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玥 紀傳文 杜興昊
摘要: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當前形勢進行了高瞻遠矚的評估,高度重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多次指導共青團工作。為破解當前高校班級“班團”工作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團中央以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思想,提出“班團一體化”高校共青團改革方案。本文淺談研究高?!鞍鄨F一體化”運行機制現(xiàn)狀,探究高校在貫徹落實“改革方案”過程中所遇問題,尋求解決途徑,促進“班團一體化”更好地實施。
關(guān)鍵詞:共青團? 班團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D2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5-0025-02
一、高校班團一體化概念
高校的班級團支部是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最基層的一級組織,作為共青團工作活動的基本單位,與廣大青年團員的聯(lián)系最直接、最廣泛。高校班委會是高校學生為加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而組建的基層學生組織。班委會作為一個學生組織,開展各類學生管理活動須在團支部的指導和監(jiān)督下進行,同時應作為高校思政輔導員及本班班主任開展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在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引下,團中央以破解當前高校班級與班級團支部現(xiàn)存諸多矛盾、問題等為根本目的,提出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班團一體化”改革方案。該方案要求以團支部為核心,班委會為主要執(zhí)行機構(gòu),整合團支部與班委會,使其協(xié)同工作、密切配合,形成“班團一體化”工作機制。以求調(diào)動更多青年的參與積極性,最終達到提升班團工作完成質(zhì)量,攜手促進班級日常管理效率、加強班級思想建設力度、增強班級文化建設等目標。
二、高校班團一體化研究意義、現(xiàn)狀分析
當前各高校以班級為單位的班級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各項工作大都是以團支部、班委會兩個體系來落實。團支委的組成一般為團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學生團干;而班委的組成一般為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生活委員等。團支部和班委會的成員都是本班學生。無論是團支部還是班委會中的青年干部,都是通過民主投票選舉產(chǎn)生。需要本人有競選意愿,也需要得到群眾的認可。職責上,團支部成員主要負責對團員與青年進行思想引領(lǐng)和科學教育;班委會主要負責班級各項事務和學生的生活管理。在工作的職能上有分工也有交叉。在實際工作的落實過程中,也難免隨著時間的推移,產(chǎn)生了諸多問題,實實在在的影響著團支部、班委會的核心任務和重點工作的落實程度和效果。
(1)班團職責分工不明。由于固有認知導致的思維僵化,以及缺乏有效的說明和宣傳,團支部、班委會對團的建設理論和工作范圍認知不明確?;鶎拥膱F支部、班委會通常很難合理、準確地區(qū)分出各自的工作,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工作重復開展、交叉通知或同時缺位、互相推脫的現(xiàn)象。一般而言,班委會往往承擔了絕大部分的班級事務處理,而導致團支部在部分人眼里成為擺設。接觸的具體事務少,團支部的話語權(quán)就很大程度缺失,在青年思想凝聚、政治方向引領(lǐng)等方面的重要職能就無法充分體現(xiàn)。照本宣科的說教、收繳團費逐漸成為團支部的“外在形象”,政治性、群眾性得不到有效的、正確的體現(xiàn)。本應充滿活力、充滿正氣的團支部卻表現(xiàn)出一片死寂。團員與普通青年自然無法感受到團支部的吸引力、親和力。如此一來,工作的開展與實施必受到嚴重干擾甚至阻滯。
(2)團支部職能虛化弱化。由于班、團工作職權(quán)分工不明,團支部對于共青團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領(lǐng)悟還不夠,導致團支部職能出現(xiàn)虛化弱化等諸多問題,無法有效履行職能:一是工作定位不明確,極少有班級將職與權(quán)詳細劃分與對應,團支部功能缺位嚴重,極有可能被邊緣化;
二是工作思路不清晰,單純舉辦活動,將“思想引領(lǐng)性”束之高閣,或?qū)⒍呱步Y(jié)合,故舉辦活動無任何“深度”可言。三是工作機制不健全,在獎勤助貸免等涉及學生切身權(quán)益的日常工作中,存在班委會或個別“一言堂”“暗箱操作”等現(xiàn)象,而團支部不能有權(quán)、有效進行監(jiān)督、制約。損害青年正當權(quán)益。
