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平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zhì)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不僅要求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健康的心理。我一度認為:麻雀大的學校,學生哪有什么心理問題啊?設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是浪費資源、浪費氣力的事兒!然而,一件事情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天,我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yè),校長急沖沖地跑到班門口找我班上的一個叫小夢的女生,然后把她叫進了辦公室。我問:“怎么了?”他說:“聽學生說這個女生想跳樓。”我心里“咯噔”一下,“好好的怎么想跳樓呢?”小夢哭著說:“剛上體育課時,他們說我又笨又丑,可以去跳樓了。我就跑上了四樓,想跳下去給他們看看。”我說:“誰說的?”她說出了幾個名字。我把這些人都找來,逐一核實。有的說他們也只是隨便說說,覺得好玩;有的卻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有的卻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說只是“打醬油路過”而已。
原來是這樣!了解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后,我批評了這群“始作俑者”,讓他們清楚同學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團結(jié)友愛,不能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讓他們明白過激的語言行為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之后,我對小夢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細致地詢問,清楚了小夢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過激性行為,有幾個原因:從她自身的條件來看,沒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離婚了,她一直跟著母親在外婆家生活,母親為了彌補她,經(jīng)常什么事情都順著她,造成她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學習成績處于班上的中等水平,不好也不壞,在同學面前沒有炫耀的資本,促使她產(chǎn)生了自卑的心理。從學校的角度來看,缺乏針對小學生進行的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沒有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專題活動,沒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識。
既然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那么我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就刻不容緩!為了保護小夢的自尊心,我迅速制訂好計劃,決定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活動。
一、與家長溝通交流,轉(zhuǎn)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我為家長制訂了“每月必讀——家長心理健康讀本”,如《父母怎樣當好孩子的心理醫(yī)生》《家長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給以孩子積極陽光的思想》《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等,每個月一次讓學生帶回家,讓家長進行閱讀,充實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把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格外注意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對于一些情況特殊的學生,要求各個班主任到學生家里與家長面對面進行溝通。小夢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環(huán)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專門去她家里,找到她的媽媽和外公外婆,詳細地分析小夢在校的表現(xiàn)及原因,與他們交流,反饋情況,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我建議她的母親首先要轉(zhuǎn)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對她的愛要稍微“收斂”一點,不要因為自己離婚的原因覺得虧欠她,就有求必應,嬌寵溺愛,應該選擇對的教育方式,該愛的愛,該批評的就批評。其次要讓她學會正確面對自己,受到挫折以后,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想想自己遭受挫折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地面對自己,敢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告訴孩子: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知錯就改,才是好孩子;如果是別人造成的,就要勇敢地為自己辯護,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夠就要尋求老師或者家長的幫助。孩子通過這些喜聞樂見,可以感同身受的事例,直觀了解事物發(fā)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認識。只有讓孩子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yǎng)孩子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并敢于面對挫折的信心。
二、在學校開展系列活動,多元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是與校長進行溝通,爭取在全校開展一次針對小學生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受挫能力的心理健康講座活動,讓學生在講座中獲取如何走出自己的心理陰影的技巧和方法。二是以班為單位,開展“成長檔案”的評比活動,用激勵的方式使其揚長避短,每月評一次,讓學生通過自評、小組評,把自己所取得的進步記錄下來。在這項評比活動中,我不僅從桌面上的材料看到小夢的成長,更從小夢自己的身上看到小夢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獲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評中,學會反省,逐步完善自己。為了調(diào)動小夢的自我教育意識,每個月我都特意給她以正確的評價,把小夢突出的個人事跡在班集體中、家長會上集體表揚,進一步調(diào)動了她的積極性,使她在評價中自我激勵,迸發(fā)個人力量,不斷自律、自信、自強。三是拓寬心理交流渠道,及時有效引導。利用“心語信箱”的方式讓學生心里有什么秘密都可以跟我說,每周寫一次,可以發(fā)泄不滿,可以表達歉意,也可以抒發(fā)情感,這樣不僅讓學生的心底活動有了表達的窗口,又讓我及時了解了他們的心理活動,然后針對一些偏差進行糾正,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經(jīng)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我能感覺到小夢臉上的笑容多了,性格活潑了,與同學之間的交往多了,遇到困難時也會思考不用極端手段處理了……
經(jīng)歷了這件事情,我改變了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無足輕重”的觀念,更加清楚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教育及其培養(yǎng)問題,是一個牽涉到家庭、學校、社會的系統(tǒng)工程,僅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夠的。我們大家要集中各種力量,形成合力,一起來重視和參與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凈化他們的心靈,開創(chuàng)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讓他們都成為祖國最美麗而又最燦爛的花朵!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