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泉
小紡車,一搖拉
俺娘在炕上紡棉花
紡成線,織成布
你做褂子我做褲
也有單,也有棉
花花綠綠過新年
——黃河口童謠
一
九月了,棉花在大地上閃爍著白色的光芒。
天上的白云罩著地上的白云,地上的棉花望著天上的棉花。大把大把的陽光流瀉下來,把我稼穡的歲月染成一片金黃。風從草橋溝對岸吹來,河子西的高粱用一只腳站了好幾個月,從谷雨一直站到現(xiàn)在,也不覺得累,長長的葉子在風里嘩嘩啦啦地吹著嗩吶。河子西的陽光,我生命的食糧,我溫暖的衣裳。
棉花地中間有一小塊鹽堿地,這幾天地里冒出一座白色的小山,這是我用拾來的棉花堆起來的?,F(xiàn)在,我把自己埋在棉花山里,身下是厚厚的棉花,身上也是厚厚的棉花,只露著一張丑臉曬太陽。鴨藍在空中盤旋,一個勁地叫。我知道,它把我也當成了一只鴨藍,想勾起我和它一樣的叫聲。
要在平常我早就叫了,可這次我沒叫。我把頭拱到棉花里久久沒鉆出來。棉花棉花,沒人答應;娘花娘花,還是沒人答應?;ㄈ~子收留了我的淚水。棉花,我想問問你,我娘上哪兒去了?棉花,我想娘了。
當大地酥軟到一定程度,地里的亂草被娘拾掇干凈,小棗樹身上就鼓起一個個的小苞?!皸棸l(fā)芽,種棉花?!边@是棗樹和娘約好的種棉花的暗號。
我上高一時,棉花已經開始薄膜種植。周末,一個春風駘蕩的早晨,娘叫我起來種棉花。這是當時寫在日記里的詩:
銀枝含羞棗發(fā)芽,鋪下薄膜種棉花。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莊稼地里爬。
當時鋪薄膜還都是人工,真的是要爬著鋪。棉花比較耐堿,分到我家的二巴堿地種麥子不行,種棉花正好,但要到遠遠的公路壕溝里去挑水,到了傍晚,肩膀腫得火辣辣地疼。棉花種起來很慢,要從鋪好的薄膜上摳出一個個的小窩,每個窩里扔上三四個棉花種,再澆上一舀子水,抓上兩把土覆蓋起來。棉花點完了,你就等著吧。三四天之后這種雙子葉植物就會開始又一次生命的輪回。
棉苗快頂?shù)剿芰媳∧r,要及時把它們放出來,不然薄膜的高溫很快就會把棉苗灼干。蓋膜大大提升了地溫,又省了給棉花鋤地。棉苗放出來,一頭扎在風里,伸伸手腳開長,薄膜下的草卻只能悶在里面,頭頂著薄膜,干生氣,出不來。蓋膜的另一大好處是減少了水分蒸發(fā),保墑效果好。整整一個下午,我看到幾顆水珠在薄膜下走來走去,欲滴未滴。娘說,今年草橋溝的棉花長得真快。我當時正看著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棉花也有棉花的煩惱。正像有人說到愛情——鋪墊是容易的,但如何結局有點難,因為好像沒有一種作物像棉花一樣遭受那么多的病蟲害。棉花常見的病有枯萎病、黃萎病等,棉蚜、棉葉螨等各種蟲害更讓人不勝其煩。我搞不明白,棉花咋那么討蟲子喜歡,剛長出葉子不幾天,蚜蟲就膩歪歪地爬滿了葉子,而且一茬又一茬。蚜蟲是學名,前橋人就叫膩蟲,有人叫蜜蟲,孤雌繁殖,有蜜一樣的分泌物,粘乎乎地覆蓋在葉子上,既影響棉花的光合作用,也影響棉花的呼吸作用。
