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摘要:本文以16個不同烤煙煙葉為試驗材料,對煙葉中的化學成分與中性香氣成分含量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1、簡單相關分析表明,與煙葉香氣物質總量關系密切的有總糖、總氮/煙堿、鉀、鉀/氛、總氮、煙堿、蛋白質含量等含氮化合物,總體上糖組分、鉀含量、化學成分比值與香氣物質總量正相關,含氮化合物與香氣物質總量負相關;2、友色關聯(lián)分析表明,各成分與致香物質總量關系從高到低排名依次順序為,鉀、總糖、還原糖、鉀氯比、氛、氮堿比、氨基酸、蛋白質、總氮、煙堿。
關鍵詞:烤煙;化學成分;香氣成分;關系
煙葉質量的優(yōu)劣影響到一個卷煙牌號的生存發(fā)展,直接影響到卷煙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煙葉中的主要化學成分的含量及其比值,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煙葉及其制品的煙氣特性,因而直接影響著煙葉品質的優(yōu)劣。如,總糖在煙葉燃吸的過程中進行酸性反應,能調整適度的酸堿平衡,使吃味醇和,其反應物能協(xié)調卷煙的香氣,增加香氣濃度;含氮化合物在一定范圍是有利因素,可以中和糖類化合物燃燒后產生的酸性物質,但
含量過高時產生的堿性物質過多,則會使煙氣辛辣,刺激性強,雜氣重,味苦,然而當其含量過低時,吃味雖然順和,但缺乏香味,煙氣濃度低;鉀對于提高煙葉的燃燒性和持火力、提高煙葉的彈性和質地、改善葉片色澤等有重要作用,煙葉中鉀含量高,煙葉的香氣量好;氨基酸是煙葉體內重要的化學成分,與煙葉品質的形成有重要關系,其不僅可以在調制和陳化過程中與糖類結合形成阿美杜里化合物,進一步轉化形成揮發(fā)性成分,也可在調制過程中直接轉化為羰基化合物,某些氨基酸還是煙堿合成的前體物質。
煙葉香味是評價煙葉及其制品品質的重要指標。煙草的香味物質的形成是一種生理生化過程,這一過程受內部的遺傳基因、外部的環(huán)境條件和調制、陳化等過程的綜合影響。煙葉的香氣物質是多種微量致香物質成分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受到煙葉中化學成分的影響很大。因此,本文運用簡單相關分析和灰色關聯(lián)原理對烤煙煙葉化學成分和香氣成分含量的關系進行分析,旨在探索提高煙葉香氣成分含量的有效途徑,為煙葉質量的提高提供理論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1.參試材料
參試材料來自于廣東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實驗室的質量檢測數(shù)據。其中不同烤煙煙葉的編號分別為A,B,C,D,E,F(xiàn),G,H,I,J,K,L,M,N,O。選取總糖、還原糖、總氮、煙堿、氨基酸、蛋白質、氮堿比、鉀、鉀氯比、香氣量等10個指標進行分析(見表1),依次用x1、x2、x3、x4、x5、x6、x7、x8、x9、x10來表示。
2.數(shù)據分析與處理
(1)運用簡單相關分析對煙葉化學成分和香氣成分含量的關系進行分析;(幻運用灰色關聯(lián)原理對煙葉化學成分和香氣成分含量的關系進行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簡單相關分析
化學成分是決定煙葉質量的內在因素之一。將16種烤煙煙葉的化學成分及其相關化學成分比值(包括總糖、還原糖、總氮、煙堿、可溶性蛋白質、游離氨基酸、總氮/煙堿、鉀、氯、鉀/氯)與煙葉中的致香物質總量的關系進行相關分析,其相關系數(shù)及其顯著性見表2,分析結果表明,致香物質總量與總糖、總氮/煙堿、鉀、鉀/氯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與總氮、煙堿、蛋白質含量等含氮化合物顯著或極顯著負相關,說明在一定范圍內,總糖、鉀含量越高,鉀氯比值越大,含氮化合物含量越低,煙葉的香氣物質總量就較多,這也說明了總糖和鉀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煙葉香氣量的提高,而含氮化合物則不利于香氣量的提高。
總糖與還原糖、總氮、煙堿、蛋白質、游離氨基酸、香氣成分總量等6項成分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依次為0.863、-0.811、-0.843、-0.699、-0.531、0.572。即總糖與還原糖、香氣物質之間存在較高的正相關,與總氮、煙堿、蛋白質、游離氨基酸存在較高的負相關。還原糖除與蛋白質、香氣之間的相關性不顯著外,與其它化學成份之間的相關關系與總糖相類似。說明碳水化合物與含氮化合物之間存在負相關,煙葉中含氮化合物的增加,會使得煙葉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從而使得煙葉質量降低。
總氮與總糖、還原糖、煙堿、蛋白質、游離氨基酸、鉀和香氣成分總量之間都存在顯著或極顯著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依次為-0.811、-0.818、0.931、0.758、0.726、-0.577、-0.628。即總氮與總糖、還原糖、和香氣成分總量呈極顯著負相關,與鉀呈顯著負相關,與煙堿、蛋白質、氨基酸呈顯著正相關。煙堿不僅與鉀呈極顯著負相關,而且與總氮/煙堿呈顯著負相關,其余相關系數(shù)均與總氮趨勢.致。
蛋白質與總糖、總氮、煙堿、游離氨基酸、鉀、香氣成分總量之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依次為-0.699、0.758、0.825、0.699、-0.010、-0.521,而與其它幾種成份則相關性不顯著。即蛋白質與總糖和鉀呈極顯著負相關,與香氣成分總量呈顯著負相關,而與總氮、煙堿、氨基酸呈顯著正相關。游離氨基酸與總糖、還原糖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為-0.531和-0.566,與總氮、煙堿、蛋白質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