(3)團員身份認同不高。團員先期準入條件寬松、中期思想教育滯后,后期責任意識淡薄。絕大多數(shù)團員青年,感受不到作為團員應有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對團的工作認識模糊甚至存有偏見,認為團的工作是干枯無趣的“道德說教”與“思想洗腦”。對自己的團員身份認同感的缺乏,甚至在部分活動“被參加”后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進而走向團的對立面。
(4)團的活動吸引力、有效性不強。近些年來,在團中央的堅強領(lǐng)導下,“挑戰(zhàn)杯”“創(chuàng)青春”“互聯(lián)網(wǎng)+”等面向青年的活動大放異彩,取得了十分可觀的良好效果。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施展拳腳,走出校門,到了更高更大的舞臺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但是在基層團支部,著眼于廣大青年團體,日常所接觸的以學習教育為主題的團日活動仍舊是片面單調(diào)的、理論性的說教,而以加強(下轉(zhuǎn)第24頁)(上接第25頁)團結(jié)為主題的團日活動,也缺乏了形式的創(chuàng)新,漸漸“黔驢技窮”,失去了吸引力。基層團支部的廣大青年對團日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參與度逐漸降低,無法達到完美的效果。而部分校級組織對青年學習、生活、心理、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的需求缺乏把握與認知,將過多的工作任務以及活動壓力施加于班級之上,使得團支部和班委會疲于應付上級組織下達的各項活動指標,進而導致其無法自主地開展活動。故學校各部門的育人合力無法形成或收效甚微。
三、“高校班團一體化”實施對策建議
(1)破除壁壘精準定位。該項工作需要多部門共同協(xié)商,聯(lián)合行動,以保證改革實施的進度和廣度。以筆者工作的貴州理工學院為例,在“班團一體化”等改革方案下達之后,校團委率先制定班級團支部、班委會職權(quán)清單,并與教務處、學工處等校級組織協(xié)商,制定出一份符合貴州理工各班團支部、班委會實際情況的責權(quán)細表并交付各學院各班級學習使用,使得班級職權(quán)組織正規(guī)、有序進行。
(2)凝聚向心增強合力。推進“干部入集體”制度,將團干部、班干部融入青年群體,不搞特殊化,不搞官僚化,定期開展班級自查;建立“班團”協(xié)同工作模式,明確各自職權(quán),理順“班團”關(guān)系,打破傳統(tǒng),推行團干部兼任班干部制度,班團事務共同商議;錘煉綜合素質(zhì)過硬的班團干部隊伍。制定科學、合理的班級干部選拔機制,落實好學校相關(guān)管理辦法。
(3)改革機制與時俱進。改革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雙管齊下,管理層需結(jié)合時代規(guī)律、青年特點制定良好政策并狠抓落實,團支部更要重視網(wǎng)上、網(wǎng)下多種宣傳推廣媒介的應用,增強團的活動對青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要提高共青團各項工作與各個制度對青年的有效覆蓋,基層就必須引導青年組織深入認識和全面推行班團一體化改革,吸引廣大的青年主動參與到“班團一體化”的改革實踐中來,以點帶面,形成持續(xù)深化改革的動力,打造推進改革的良好氛圍。
四、結(jié)語
群團工作是黨的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人更是國家的希望所在,在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的指引下,“班團一體化”成為整合高校班級資源,凝聚班級全員力量的主要抓手。深入貫徹落實改革方案,成為班級利益公平化、職權(quán)責任透明化的重要途徑。各高校應持續(xù)加強并督促班級的落實情況,使“班團一體化”改革不斷深化并取得應有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湯蒼松.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青年觀[J].中國青年研究,2013(9).
[2]習近平.切實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開創(chuàng)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5-07-08:1.
[3]中共中央關(guān)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5-07-10:4.
[4]做信念堅定、心系青年、能力過硬、作風優(yōu)良的團干部[N].中國青年報,2015-07-24:1.
[5]林青.中國政治團體與政治文明發(fā)展[D].山東大學,2016.
[6]王博.高職院校新型班團一體化運行模式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9):70-71.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