線)正確率也是100%,“預備”臀部抬起占95.65%[4]。
3? 結論
1)以體育教學的應用需求,確定設計微課的類型與內容,微課設計有的放矢,才能設計出與體育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微課,從而形成了信息技術條件下微課對體育教學的有效支撐?!皯抿寗印笔求w育微課設計的必要方法與措施,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體育微課。
2)微課學習的每個步驟都是以具體的任務為驅動,促使學生圍繞任務目標的達成而完成學習過程?!叭蝿镇寗印庇行У亟鉀Q學生微課學習與練習的動力問題,增強學生學習與練習的能動性,是微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措施。“任務驅動”適用于知識和技能學習型微課制作,特別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中的微課學習,其應用效果更為顯著。
3)以“應用驅動”“任務驅動”雙重驅動方式,在微課設計的不同環(huán)節(jié),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明確制作目標和任務手段,兩個驅動共同作用形成驅動力,提高了體育微課的質量,促進了微課學習效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魏立成. 微課制作中教學互動設計的策略探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2):10-12.
[2] 杜占元. 教育信息化:以應用驅動促深度融合[N]. 中國信息化周報,2013-11-18(20).
[3] 百度百科. 任務驅動[EB/OL]. [2018-09-15]. https://baike.baidu.com/item.
[4]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翻轉課堂問卷調查結果[EB/OL]. [2018-09-20]. http://www.wenjuan.com/r/
JnuEFv?pid=5a0cd33ed357808ad7ce2a17&vcode=8953f96047339b2561719a489212a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