棉花長啊長,剛想結鈴呢,棉鈴蟲就爬出來等在那兒了。你搞不清它是從哪兒冒出來的,而且它能生到四代。這更是棉花的死敵,要是不管它,它能把棉鈴咬得一個不剩。只要不想讓棉花絕產,你只能打藥。敵敵畏的氣味挺好聞,但棉鈴蟲已越來越不怕它,各種蟲子的抗藥性越來越強,藥量越來越大,兌了農藥的水都變成了乳黃色。娘跟我說,蟲子要翻天了,換敵殺死吧,兌得重一些,不然摁不住那些蟲子。我感覺棉花肯定是打藥最多的作物之一,而且用的藥越來越毒,噴霧器也越來越大。我親密接觸過的農藥名目不時翻新,敵敵畏、氧化樂果、一六 0五、速滅殺丁、久效磷、呋喃丹、敵殺死,一種比一種毒。打藥起先用的是筒狀噴霧器,是個鐵家伙,斜跨肩上,打一上午勒得肩膀紅腫。再后來就有了塑料的背負式噴霧器,背在背上,左手一抬一壓,邊走邊充氣,右手執(zhí)桿打藥,又輕便,效率又高。再后來,就有開著拖拉機打藥的了,一趟過去,能打三四耬,半天打個十幾畝不成問題。但不管怎樣,蟲子一遍遍地生,藥就要一遍遍地打。
娘已年過半百,每次打藥須先蹲到地下,把帶子挎到肩上,再費力背起幾十斤重的噴霧器,慢慢爬起來。我經常聽說熱辣辣的太陽底下,有噴藥的女人暈倒在棉地里。這是我無法接受的一種情形。從高二開始,哪怕自己請假我也再不讓娘摸噴霧器了。
二
棉花已沒過了我的小腿,葉子眼睜睜地看著又一茬膩蟲爬滿了自己的身子,但它沒辦法,只能打起卷兒,等我來救它。我和這些小昆蟲展開了又一次較量。我打著藥,娘拾掇著棉花。
娘說,苦日子咋也能熬出頭。棉花長成這樣,再也不用為沒穿的犯愁了。溫飽溫飽,先溫后飽。當娘的,只要孩子凍不著餓不著就知足了。大葵嬸子和平媳婦挎著箢子沿著地塹走來,箢子里盛滿了豆角,三個女人聊得更熱鬧了。我的鄉(xiāng)親們,只要貼上了農民的標簽,好像一下子就認了命,一生與莊稼為伴,荷鋤執(zhí)鐮,終老一生。平原上的孩子,有幾個不是點種著棉埯,打著花杈,拾著棉花長大的?村子里的女人,有幾個不是紡著棉線,織著棉布過日子的?女人與棉花,要廝磨一生,從妙齡到白發(fā)。
三
沒有一種莊稼像棉花這樣讓娘操心,從出苗到拔柴,娘像侍弄孩子一樣侍弄棉花。棉花長到沒膝時,娘就像整天長在地里,修花,拔草,拿蟲子。棉花不開旺,娘著急;棉花太旺了,娘也著急。越是那些不結桃的“滑條子”,越是長得快,人五人六,爭吃爭喝。要打杈,打邊芯打頂芯,把棉花頭撮了去,控制它的瘋長。修花要一棵一棵地修,修一陣子花,腰就疼得直不起來。這時,還要捎帶著拿粘在棉葉上的棉鈴蟲卵,順手把它捏死,這是棉花的心腹之患。
棉花的花朵是變色花,先是粉白,受粉之后變黃,再漸漸成粉色,開成一個小喇叭,呼喚著鄰棵上的姐妹們。仲秋時節(jié),濃密的葉子中,突然乍紅一片,似云蒸,如霞蔚,美麗給大地看。當它深紅之日,也就是萎蔫之時。萎蔫之后,花朵依依不舍地告別枝頭,棉花的授粉儀式已經完成。
這只是她第一次開花。最讓娘揪心的,是她的第二次開花。這次開花,是棉桃開出的花,其實是棉鈴成熟吐絮?;ǘ溟_花受精后,子房發(fā)育成蒴果,稱為鈴,就是棉桃。最初結出一個豆粒兒那么大的小棉桃,像是青嫩的乳頭,躲在葉子底下。眼看著它一點點鼓脹,最后鼓成了一只綠桃。
處暑節(jié)氣快到了。娘說:“千年萬年,處暑見棉。今年的棉桃坐得可真密實?!逼鸪蹙G桃一直憋著不開,到了七月十五,織女在鵲橋上完成了與牛郎一年一度的約會,擦掉凄美的淚花,又要回去干紡織活了,這時的棉桃再也忍不住,裂開了小口,露出了白白的棉絮。她不招蜂,也不引蝶,蜂蝶偶爾來一趟,咂摸一下,假的,就飛走了。蜜蜂嗡嗡地說:“棉花開花,白搭白搭。開吧開吧,開吧開吧?!泵尢以趯訉盈B疊的棉葉下探出臉來,咧開小嘴透著氣,笑。
過了八月十五,風就越來越爽。
很多草愿意長在棉花地邊。稗草結完了它的種子,谷莠子搖著它的葉子,洋茄子挑出一嘟嚕一嘟嚕紫黑的珠子。風中的棉桃開始恣意怒放,黃河口大地上,一片白色的海洋,咋也望不到頭。
