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昊
摘要:1939年1月16日發(fā)行的《東方雜志》(第三十六卷第二號)刊載了陳序經先生的《廣東與中國》一文。其文雖然沒有激越的言辭,卻在溫婉的論述性勸說中體現出了作者那急切而真摯的愛國情懷,作為身處國難中的知識分子,作者以其獨有的才識表達了自己的愛國熱情與責任。
關鍵詞:陳序經;廣東;西化
《廣東與中國》從內容和結構上看,文章大體上為總分結構,作者開門見山地提出廣東在中國及抗戰(zhàn)中的地位,表現在三個方面:廣東是舊文化的保留所,是新文化的策源地,是抵抗外侮與復興民族的根據地。
第一個分論內容,作者以例證法從語言、衣食風俗、宗族觀念與宗族制度、思想等四個方面證明了“廣東是舊文化的保留所”。這一部分有兩點令我印象深刻,第一是作者廣博的學識。去年曾閱讀過作者的專著《中國文化的出路》,對其學術思想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作者有一個基礎性的論點,即文化整體觀。在我理解,文化整體觀即廣泛的文化觀以及文化的不可分性,由于文化的整體性,只有對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廣泛的涉獵與研究,才能更加充分地把握中國的歷史、現實與未來。而作者的這一文化思想便在這篇文章中有充分的體現。第二是作者敏銳的歷史眼光,作者在本文中所舉的第一個例子便是語言,即廣東話,“從歷史較長的語言里,我們可以認識歷時較長的文化”。隨后作者又以襁褓、吃狗肉和鼠肉等衣食風俗推及南北文化的歷史變遷,這種將社會學與歷史學相結合的方法不僅需要具備充分的歷史知識,更要有豐富的社會調查資料,同時對于平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應有一種歷史的洞察力,從現實生活中感悟歷史的變遷。
第二個分論內容,作者依然以例證法從工商經濟、政治、宗教、教育等方面,分別論證“自從西方文化傳入以后,因為地理以及其它的原因,粵人遂為這種新文化的先鋒隊,廣東成為新文化的策源地”。
這部分內容有引起了我的注意與思考,作者的生活經歷與知識背景對其學術思想的影響。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發(fā)現,作者最著名的全盤西化論是在二十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而在留學歐美時得到加強,并于三十年代初期正式提出,除了中國當時的時代、社會和思想的大背景,之外,作者的個人生活和成長的地區(qū)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以及他的家庭和早年經歷對他的全盤西化論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僅就本文而言,作者以廣東為中心,不排除作者面對廣州陷落后的嚴峻抗戰(zhàn)時局而產生的民族心理上的感慨與震動,但是也不可否認的是,作者作為一個廣東人(海南文昌人)的鄉(xiāng)土情結,而這種鄉(xiāng)土情結對作者的影響達到何種程度都是很難估量的。同時,作者的研究領域與知識背景在作者的所有論著中都能充分地體現出來,以本文而言,我們可以查找作者寫作該文時期的其他論著,顯而易見,作者同一些學者關于中西文化的論爭剛剛結束不久,同時作者還在研究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華僑問題以及疍民問題,而所有這些研究領域都能在文中找到相關內容??傊?,作者作為學貫中西的學者,研究領域涉及文化學、教育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學、政治學等,豐富的知識支撐起了作者對各種問題的精深的研究。
對于作者的全盤西化等頗有爭議的文化觀點,我們可以暫且不論,僅從作者對于廣東是新文化的策源地和舊文化的保留所的例證而言,還是很有說服力的。無論如何,從作者所舉事實來看,廣東的確保留了濃厚的傳統文化的元素,同時又在許多領域開創(chuàng)并引領了一種新文化。但是,問題也因此產生了,即上述兩者的矛盾性如何共存于一地,這便引出了下一部分的內容。
“廣東是抵抗外侮和復興民族的根據地”,作為最后一部分內容,既是對前面并列論述的兩部分內容在邏輯上的遞進與升華,又點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即通過論述廣東的重要地位而鼓舞民眾的抗戰(zhàn)勢氣。
具體而言,作者通過分別論述廣東是新文化的策源地和舊文化的保留所,引出了民族性問題,就內容而言,這種邏輯上的遞進性推論有些出人意料。初讀文章時,前兩部分的矛盾性引起了我的思考:同一地域,同一時間,怎會兼有兩種對立的文化體態(tài)呢?因此想看看作者的解釋。隨著行文,作者也點出了這種矛盾性,但卻沒有直面解釋它,而是避開它,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這一現象,即兩者“在文化上固有差異,在民族性上是可以說是一致”。這不禁讓我的思維突然拐了一個直角彎,方才發(fā)現作者的最終寫作意圖是引出民族性這一話題并以此與時事相結合,以鼓舞抗戰(zhàn)勢氣,令我真有一種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感覺。作者將濃厚的民族觀念視為一種廣東精神,并以此呼吁廣東軍民鼓起勇氣與信念,努力擔起抵抗外侮、復興民族的責任。
回到專業(yè)學術領域,作者所點明的前文中所說的那對矛盾似乎沒有得到明確的解釋,這不禁令人有些失落和遺憾,是作者有意避而不談,還是我理解偏頗?無論如何,這總算是一個值得研究問題吧。表面上理解,在理論上這種矛盾對立不可能存于同一個體,但是,也許在實踐中,在復雜的歷史實際中,這種情況是能夠真切地發(fā)生的,而這樣看來,也許那就不算是一個問題了??傊?,要解決上述的所有問題,都要通過不斷的閱讀與思考,在不斷擴展的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加深對中西文化及其相互融匯的認識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