總氮l煙堿與鉀、鉀/Z、香氣成分總量之間存在極顯著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依次為-0,666、0.703、0.670,與煙堿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一523,而與總糖、還原糖、總氮等幾種成份間相關性不顯著。
鉀與總氮、煙堿、蛋白質等含氮化合物之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依次為-0.577、-0.738、-0.640,與總氮,煙堿、香氣成分總量之間存在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666、0.753,說明在煙葉生產過程中,鉀肥含量的使用將有利于煙葉中香氣成分總量的增加,從而提高煙葉及其制品的質量與安全性。煙葉中的氯與鉀含量呈顯著相關關系,與其他成分的關系不顯著。
鉀/氯與總氮/煙堿、香氣成總含量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為0.703、0.668,與煙堿呈顯著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為-0.510,說明提高煙葉中的鉀氯比值將有助于增加煙葉中香氣成分總量,同時也有助于降低煙葉中的煙堿含量,從而提高煙葉的安全性。
2.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
灰色關聯(lián)分析,將多個化學成分看作一個灰色系統(tǒng)。每個成分均為這個灰色系統(tǒng)中的一個因素,其原理是根據因素數(shù)列的幾何形狀、發(fā)展態(tài)勢的接近程度來衡量其因素間關聯(lián)程度的大小。本文研究的是煙葉化學成分與香氣成分含量之間的灰色關聯(lián)性,因此,構造“香氣成分總量”作為參考數(shù)列Y,以煙葉化學成分為“子序列,;各化學成分(總糖、還原糖、總氮、煙堿、可溶性蛋白質、游離氨基酸、總氮l煙堿、鉀、氯、鉀I氯)分別記為X1,X2……,X10。通過標準化變換化學成分和香氣成分含量進行灰色關聯(lián)分析,表3為其關聯(lián)度和關聯(lián)度排序結果。
按照關聯(lián)度分析原則,關聯(lián)度大的數(shù)列與參考數(shù)列的關系最為密切,關聯(lián)度小的數(shù)列與參考數(shù)列的關系最為疏遠。從表10可以看出,不同基因型烤煙煙葉的化學成分指標與香氣成分總量的關聯(lián)度和排序不同。各成分與香氣成分含量的關聯(lián)度系數(shù)分別為,G(Y,x1)=0.715,G(Y,x2)=0.704,G(Y,x3)-0.553,G(Y,x4)=0.544,G(Y,x5)=0.588,G(Y,x6)=0.561,G(Y,x7)=0.696,G(Y,x8)=0.824,G(Y,x9)=0.698,G(Y,x10)x.704,根據關聯(lián)度進行各成分與香氣成分關系排名,依次順序為,鉀>總糖>還原糖>鉀氯比>氯>氮堿比>氨基酸>蛋白質>總氮>煙堿,即鉀與香氣成分總量的關聯(lián)度最大,總糖與香氣成分總量的關聯(lián)度次之,含氮化合物與香氣含量之間的關聯(lián)度最小.
三、結論與討論
煙葉的化學成分是鑒定煙葉品質的指標,而煙葉香氣是評價煙葉質量的核心內容。因此煙葉的常規(guī)化學成分對煙草制品的香氣味有重要影響,煙葉的質量隨煙葉原料內在化學成分的變化而變化的,本研究表明,總糖與還原糖、香氣物質之間存在較高的正相關,與含氮化合物存在較高的負相關;還原糖除與蛋白質、香氣之間的相關性不顯著外,與其它化學成份之間的相關性與總糖類似;總氮與總糖、還原糖、和香氣成分總量呈極顯著負相關,與鉀呈顯著負相關,與煙堿、蛋白質、氨基酸呈顯著正相關;總氮/煙堿與鉀、鉀/氯、香氣成分總量之間存在極顯著正相關關系,與煙堿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而與總糖、還原糖、總氮等幾種成份間相關性不顯著;鉀與總氮、煙堿、蛋白質等含氮化合物之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負相關,與總氮/煙堿、香氣成分總量之間存在極顯著正相關;鉀/氯與總氮/煙堿、香氣成分總量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與煙堿呈顯著負相關。香氣物質總量與糖組分、鉀含量、化學比值呈正相關,與含氮化合物呈負相關,這與煙葉內糖組分和含氮化合物負相關相一致。
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結果表明,鉀與香氣成分總量的關聯(lián)度最大,總糖與香氣成分總量的關聯(lián)度次之,含氮化合物與香氣含量之間的關聯(lián)度最小。因此,烤煙的煙葉質量受煙葉的碳氮代謝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適當提高糖組分含量,降低含氮化合物有利于提高烤煙的煙葉質量,同時,在煙葉生產過程中,提高鉀肥的施人量,有利于提高煙葉中的香氣物質總量,有利于提高煙葉的品質,從而提高煙葉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2]左天覺.煙葉的生產、生理和生物化學[M]上海遠東出版社,1991.
[3]宮長榮.煙葉烘烤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4]史宏志,劉國順.煙草香味學[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
[5]孫建鋒,宮長榮,許自成,等.河南烤煙主產區(qū)煙葉物理性狀的分析評價[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5(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