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俊紅
【摘 要】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動力,是學習眾多知識的關鍵。有效的課堂提問藝術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有著重要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19-01
筆者在長期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十分注重從以下五個方面對學生的課堂提問藝術進行有效性探析,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好奇心,收到了應有的教學效果。
一、課堂教學應有效明確的提問
人們認為,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如本人曾參加萬源市中小學教研室組織的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公開課研討活動,一教師授教學題目:“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時,引入1/2+1/3后提問:“1/2與1/3這兩個分數(shù)有什么特點?”有的答:“都是真分數(shù)。”還有的答:“分子都是1?!憋@然,這一提問不明確,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教師的提問意圖。如果改問“這兩個分數(shù)的分母相同嗎?分母不同的分數(shù)能不能直接相加?為什么?”這樣的提問既明確,又問在關鍵處,有助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通分的道理。
二、課學教學應有效思考的提問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guī)律的探求處設問。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問,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在思維的轉折處提問,有利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利于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如,教“圓的面積”時,教師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圓剪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并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里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原來圓的什么?為了適時提出這兩個問題,教師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將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教師提出:①若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64份…這樣拼出來的圖形怎么樣?②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就是圓的什么?③那么怎樣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很快推導出:長方形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半周長×半徑=(2nr/2)×r=xr[2],在規(guī)律的探究處設問,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guī)律。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課堂教學應有效靈活的提問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的要靈活地提問。如,一位教師教了整數(shù)減帶分數(shù)內容后,要求學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個學生只把整數(shù)部分相減,得出3+1/4;另一個學生從被減數(shù)中拿出1化成4/4,相減時5又忘了減少1,得3十3/4。在分析這兩個學生做錯的原因并糾正后,教師沒有到此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這個題目應如何改動?這一問,立即引起全班學生的興趣,大家紛紛討論。這一問題恰恰把整數(shù)減帶分數(shù)中容易混淆或產(chǎn)生錯誤的地方引出來,這種向題來自學生,又由學生自己來解決的方式,不僅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幫助,而且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課堂教學應有效多向的提問
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的思維多向。教師所提問題的答案,或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學生回答這類問題時,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學生的思維跳出了線性思維的軌道,向平面型、立體型思維拓展。因此,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傳遞的多向性。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改變信息單向傳遞的被動局面,使課堂呈現(xiàn)出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教師答、學生問學生答的生動活潑與樂學局面。
五、課堂教學應有效巧妙的提問
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起來時,教師要善于激疑促思或在“無疑”處設疑,或在內容深處,關健處、結合部設疑,使課堂教學時有波瀾。如,二小張老師上的“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這節(jié)課時間過半時,學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這個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積。正當學生充滿成功的喜悅時,張老師拋出了一道“特”的題目:計算右圖三角形的面積。并有意采用競賽的
形式把課堂氣氛搞得很熱烈,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搶著回答。結果,幾乎全班學生的答案都是4×6÷2=12(平方米),正當學生又一次為自己的“勝利”而感到喜悅時,張老師詼諧地說:“你們都上當啦!”一語出口,尤如在已有的漣漪的湖中投入一塊巨石,學生情緒為之亢奮。這時張老師才在學生思維異?;钴S的情況下揭示其中的奧秘,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新課標下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教師應善于有效挖掘提問藝術,面向全體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和藝術性提問的統(tǒng)一,相信一定會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