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敏
(楊凌示范區(qū)醫(yī)院,陜西 楊凌 712100)
肺炎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而重癥肺炎則是ICU危急重癥中的重要類型。有研究[1]發(fā)現,在ICU康復治療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對于重癥肺炎患者預后效果提高以及生理指標改善都有明顯的作用。本次研究選擇優(yōu)化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與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對比,以前瞻性對照研究的方式探尋ICU重癥肺炎的有效護理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ICU病房住院治療的重癥肺炎患者140例,患者均符合重癥肺炎診斷標準[2]。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檢查存在嚴重功能性障礙;(2)合并惡性腫瘤;(3)合并嚴重自身免疫性疾??;(4)合并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以及結核性疾病;(5)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隨機將患者為兩組,各70例。觀察組,男48例,女22例,年齡41~83歲,平均(59.72±6.18)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例,冠心病21例,糖尿病9例,高血壓6例,腦出血4例,腦梗死3例,其他2例。對照組男46例,女24例,年齡42~81歲,平均(59.13±6.75)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0例,高血壓7例,腦出血4例,腦梗死4例,其他2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優(yōu)化個性化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制定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案[3]。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指導計劃,樹立患者的信心。(2)吸氧治療護理,以呼吸功能監(jiān)測結果確定患者是否需要吸氧,通常氧流量為5 L/min[4]。如果患者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癥狀,需要選擇持續(xù)性低氧流量的吸氧方式,吸氧濃度保持在30%~35%[5]。(3)呼吸道管理護理,若患者痰液較為粘稠,選擇沐舒坦與生理鹽水混合,進行霧化吸入治療;若患者呼吸道壓力異常升高,而血氧分壓(SpO2)在90%以下,同時伴隨有痰鳴音,則進行吸痰護理[6]。年齡過高、病情危重、咳嗽無力的患者,選擇性進行體位引流治療[7]。對需要呼吸機輔助機械化通氣的患者進行強化呼吸道濕化護理,確保呼吸道痰液及時稀釋,避免呼吸機堵管問題的發(fā)生[8]。(4)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試驗護理,定期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完成細菌培養(yǎng)檢驗,進行病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為患者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每次抗菌藥物持續(xù)治療時間保持在8 d以內[9]。(5)并發(fā)癥針對性護理,ICU重癥肺炎患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較多的并發(fā)癥,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同時對并發(fā)癥進行循證研究,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并發(fā)癥護理方案。
1.3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入組時、護理干預后第1、3、5、7天進行APACHEⅡ評分[10],對患者康復情況進行評估,總分值0~71分,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同時在護理前后檢測患者的血清乳酸水平(LCA)、C反應蛋白(CRP)、D-二聚體(D-D)以及氧合指數(OI)等指標。統(tǒng)計患者ICU住院過程中的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治療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同時記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1兩組APACHEⅡ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觀察組護理后第1、3、5、7天的APACHEⅡ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APACHEⅡ評分指標比較
2.2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6.43±1.19) d,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時間(5.11±1.25) d,機械通氣治療時間(7.17±1.32) d,住院時間(21.44±4.16) d。對照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9.47±2.18) d,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時間(8.42±2.35) d,機械通氣治療時間(10.61±2.47) d,住院時間(32.12±4.23) d。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治療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相比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
2.3兩組生理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CRP、OI、LAC、D-D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CRP、OI、LAC、D-D均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CRP、LAC、D-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OI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理指標比較
2.4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支氣管擴張5例,肺水腫2例,感染性休克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43%;對照組支氣管擴張11例,肺水腫5例,感染性休克7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2.86%;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重癥肺炎疾病進展較快,患者機體功能較弱,維持平衡的能力也相對較低,在進展迅猛的疾病沖擊下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多個器官的功能性障礙,同時還可能出現感染性休克、膿毒血癥以及肺栓塞等并發(fā)性疾病,對患者健康以及預后的影響較為嚴重[11]。而優(yōu)化個性護理模式是針對患者疾病發(fā)展以及具體癥狀選擇個體化護理的干預措施[12]。個體化護理模式是系統(tǒng)化的護理模式,將患者為中心作為核心理念,從生理以及心理的角度,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13]。
APACHEⅡ評分是重癥患者疾病發(fā)展以及康復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APACHEⅡ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表明優(yōu)化個體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APACHEⅡ評分,對于患者疾病康復有明顯的正向作用。本研究還發(fā)現,觀察組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治療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優(yōu)化個體護理對于患者康復時間縮短有明顯的作用。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CRP、OI、LAC、D-D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進一步證明了優(yōu)化個體護理措施對于患者炎性癥狀緩解、呼吸功能改善都有良好的作用。
綜上,通過系統(tǒng)化的優(yōu)化個體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縮短患者ICU住院治療的康復時間,可以顯著降低APACHEⅡ評分指標,對于患者臨床預后改善有良好的作用,能夠構建良好的醫(yī)患以及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病情恢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