秋風一天涼似一天,大地一年的勁使完了。棉桃開始大噴大噴地炸絮,這是娘最欣喜的日子,但也是她最著急的日子。姐姐出嫁了,爹剛去世,我正為高考拼搏,這一地的棉花,開得讓娘有點措手不及。其實不光我們家,這陣子村子里家家戶戶的棉花都拾不迭。八五年的棉花,收成想不到的好。仿佛約好了一樣,一夜之間,桃子一下子就開了,如神袛,如會盟,雪白一片,暖天暖地。
周末我騎著自行車從利津二中回家,一路經過韓家垣子、三合屋子、草洼子,路兩邊全是棉花地。生命的長途中,一路棉花盛開。在這條用母愛修砌的路上,棉花是人間最豐盈、最溫暖的一種花。
四
到村頭時已是傍晚,碰到東鄰魏九奶奶,她說地里棉花都白得拾不過來了,你娘可能還在西大井拾棉花,家里鎖著門。我騎上車子趕到西大井,盡管有月光,但野地里黑魆魆的,只看到了我家的地排車,看不到娘在哪里?!澳铮 蔽页藁ǖ睾?,棉花地沒有反應。我有點害怕,扯開嗓子又喊:“娘——”“哎!”終于聽到了娘的聲音。淹沒在棉花地里的娘,慢慢站起身子,又彎下腰去。我老遠看到娘佝僂著腰,兩只手在一個個棉桃上快速游走,一個包袱系在娘的腰上,鼓鼓囊囊的,拾到地頭,娘把棉花倒在棉堆上,
清冷的月亮望著娘,也望著白白的棉花。我把棉花裝上車,在前邊拉著車,娘推著自行車跟在后面。我說地排車這么沉,你咋拉來的?娘說也沉不著哪里去。你咋不借個小推車呢?娘說家家都忙啊。我說,娘,這個學我真上夠了。娘說傻孩子,可別這么沒志氣,也對不起你爹。明年高考,上了這么多年的學就要有收成了。你考上學,用今年的新絨子給你做床新被子。
沒辦法,我跟班主任又請了幾天假。在我干過的農活里,拾棉花算是一種不算太累的活。感覺生產隊時,棉花棵并沒有這么高,分田單干后,棉花好像瘋了一樣,現(xiàn)在已搭到了我的胸脯。高高低低的棉桃上露出的棉絮,被我一朵朵揪下來,塞進掛在腰間的包袱里。腰疼,脖子疼。我仰頭看看天,天上也是一大朵一大朵的棉花,看得我想流淚。
要是人多,一邊拾棉花,還能一邊拉呱,不知不覺包袱就滿了。我家的地緊挨著扣老姑家的,扣老姑手不停地在棉桃上翻飛,嘴里念著那支親切的童謠——
小腳床,拾棉花
一拾拾了個大甜瓜
爹咬一口,娘咬一口
一下子咬著孩子那手
孩子孩子你甭哭
趕到集上我給你買個哈楞鼓
哈楞鼓上倆小孩
也會打呱也會玩兒……
五
棉花,是上帝的贈品。有了這贈品,人的心里暖和多了。而這贈品,并不是哪里都能得到。作為退海之地的黃河口,一直是讓上蒼眷念的。
從八十年代開始,農村實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后,棉花一直是魯北種植面積最大的經濟作物,為農民解決溫飽、擺脫貧困立下了汗馬功勞。棉花收了,有了油,有了暄騰騰的新棉被,有了一冬的燒柴,最關鍵的是賣了棉花,能夠換回一沓新票子。許多人家蓋屋、娶媳婦,可都指望著那些棉花呢。
我半夜一骨碌從炕上爬起來,就開始裝車。一包包的棉花被我搬上車,驢把長臉拱在驢槽里,搶著在上路之前吃上幾口草料。娘坐在灶前的腳床上,灶膛里的火映紅了娘的臉。我把車裝完了,娘也把一碗咕渣頭(面疙瘩湯)舀到了碗里涼著。我說太早了吃不下,等回來再吃吧。娘說不吃可不行啊,你不知道,賣棉花要排很長的隊,你這時去還不知道啥時回來呢。我這才想起了報紙上老說的賣棉難,趕緊呼呼啦啦喝了一海碗,趕上驢車往收購站去。一過付窩橋我就傻眼了,賣棉花的車已壓滿了街。我有點著急,賣了棉花,下午還要趕到陳莊去上晚自習呢。我又往前擠了擠,前邊一個小青年抽了我家驢一鞭子,急啥?搶孝帽子戴嗎?一句話把我的火騰一下勾了上來,一鞭子掄過去,他的汗衫立馬裂了一道口子。他一鞭子又抽過來,我左手一擋,手背上的血像一條紅色的蚯蚓爬了下來,鞭梢掻到了我的眼角,火辣辣地疼。旁邊一個大叔趕緊把我們拉開,說孩子們,可不能打架呀,火氣這么盛還行啊。唉,都是他娘的收購站,我們昨晚就來了,前邊望不到頭,也不
