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李 華,程金榮
近年來,中學生的自我概念成為心理學的研究熱點。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態(tài)度,它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tǒng),從結構上看,自我意識表現(xiàn)為具有認知的、情緒的和意志的形式。這些具體表現(xiàn)在一個人的自我意識之中又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和不可區(qū)分性[1]。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在個人成長和生活經歷中對其生理、心理和行為特征以及其社會社交關系的綜合感知和自我評價。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生理與心理快速發(fā)展的一個時期。此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早已覺醒,渴望被認可,對自我的評價逐步確立,另外,這也是一個自我評價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
為了找到影響中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原因,幫助他們自我意識平穩(wěn)向前發(fā)展,為其發(fā)展和相關部門提供參考,我們對四平市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和系統(tǒng)研究,了解不同性別、不同學校、不同階段、不同家庭環(huán)境的學生對自己自我意識各個方面的評價,根據調查結果采取有效的、可實施的合理辦法,對該階段學生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
在吉林省四平市所有中學隨機抽取4所學校,學生為被試,共發(fā)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36份,其中男生385人,女生351人;初中生419人,高中生317人;獨生209人,非獨生511人;重點中學387人,普通中學349人。
1.測試工具。自行設計學生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年級、家庭情況等。采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該量表由美國田納西心理學家H.Fitts編制。共70個題目,包含自我概念的2個維度和綜合狀況共10個因子,即內容維度和結構維度及綜合狀況。其中,內容維度包括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結構維度包括自我認同、自我滿意、自我行動;綜合狀況包括自我總分和自我批評。前9個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積極,而自我批評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極。1978年,該量表曾由臺灣林邦杰修訂,以中學生為對象,測得自我意識分半信度為0.925~0.945(P<0.01),與臺灣楊氏和郭氏自我概念量表的相關為0.523~0.723,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施測程序。采用團體測試,由主試和各班班主任組織進行,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和統(tǒng)一的問卷,向學生說明指導語并指導其做問卷,并當場收回問卷。
3.統(tǒng)計學方法。全部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處理,均值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
表1顯示,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的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各個維度上差異顯著,其中自我滿意度,普通中學得分高于重點中學。
表1 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學生自我意識的各因子得分情況比較
表2顯示,在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認同,自我滿意上,高中生得分高于初中生,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初、高中學生自我意識各因子得分情況比較
表3顯示,在生理自我、道德倫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自我認同、自我滿意、自我行動上均有差異并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中學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得分情況比較
表4顯示,男生和女生在生理自我上差異顯著,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4 男生和女生自我意識各因子得分情況比較 x=(m±s)
1.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的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各個維度上均有顯著差異。其中自我滿意上,普通中學得分高于重點中學(p<0.01)。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此階段的孩子身體迅速發(fā)育,數據顯示,重點中學的分數比普通中學的分數高出很多,究其原因,重點中學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還重視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并鼓勵其加強身體鍛煉,勞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這個結果給所有的普通學校一個警示。
普通中學學生的成績一般都低于重點中學,另外,重點中學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較好,學校各方面的管理比較嚴格,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等要求也高于普通中學,社會對重點中學的評價很高,家長的注意力也多半在孩子身上,必要時予以支持,同學之間相互關心和愛護,他們給自己設立的目標也很高,對自己嚴格要求。
2.高中生在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認同、自我滿意上得分高于初中生。道德自我是指被試對道德價值、宗教信仰、好壞人等的看法。少年期品德發(fā)展的特點是動蕩性,青年初期是品德趨向成熟的開始[2],因此,不同階段學生的品德發(fā)展水平相差明顯。
家庭自我是對自己作為家庭成員一分子的價值及勝任感的看法。隨著中學生年齡的增長,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在家庭自我意識方面孩子的感受會越來越清晰,自我認同感也會隨之增強,所以高年級學生的家庭自我意識與自我認同感要比低年級學生顯著。
3.獨生中學生的生理自我、道德倫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自我概念、自我滿意、自我行動均高于非獨生。當今社會獨生子女數量明顯增高,父母提高了對子女在身心健康方面教育的重視程度,孩子們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在家里受到的重視。父母對他們的重視,他們會認為自己在社會和家庭中有一樣的地位,所以他們的生理自我、道德倫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自我概念、自我滿意都高于非獨生子女(p<0.01)。
4.男生和女生在生理自我上差異顯著。調查顯示,女生對其身體健康狀態(tài)、外貌、技能和性方面感覺的滿意度不如男生(p<0.01)。
中學生的身體發(fā)育,包括身體外形的巨變和內部機能的增強,也反映在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和性的成熟上[3]。首先,身體外形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在意胖瘦、相貌等。其次,對于性,男生既渴望情緒上的滿足,也渴望身體的釋放,而女性多傾向于感情的滿足[4],這種差異也會造成心理落差。另外,中學階段男性的機能發(fā)育優(yōu)于女性,以及性別刻板印象[5],都對生理自我造成明顯影響,所以,男、女生的生理自我上存在顯著差異。
1.重點學校要提高學生的自我滿意程度,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適當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增強其抗挫折能力,提升自我認識。普通學校不但要注重學生成績,還要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尋求家庭的支持,以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挖掘孩子的潛能,增強孩子的信心,更好地成長。
2.初中加強對學生道德價值、宗教信仰、自我判斷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初中生品德發(fā)展趨向成熟。
3.初中多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引領家長尊重孩子,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管理中來,多給孩子作為家庭成員一分子的價值感及勝任感。
4.非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們要均衡對孩子們的關注度,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視。
5.中學階段女生在生理自我上的自我滿意度不高,學??梢酝ㄟ^生理衛(wèi)生課程、心理課程以及各種活動,讓其認識到男女生青春期發(fā)育的差異并正確認識這種差異。
6.創(chuàng)建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自我意識;注重師生的情感接觸,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快樂教學,實施班級自我管理,為學生提高自我認同、自我批評、自我行動創(chuàng)造條件[6];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要落實以積極贊揚為主,鼓舞學生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以促進自我意識的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