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昌 蔣玉冰
【內容摘要】中學生異性交往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但大多程度不深,僅限于一般友誼,“交往過密”和早戀現(xiàn)象并不多見。周圍同學輿論影響,家長或老師關于早戀問題的告誡,使大多數(shù)中學生不愿意異性之間的深交。部分中學生性格方面的缺陷也給異性交往帶來了障礙。本文主要從異性交往現(xiàn)狀入手,探討異性交往的對策,以促進中學生異性正常交往。
【關鍵詞】中學生異性交往? 青春期教育? 心理健康? 早戀
中學生的異性交往是個敏感的話題。作為老師,對待中學生的異性交往,應當采用疏導之法,為中學生異性之間的正常交往、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中學生異性交往的現(xiàn)狀
不同程度的異性交往在中學階段普遍存在。有統(tǒng)計顯示:許多同學主動接近過異性同學(65.15%),他們曾經(jīng)贈予(53.10%)或接受(56.13%)過異性同學的禮物。然而,異性交往程度較深的中學生人數(shù)不多,談過或正在談戀愛(10.19%)的學生只是少數(shù)??墒侵档米⒁獾氖牵S著年齡的增長,不同程度的異性交往行為均有顯著增加的趨勢。
本課題組曾做過農(nóng)村中學生異性交往的問卷調查,以九年級某班為例,調查顯示:農(nóng)村中學生認為異性同學之間有必要交往的占30%,認為異性同學交往可有可無的占50%,對于異性交往不善于表達的占72.5%。這說明,農(nóng)村中學生普遍存在不重視或不愿意異性之間展開交往的現(xiàn)象。
二、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根據(jù)我校的實際情況,男女生之間的交往大多數(shù)程度不深,僅限于一般友誼,“交往過密”和早戀現(xiàn)象并不多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男一女在一起,就會被認為是“談戀愛”,周圍同學的這種輿論影響,家長或老師關于早戀問題的告誡,都使中學生對男女異性交往產(chǎn)生抵觸,想交往又不敢交往,甚至畏之如虎。羞怯、高傲、自我封閉等心理以及性格內向等也給異性交往帶來了障礙。
三、中學生異性交往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青春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異性交往的正確觀念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青春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使青春期教育成為這一階段必不可少的課題,正確而適時的青春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學校領導安排開展主題班會,校團委舉行青春期教育的國旗下講話,設立青春期教育宣傳欄,心理輔導老師上好青春期教育活動課,在生物課、語文課等學科教學中穿插或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包括異性交往問題。在校園中營造中學生異性交往的良好氛圍。
2.在集體活動中展開異性交往
創(chuàng)設有利于中學生異性同學健康交往的良好條件,形成一種正常的異性交往的良好氛圍。班主任老師在安排座位時,有意識地進行男女搭配,并不斷變換搭配的對象,增加男女同學相互之間接觸和了解的機會。在打掃衛(wèi)生、參加學校運動會時,讓男女生共同參與,提高效率,發(fā)展友誼。
3.行“中庸之道”,既鼓勵交往,又限制交往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有利也會有弊。中學生異性交往在帶給男女同學歡樂、發(fā)展友誼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時,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是早戀。為避免出現(xiàn)此種情況,學校也采取了一定的預防措施,對學生實行統(tǒng)一管理。(1)統(tǒng)一校服,淡化服裝、發(fā)飾等的個性。學生在校期間的服飾以樸素、大方、得體為美。嚴禁學生在校期間不穿校服。(2)學生發(fā)型要恰當。《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里明確規(guī)定:“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fā),不染發(fā),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fā),女生不穿高跟鞋。”學校團委安排各班班主任自查,同時又在校園內檢查,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型不合格之后,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并責令其在限定時間內理成標準發(fā)型。(3)嚴格作息制度,合理控制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住校生早六點上早讀,晚間上自習,飯后半小時自由活動時間。學校制定教干帶班、班主任輪流值班制度,方便管理學生。
4.家校聯(lián)合,形成教育的合力,構筑起中學生異性健康交往的橋梁。在中學生異性交往方面,學校和家庭應互通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班里有一女生,性格活潑,長相嬌好,特別愛笑,便有男生給她遞紙條,希望增加交往,發(fā)展感情。該女生也樂意與之交往,結果雙方成績下降,班主任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及時聯(lián)系家長,共同教育并阻止了該女生的此種交往行為,兩人的成績又上升了。
5.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和班級主題班會為主陣地,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校方面的正面引導作用。對同學可能出現(xiàn)的異性交往問題提前預防。在心理活動課或主題班會上,為學生提供中學生異性交往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通過實例明確告訴學生應當怎樣做,不應當怎樣做。正面例子如:學校開展演講比賽,男女多名同學陳某、劉某、張某等參與其中,互相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幫助,共同提高,建立友誼。反面例子如:李某,女,17歲,初三學生。學習成績居中,喜愛寫詩,樂于助人,與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幾次測驗成績均有退步,可見交往過密影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