見動,那些操蛋的驗花員還隨意壓級,他說幾級就幾級,咱老百姓就是那軟柿子,誰想咋捏就咋捏。我舔了舔手背上的血吐到地上,一直到過午沒離開地排車。午后,我給驢上了點草料,驢起勁地嚼著,饞得我直咽唾沫。真后悔沒聽娘的話再喝一碗咕渣頭。我想,要是我也能吃草就好了。旁邊的大叔掰了口干糧遞給我說吃吧,虧了啥也別虧了肚子。我沒要,我要吃了大叔就吃不飽了。不一會兒,我就睡著了,在夢里到處找吃的。不知到了幾點,那位大叔叫醒了我,說終于排到了,我把車給你趕過來的。我往大磅上提那一包包的棉花時,餓得張了幾次跟頭,大叔又過來幫我一包包把花搬到大垛上。棉花賣了,錢卻沒拿到,只拿到了一張白條子。大叔叮囑我,還不知道猴年馬月能拿到錢呢,可千萬別丟了這白條子,不然就拿不回錢了。回到家已是后半夜,娘邊給我端飯邊說,都怨我,都怨我,給你捎上個干糧就好了。我把受了傷的手藏在碗的黑影里,風卷殘云吃了娘做的飯,騎上車子就往陳莊趕,等到了利津二中,正趕上上早操。
六
花拾完了,河子西只剩了一地的棉花樹。棉花樹的葉子經過風吹日曬,慢慢干枯搖落,被凜冽的風撕成碎末,等著來年的犁鏵把它們翻到地下。摘凈花絮的棉花殼子,在秋陽下呲著牙。棵子變得利索、舒朗,只剩下硬硬的筋骨,繁華落盡,更顯崢嶸,不動聲色地回憶著繽紛的往事。棉花柴有的人干脆叫柴子。前橋村的人叫的又簡潔又有詩意,就叫花柴。既然是柴,最終的命運是要走進灶膛的。但它現(xiàn)在還要在地里站些日子,忙著收秋的鄉(xiāng)親們還顧不上它們。但也不能讓它們站得太久,其他活忙完了,棉柴也干得差不多了,就要抓緊時間打花柴了,不然等冬天一上了凍,地梆梆的硬,花柴就打不動了,就得讓它們在空曠的野地里過年了。搞不好,還會耽誤第二年的春耕。
打花柴是個力氣活,女人一般干不了。上高一時,娘打花柴扭著了腰,好長時間不能動。從上高二開始,家里打花柴的活就讓我包了?;ú裼苗犗鬟M度當然要快,但第二年耕地時那些棉花楂子會很麻煩,要費二遍事。所以打花柴時最好是連根拔起。有一種叫柴鐮的農具,看著彎彎鉤腳,用起來卻挺得勁,使用時要彎下腰去,用柴鐮從根部把花柴套住,利用咬合力,一使勁,一根花柴就會連根拔起,柴根上會帶起些土。還有一種“老虎鉗子”,把兒更長,人不大用彎腰,用鉗口夾住棉柴根,利用杠桿原理把棉柴拔起來。這拔法更省勁,就是有點慢。但不管哪種拔法,都要一棵一棵地來,這樣,我們家的棉花又要被我挨棵撫摸個遍。
上高三時,我們幾個同學還到八十八戶村樊立家?guī)椭ゴ蜻^花柴,我又炫耀了一下干農活的體能和技巧。
這幾年,黃河口棉花的種植面積始終居高不下,盡管價格時高時低,但對于大多數(shù)出不了門打工的人來說,除了種棉花,也沒有更好的掙錢門路。對于規(guī)模種植者來說,棉柴收割真的是一件撓頭的事。一到冬天,人們時??吹酱笃笃拿薏裾驹谔镆袄铩T谵r作物里,它們播種最早退場最晚,使命已盡,老氣橫秋,剩下的時光,在寒風中吹吹口哨,藏藏兔子,收留收留飄蕩的雪。
七
