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華
摘 要:多媒體的普及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信息傳遞方式,將文字、聲音、視頻等綜合在一起,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化抽象為具體、突破重難點、提高師生素質四個方面談談恰當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情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強調體驗性學習。學習并非簡單機械地接受,而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用腦筋去思考、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嘴巴去訴說、用心靈去感悟。這不僅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fā)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多媒體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新課標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廣大專家再三斟酌保留下來的,文章優(yōu)美,有的歌頌壯麗的祖國河山,有的托物言志,有的抒發(fā)真情實感……然而社會飛速發(fā)展,有些文章的意境并非教師的三言兩語就能讓學生領會。為此,運用多媒體能根據(jù)課文內容選配合適的音樂,選取相關的圖片和影像,使視聽結合,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境氛圍。如教學《再見了,親人》這篇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表現(xiàn)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感情這東西,有時候教師就是磨破嘴皮子,學生仍然無動于衷,借助多媒體播放解放軍戰(zhàn)士即將離別的場景,創(chuàng)設情境能有效促進學生感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還可以再輔加煽情:“志愿軍戰(zhàn)士為了朝鮮人民,離開自己的親人來到朝鮮,拋頭顱,灑熱血,在朝鮮的土地上灑下了鮮血;大嫂、小金花她們在抗戰(zhàn)中也巾幗不讓須眉,為了志愿軍寧可犧牲自己,志愿軍與朝鮮人民這份感情多深呀,如今他們要分別,此情此景,怎能不流淚?”最后,再配上火車的汽鳴聲和汽車啟動的聲音。頓時,學生如臨其境,個個熱淚盈眶,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鳴,學生與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情感已融為一體,達到了情景交融、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
二、化抽象為具體
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重視學生的朗讀,在讀中感悟,然而方法卻一成不變,久而久之,學生對朗讀失去了興趣。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把抽象的課文內容化作形象、具體、生動的素材,學生就不至于理解課文內容完全靠想象來完成。如教學《乞巧》一詩時,牛郎織女的故事本身就是神話傳說,并非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詩句“牛郎織女渡河橋”中的“渡河橋”指的是“鵲橋”,也就是由喜鵲搭成的橋。如今的社會,孩子平時幾乎看不見喜鵲了,更難想象喜鵲搭橋是什么樣的,牛郎織女又是如何走上鵲橋相會的。筆者就特意利用Flash軟件制作了一個動漫課件,許多喜鵲飛到銀河上來,在牛郎和織女之間一只疊一只連成一座橋,牛郎挑著自己的孩子從喜鵲搭成的橋上輕輕走過去和織女相會。學生看著形象的動漫,不用筆者多言語,一下子就弄清了“渡河橋”之意,也切身體會到牛郎織女的情濃意切。
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直觀、形象化,這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多媒體能把一些抽象、枯燥、深奧的知識通過視頻、音頻、動漫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空出重點、突破難點,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造想象力十分有意義。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筆者借助PPT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京張鐵路的線路圖,并且介紹了它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讓學生體會到修建這條鐵路的重要意義。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這兩部分的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筆者抓住契機,播放居庸關的地理位置,讓學生輕松地認識到居庸關的特點——山勢高,巖層厚;八達嶺——連綿不斷、長的特點。借助Flash軟件,設計開鑿居庸關、八達嶺的過程,特別形象生動,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至于爬坡難的問題,也是以課件演示的形式再現(xiàn)了火車在“人”字形線路行駛的情形。這樣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對教學難點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對課文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全班學生對詹天佑由衷地產(chǎn)生了一種敬佩之感,有效突破了重、難點問題。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幫助教師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對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提高師生素質
這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運用課件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對廣大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強師生的自我危機感。教師想要制作出精美的課件,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是前提,教師通過自身努力制作的PPT課件可以保存在電腦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使用、修改,甚至有的教師還自學了Flash、3DMAX等動漫軟件,不斷地加入新的教學思想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還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學習,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同時,在制作課件時,要求教師能恰到好處地處理好畫面的美感、動感以及所選擇的音樂和整體的協(xié)調性,創(chuàng)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多媒體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獨具優(yōu)勢。多媒體可將文字、聲音、圖像直觀形象地顯示出來,教師可根據(jù)教學要求把圖中的事物做從小到大、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從表面到本質的處理,指導小學生反復觀察,從而使小學生的觀察分析逐步做到有序而細致,優(yōu)化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視野,開發(fā)學生潛能。
當然,每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有其優(yōu)點也必有其缺點,語文教師要善于吸取其中的有利因素,摒棄負面影響,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促進語文教學,使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xiàn)價值最大化,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賈曉娟.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祖國(教育版),2013(4):179-180.
[2]李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學論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6(8):88-89.
[3]陳俊英.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教學中的正確運用[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