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茜 詹慧
(南京市第一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江蘇 南京 210006)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zhì)內(nèi)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1-2],腦出血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多數(shù)會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言語障礙、認知障礙等后遺癥,這嚴重影響患者的情緒、生活質(zhì)量和后續(xù)康復治療,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而心理障礙又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為進一步研究早期心理支持護理在腦出血患者治療后患者的滿意度及對其負性情緒的影響,選取我院收治的72例腦出血患者進行臨床對照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72例。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3]《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腦出血的診斷標準,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2)40~75歲;(3)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且發(fā)病時間<3個月,均有高血壓病史。排除標準:(1)合并心、肺等其他器官嚴重衰竭;(2)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繼發(fā)性癲癇及抑郁病史等。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44~72歲,平均(55.32±11.23)歲;丘腦出血17例,腦葉部位出血11例,破入腦室出血8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冠心病17例。對照組:男17例,女19例,年齡40~70歲,平均(54.93±10.39)歲;丘腦出血18例,腦葉部位出血10例,破入腦室出血8例;合并糖尿病20例,合并冠心病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早期心理支持護理:(1)制定以病人為中心的早期心理護理干預流程,統(tǒng)一規(guī)范護士的思想認識和行為語言。(2)將新入院的患者和病情好轉(zhuǎn)的患者安排同一病房,讓病友通過自身療效進行宣教,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從性;醫(yī)護人員和患者的溝通的同時評估影響患者健康的因素,根據(jù)結果制定適合患者的心理護理計劃。(3)了解患者產(chǎn)生負性情緒的原因并給予對應的干預,充分安慰和鼓勵病人,建立有效的醫(yī)護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4)每天指導患者做深、細、勻的呼吸,組織聽輕柔樂曲或看喜劇電影等,連續(xù)治療2個月。
1.3觀察指標 負性情緒比較: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定,的分越高,說明焦慮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能力比較:采用生活能力測評表(ADL)進行評定,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能力越強。滿意度判定以本科室電話回訪滿意度調(diào)查為依據(jù),總分=100分,滿分≥81為非常滿意,滿分在60~80分為基本滿意,滿≤59分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2.1兩組SAS和ADL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ADL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 SAS和ADL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①P<0.05。
2.2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結果 觀察組非常滿意20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88.89%;對照組非常滿意10例,基本滿意14例,不滿意12例,滿意度66.67%。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43,P<0.05)。
腦出血以中老年人、高血壓病人、腦血管畸形者多發(fā),常見病因有高血壓合并小動脈硬化,微動脈瘤或者微血管瘤破裂等[4-5]。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肢體障礙,這很大程度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而心理障礙又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早期心理支持護理是研究護理對象及其心理活動規(guī)律、特點,解決實踐中的心理問題,已實施最佳護理的一門應用科學,它具有支持和加強患者心理防御功能的特點,能使患者增加安全感,減少焦慮和不安。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使患者能夠勇敢、正確的面對病情,完全相信醫(yī)護人員,將壓力轉(zhuǎn)移,通過宣教疾病知識來提高治療的積極性和康復信心,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肢體、語言功能的訓練,有利于早日恢復正常生活能力,通過親友的支持感受到溫暖與關懷,恢復患者生活的信心,解除悲觀情緒[6]。傳統(tǒng)采取脫水降顱壓、調(diào)整血壓及常規(guī)看護干預腦出血患者,效果并不顯著。有研究[7]表明,早期心理支持護理對腦出血患者進行干預,有助于增加患者對健康知識的基本了解,增強戶外鍛煉恢復四肢和語言功能,減少對自身疾病的恐懼,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SDS評分、ADL及改變均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8.8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表明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早期心理支持護理比傳統(tǒng)護理方式更能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恢復其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