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瀟
摘 要:英語表達既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形式。傳統(tǒng)的英語表達,學生對照教材重復訓練,機械乏味,不僅效率低下,更讓學生苦不堪言,感覺索然無味,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而如果我們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手段,將演講引入英語課堂,讓學生在演講中升華自己的表達素養(yǎng),則不僅可以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更讓學生有話可說,言之有物。
關(guān)鍵詞:英語表達 演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095-01
表達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線和靈魂,是學生豐富自身理解感知和深化識記運用的有效途徑。多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在主動融入課堂和深入交流種種發(fā)現(xiàn)問題,定會利于其在積極表達運用中提升語用技能,獲得更多的深度感知。運用多樣化演講,能夠讓學生在主動融入課堂中,主動調(diào)整學習表達運用思維方法,讓語文課堂更有深度和廣度。通過多樣化演講,利于學生在實踐嘗試運用的過程中深入探知,增強語用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1 即興演講,豐富語感
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礎(chǔ)上引導他們進行即興演講,能夠讓學生在主動豐富自身理解感知的基礎(chǔ)上獲得深層認知。運用即興演講,能夠讓學生在靈活整合語言表達思維和素材中生成有效的感知,產(chǎn)生不一樣的獨特語言感知。
學生通過即興演講展示自己的理解感知,能夠讓課堂表達內(nèi)容更有深度。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針對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表達主題,可引導學生思考:How to use culture correctly? What do you do from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讓學生從相應(yīng)的演講中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和基點。很多同學結(jié)合自身的整體理解感知,針對“If I meet the same thing,what would I liek to do?”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讓他們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有效的表達運用話題。同時,歡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整體理解感知,有針對性提出相應(yīng)的意見,讓他們深化理解。
即興演講應(yīng)該注意創(chuàng)設(shè)和諧的環(huán)境,多給學生自我嘗試和主動表達的機會,幫助他們在主動捕捉相關(guān)思維靈感中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關(guān)注演講的主題,多給學生相應(yīng)的指點,利于其在深入探知中啟發(fā)靈感,利于學生在有效融入演講中形成多樣化認知。
2 角色演講,融入語境
從教材文本的角色中捕捉相應(yīng)的思維靈感,能夠讓學生主動融入境地進行深入探知,便于其在靈活運用的過程中體味認知。角色演講,能夠讓學生的感悟更加深刻,利于學生在參與演講的過程中體味其中豐富語境內(nèi)容,獲得深刻認知。
角色演講,讓學生由閱讀者向?qū)嵺`嘗試者轉(zhuǎn)變。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的閱讀指導中,不妨根據(jù)“The interesting knowledge of giant panda”的表達主題,可建議學生扮演飼養(yǎng)員、觀眾、科研者等不同的角色,圍繞“What else do I know about giant panda?”和“How am I going to introduce giant panda?”等話題進行分角色演講,讓他們能夠從這些角色體驗中感受其中有趣的內(nèi)容。圍繞不同的角色進行演講,讓學生在轉(zhuǎn)變理解感知思維方法中豐富感觸,形成多元化的綜合運用能力。
結(jié)合課程學習內(nèi)容,多給學生相應(yīng)的嘗試,鼓勵他們針對各自的理解感知進行深入優(yōu)化整合,能夠使得學生獲得豐富認知。結(jié)合角色的不同,多給學生更多的自我演說機會,能夠讓學生的整體感知更加富有深度和廣度,便于其在真正參與演說的過程中獲得有價值認知信息,滿足其多樣化需要。
3 辯論演講,各顯神通
搭建舞臺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競爭機會,利于學生在相互切磋展示的基礎(chǔ)上增強學習的內(nèi)生動力,滿足其多樣化發(fā)展需要。辯論式演講,能夠讓學生在各顯神通的基礎(chǔ)上豐富自身認知潛能,利于其在主動轉(zhuǎn)變學習思維方式中產(chǎn)生深厚語感和綜合運用知識,滿足其多樣化的發(fā)展需求。
辯論演講,能夠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生成豐富感知體驗。如,在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4 Growing up的“Reading Never give up”閱讀引導中,根據(jù)“How do you understand never give up?”的表達主題,不妨建議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幫助他們在深入查漏補缺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很多同學結(jié)合自己的感知,對“What did you get from Spud Webb?”和“If you were Spud Webb,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with him?”進行深入討論交流,幫助他們從相應(yīng)的演講中獲得更多的獨特認知。同時,可建議學生運用辯論演講的形式進行競賽,便于他們增強識記。
遵從學生的不同理解差異,多鼓勵他們進行深入交換意見,能夠讓學生在有效融入互動交流中形成敏銳語感。多給學生更多的提示,引導他們在相互切磋和主動交流的基礎(chǔ)上有針對性競賽表達,讓他們在相互學習溝通中提升語用靈活性,在競賽中獲得豐富認知。
綜上所述,多樣化的演講策略運用,能夠使得學生享有更多的話語權(quán),能夠讓學生在主動表達傾訴的基礎(chǔ)上獲得豐富認知。注重多樣化的演講,能讓學生在相互學習主動切磋的過程中生成敏銳感知,并能使得這樣的感知主動轉(zhuǎn)化為自我實踐運用切入點,滿足其多樣化的語言表達需求。
參考文獻:
[1] 黃小梨.英語三分鐘演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M].考試周刊,2017(51):87.
[2] 于志英.課前演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19):50-51.
[3] 張麗娜.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生英語,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