一朵棉絮變成棉絨的過程,從手工撕棉花到軋棉機軋花,我都見過。脫了棉籽的棉花,我們叫絨子。雖然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秘魯和印第安的墓穴中就已發(fā)現(xiàn)了棉花,古羅馬時代地中海沿岸已有大片大片的棉花。但棉花脫籽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一七九三年,美國惠特尼發(fā)明了軋棉機,把棉籽和纖維分開,引發(fā)了紡織界的革命。中國的植棉歷史雖能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但最初的棉花曾作為觀賞植物。作為紡織用途的棉花是從明朝開始大規(guī)模引進種植逐漸替代了麻絲。絨子除了續(xù)續(xù)棉衣棉被,它最終還是要紡成線,織成布。農家織的布叫土布或老粗布。現(xiàn)在村里的女孩子會紡線織布的已少之又少??赡菚r節(jié)紡線織布是一個農家女安身立命的必修課,而且要占去她生命中的大量時光。
幾千年來,男耕女織一直占據(jù)著耕讀文化的中心,這種畫面從詩經到楚辭,從唐詩到元曲,從孟郊到黃道婆,直到陜北人民唱“想起周總理紡線線”,不管麻線也好,棉線也罷,紡線織布一直延續(xù)著一種小農的溫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唧唧唧唧,聲音清脆遼遠,從童年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敲擊著我的耳鼓。我找促織,去灶窟里找,去八仙桌下找,都沒找到。促織還是一個勁地叫著。我跺了跺腳,促織不叫了,娘說,小兔崽子,你踢蹬啥 ?好孩子是不能逮促織,掏燕子的。一個好人家,不能少了燕子、促織。壞人家里,燕子、促織連待都不待。
脫了棉籽的棉花在紡線之前先要彈一彈,棉花彈得越“熟”,越勻挺,絨子就越好使。娘撕一塊又柔又軟的絨子,在面板上鋪平,用秫秸梃桿一搓,一根布幾(棉條)就出來了。這個活我早就學會了,可真想去紡線,娘卻不讓了,說那是女孩子的活,男孩要有個男孩的樣兒。男孩啥樣兒呢?那天姐姐紡線紡累了,我就盤腿坐在紡車前,一上來就把布幾纏到錠桿子上了。姐姐把線倒出來,教我怎樣左右手配合。一會兒,我就找到了門道。右手搖著紡車,左手捏著布幾,盡量往后拉,扯出的是細細的棉線,然后右手搖動紡車稍稍倒轉一下,左手揪著棉線從錠桿子尖上卸下來,小拇指勾著線一揚,把線繞到錠子上,跟變戲法似的。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你不停地扯動布幾,粗細均勻的棉線就源源不斷地吐出來。多少年了,河子西的棉花生生不息,紡車的絮語滔滔不絕,布幾里扯出的暖意綿綿不斷。
漫長的冬夜,不眠的紡車聲永遠是前橋村最美的小夜曲。嗡嗡的紡線聲中,妹妹念著童謠:
織,織,織籠布
誰會織,娘會織
花花線,倒過來織
我才不那樣念呢,那是女孩念的,我是男孩,我喊:
嗡——嗡——
紡細線
給貔猴子縫腚眼
縫貔猴子腚要咋著縫?不知道;一個穗子到底要纏多少圈線,誰也沒數(shù)過。錠桿子上慢慢長出了一只梨。娘紡線時一根布幾接一根布幾,煤油燈如豆的燈火把娘手搖紡車的身影映到墻上,紡車在墻上不住地轉啊轉,但它的影子永遠飛不出那面墻。娘勞作的身影,是一種祈禱的姿勢。娘一邊紡線,一邊讓我們猜謎:
一只鳥,八根翅
越飛越有勁……
這只八根翅的鳥,在一個個冬夜里不倦地飛。多少個夜晚,我一覺醒來,紡車依然在嗡嗡地唱。天亮時,幾個梨樣的線穗子趴在針線笸籮里。
八
