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
【摘要】目的:討論在家庭醫(yī)生責任制中社區(qū)護理模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以隨機數字表法的方式選取參與本次調查的慢性疾病患者,選取人數為72例,選取時間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并將參與本次調查的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每組各36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采用的護理方式為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采用的護理方式為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社區(qū)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并且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慢性疾病患者中采取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社區(qū)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社區(qū)護理模式;常規(guī)護理;慢性疾病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165-01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慢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發(fā)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臨床中對于慢性疾病的治療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對患者的護理比較欠缺,相關文獻記載,對慢性疾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2]。為了驗證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社區(qū)護理模式在慢性疾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選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的72例慢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實施情況和結果請見如下詳情。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72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同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參與調查的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0:16,患者最大年齡者為68歲,最小年齡者為42歲,平均年齡為(58.5±2.1)歲;實驗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7:19,最大年齡者為71歲,年齡最小者為49歲,平均年齡為(61.3±2.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大,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本次調查中采用的護理方式為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本次調查中采用的護理方式為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社區(qū)護理模式,具體實施方式如下:(1)疾病認知干預:根據患者文化程度與接受能力選擇適宜的宣教方式,告知慢性疾病相關知識,例如: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原發(fā)性高血壓高危因素等,讓患者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疾病有正確認識。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告知患者自我檢測方法;(2)心理護理,由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的用藥治療,患者會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要通過親切的語言與患者溝通,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其心理負擔,通過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多傾聽患者的主訴,安撫患者;(3)生活護理,對患者對患者飲食、運動、用藥進行指導,叮囑患者按時服藥,保證患者能夠早日康復,邀請家屬共同參與到患者的日常護理中來,留意觀察患者的情緒,當患者出現情緒不穩(wěn)定時,要及時的與患者溝通,并鼓勵和支持患者,并對患者的飲食、生活進行合理的安排;(4)飲食護理,告知患者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高鹽食物的危害,多食用高纖維含量的食物,新鮮的水果、蔬菜,多食用菠菜、山藥、海帶等鉀含量豐富的食物,少吃鹽。
1.3 療效觀察和評價
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分,包括護理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活動能力、自理能力、健康水平,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調查所有參與調查的72例患者所涉及到的數據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焦慮和抑郁評分應用(x±s)描述,組間經t和x2檢驗,差異在P<0.05時,存在臨床可比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y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qū)護理也越來越被重視,護理工作也是醫(yī)療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能過有效的護理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后,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3]。我國目前慢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此類疾病具有病程長、后果嚴重的特點,因此患者會出現一系列不良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4]。在本次調查中采用的護理方式為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社區(qū)護理模式,該護理方式在是在傳統(tǒng)護理方法的基礎上改進的新型護理方式,克服了常規(guī)護理的單一性和局限性的不足的同時保留了原有的優(yōu)勢。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護理方式,達到改善患者護理效果的目的。通過心理護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療依從性;通過邀請家屬參與到護理中來,來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通過對疾病的認知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對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有全面的了解,從而起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通過飲食護理,減少因食物引起的血糖高、血壓高等癥狀,從而有效的控制病情的發(fā)展[5]。為了驗證此方法的有效性,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72例患者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實驗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再次驗證了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社區(qū)護理模式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慢性疾病患者的護理中采用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社區(qū)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被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蓉,魏黎,胡俊峰,等. 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管理的實施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 上海醫(yī)藥. 2017, 38(22): 35-38.
[2] 顧勤,張靜,吳舒窈. 家庭醫(yī)生責任制對服藥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達標率的影響[J]. 上海醫(yī)藥. 2018, 39(22): 38-40, 44.
[3] 金琦. 家庭醫(yī)生責任制和自我管理模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行為和血壓的影響[J]. 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 2018, 32(5): 52-53.
[4] 沈凌. 家庭醫(yī)生責任制延續(xù)性管理方式對社區(qū)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 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 2017, 19(4): 326-328.
[5] 張志堅. 家庭醫(yī)生責任制下社區(qū)糖尿病家庭分類管理效果評價[J]. 糖尿病天地. 2018, 15(5):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