娘紡出的線還要再經過幾次倒騰,先要用尺八長的梃桿繞一遍,叫做“穗子”。再要在桄上“桄”一遍,還要在“柪子”上撈一遍,線變得越來越熟,越來越結實。牽機,刷機,漿線,這些活需要集體作業(yè),當聽說誰家要牽機刷機了,不用叫,東鄰西舍的婦女們就自動聚了來,和平媳婦、大葵嬸子就邊干著活,邊家長里短地聊上了。當娘把漿好的線裝到織布機上時,一根棉線已經找不到它來時的路了。
1982年我上初二。暑假里,家里的八仙桌被抬了出去,屋里的空間,炕下幾乎全讓給了一臺織布機。此后的日子,哐嘰哐嘰的織布聲日夜響起來,累得娘胳膊都抬不起來。我心疼娘,又對織布好奇,有一天娘上了坡,我手癢癢起來,把暑假作業(yè)一扔,爬到織機上,開始試著織布,剛扔了一下,就把梭子里的線扯斷了,我接上線頭,又試了幾下,手腳配合,慢慢找到了竅門——右手把梭子扔過去,左手接住,一只腳把踏板一踩,右手順便把板綜拉過來,哐,一根緯線被織進了交錯的經線上。右手推出板綜的同時,左手的梭子又扔了過來,哐,又一根緯線被織了進來。五顏六色的經線上,梭子來回奔跑,布匹一點點增長,像一片不斷伸展的彩霞。那個下午,唧唧復唧唧,小兒當戶織,機抒聲一直響到傍晚。娘從玉米地里回來時,望著她的小兒織出來的一大卷布,那種驚喜,我一輩子忘不了。
紡車嗡嗡,唱白了娘的頭發(fā);織機聲聲,催老了娘的容顏。這些年,我們穿的衣服,歷經一次次的更新?lián)Q代,穿過了化纖的、貂絨的、羊絨的、獸皮的,現(xiàn)在好像又開始回歸,喜歡上了純棉的。魯北有些地方,把棉花叫做“娘花”。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我心頭就顫了一下——怎么起了這么貼切的名字,或許,只有叫娘花,才能最確切地表達這種植物與娘密不可分的關系。良女為娘,人世間最好的女人就是娘。娘生命的最后幾年,得了尿毒癥。即使在透析的間隙,她仍然開荒種了幾畝棉花,說是要收了軋些新絨子,準備給孫子娶媳婦做被子。我在醫(yī)院陪床時,娘還說起我上初中時,趁她上坡,我在家里偷著織布的事兒。
為了娘就近透析方便,我在縣計生局院里租了一套平房。我在縣府辦上班,晚上老是加班到十一二點,每次回家時我都要去看看娘。前面院門鎖著,屋里黑著燈,想喊又怕驚擾四鄰,就轉到院子后面。娘就住在這個小坐屋里。燈還亮著。娘,我叫了一聲。哎!娘答應的那么痛快。咋還沒睡?沒啥事吧?沒事,放心吧。干啥呢?撕棉花呢。你回去睡吧。
我騎著自行車,獨行在午夜的街頭,昏黃的路燈光像陳年的棉絮,一路護送著我。
九
在外工作了二十多年,我仍然喜歡回老家,喜歡睡老家的土炕,喜歡聽窗臺下娘紡線的聲音。家里有了這種聲音,就會暖意充盈。有時我明明聽到了紡車的嗡嗡聲,可當我睜開眼,又到哪里去找尋我娘慈愛的身影?
現(xiàn)在,只有我在這河子西拾棉花。娘花娘花,當我翹起舌尖發(fā)出這兩個音時,一種別樣的暖意漫上來,關于棉花溫情的記憶就像娘線穗子的棉線,源源不斷地冒出來,咋也抽不到頭。腦海里忽又飄過齊白石的《棉花圖》,靜靜細思著“花開天下暖,花凋天下寒”的題款,手里捧著一捧棉花,像捧著一只純白的飛鳥,無比的柔,無比的軟。
棉花,天生仁愛,暖佑眾生。我溫暖的、溫軟的、溫和的充滿母性的棉花呀!娘離開了這個世界,到天國種棉花去了。西大井的高處,一株棉花像個沒娘的孩子,耷拉著斷枝,孤苦地站在寒風里哭。老屋里已久不住人,炕上堆滿了嫂子拾來的棉花。我的思緒,像被兒貓耍亂了的線團子,理不出個線頭來。棉花棉花,我叫,它不答應;娘花娘花,我又叫,它還是不答應。那個冬天,徹骨的冷。
責任編輯? 包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