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亭
【內(nèi)容摘要】微課程是一種以構建為指導,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教授某個關鍵概念或主題的60秒視頻或音頻課程。微課程教學是當代十分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微課程不僅提供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和遠程教學,也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資源,方便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和復習。微課程以其獨特新穎的授課形式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受到全國各地教師的推廣,打破了以往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同時也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一、微課程教學作用
1.自學能力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預習新知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利用微課程讓學生結合微課程進行文章的自我預習,在這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對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微課程可以提供文章的背景材料,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資料信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寫作的時間背景或作者寫作的心態(tài);微課程可以提出預習要求,讓學生帶著微課程中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歸納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了解課文的事情經(jīng)過,劃分文章段落,感知課文的中心意思。
2.文字實景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字也同樣博大精深。在語文教學中常常有生澀難懂的描述,從字面上看,完全想象不出這個事物到底是什么樣的。遇到這種情況,微課程教學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微課程教學可以把這些文字描述實景化,以動畫或是圖片的模式將之表現(xiàn)出來,一目了然,使學生在瞬間理解文字的描述。
例如,在課文《林黛玉入賈府》的選段中,作者對于王熙鳳的穿著打扮的描述: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正是通過對這些衣帽外貌的描寫讓讀者對于王熙鳳這個人物的性格及地位有初步了解,更是表現(xiàn)了賈府在當時的繁榮昌盛。但這些描寫大多生澀難懂,學生只靠語言講解更本想象不出事物本身,她們對于這些文字描寫根本不會有任何想象,更別談理解人物性格及地位了。微課程教學可以引入視頻,以影視老版《紅樓夢》中此段為例,依著王熙鳳的穿著打扮對比課本描述,學生就知道金絲八寶攢珠髻、朝陽五鳳掛珠釵等等飾品的具體模樣,使學生理解每句所描繪的事物形象,學生在驚嘆之余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王熙鳳的大膽潑辣及其在賈府倍受恩寵的地位。
3.課堂多元化
在語文的教學中,常常有通篇的文字學習。一直講解這些文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注意力下降,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微課程教學可以通過對文章某段的制作形式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以其生動有趣的內(nèi)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他們對語文課堂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孔雀東南飛》時,通篇的文字會引發(fā)學生枯燥感。我們可以引入影視或動畫中的選段,結合文章中的這部分一起學習。文字與畫面的結合使學生更能理解自掛東南枝的凄美,也調(diào)動課堂氣氛,引起學生興趣。
4.重難點記憶加深
微課程的制作可以有其針對性。簡短的微課程視頻,做不到對所有知識點進行講解,而這樣的時間限制恰好適合放置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重點難點的視頻化使得原本艱澀難懂的知識點有了新的學習形式,加深學生對其印象。
例如,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通篇都是詩人在滕王閣上的觸目所見,使多少人對滕王閣產(chǎn)生了向往。但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靠老師對文字的講解。其中有一千古名句,被稱為景色描寫之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微課程可以通過動畫將這句詩的畫展現(xiàn)出來,配合老師的講解,使學生領會其中意境。也使通篇的文字講述有了調(diào)節(jié),使學生對此句印象深刻。
5.教學可循環(huán)
因為微課程網(wǎng)絡教學的特殊形式,使得我們在學習完了知識點后仍可以從網(wǎng)絡上下載該節(jié)微課程,重復學習,對自己不懂的重點難點進行反復剖析,不斷地理解攻克,加深記憶。同時,微課程教學可以資源共享,傳播交流,共同學習。真正做到只要你想學,何時何地何人都可以學習。
以上,微課程教學的功能性也就決定了微課程教學的必要性。在課堂學習方面,微課程教學能做到讓學生課前預習,課中理解,課后復習;在學習能力方面,微課程教學也能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理解、復習的意識及能力。且隨著網(wǎng)絡越來越普遍和發(fā)展的當今,微課程教學就是一次教育形式的發(fā)展與革新。微課程教學的實行在擁有自身優(yōu)點的前提下絕對是勢在必行的。
微課程教學有趣新穎,便于學生學習,滿足學生不同的獲取需求,便于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傳播交流和實現(xiàn)資源共享,所以目前各類高校和職業(yè)院校也開始廣泛應用微課程教學。但在微課程有些眾多優(yōu)點的同時,有些方面仍存在著困擾。
二、微課程教學的困擾
1.教師對微課程技術的不熟悉
目前,在我國,多數(shù)一線教師并非計算機專業(yè)人士,不是每個老師都會微課程制作這樣的計算機操作,教師對微課程技術的不熟悉會導致微課程教學很難得到老師的信任,只能成為教學擺設,不能發(fā)揮其教學效果。
對此,我們只有大力研發(fā)更簡單、高效、實用、方便的微課程制作技術,才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充分調(diào)動起教師制作微課程的積極性,使微課程教學得到更多教師的認可與使用。
2.語文的美感是電子設備描述不出來的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點,更多的是在于培養(yǎng)每個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與理解。從古至今積累傳承而來的文字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采與韻味。再則,文字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情景與不同語境中,同樣的文字亦有不同的意思。簡短的微課程視頻所能囊括的僅僅是知識點、考點,而文字所蘊含的深刻寓意是需要老師帶著學生去慢慢推敲,去真切感受,去細細品味的。唯有沉浸其中,才能窺探到掩藏在文字下的萬千心緒。
3.微課程教學畫面的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
微課程畫面的生動與呈現(xiàn)效果的多樣性,把文字變?yōu)榍榫笆俏⒄n程教學的優(yōu)點,但亦是其不足之處。生動有趣的畫面確實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但同時,這些畫面也可能會降低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關注度,使之過多地關注畫面而忽略學習本身,得不償失。
結束語
微課程教學的形式為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為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學習提供了新的途徑。微課程教學在中國教育類掀起了一股新興浪潮,至少在語文教學方面,微課程教學的確帶來了不同的教學效果。但我們在使用微課程時,也要不斷發(fā)現(xiàn)微課程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唯有我們在既有的條件下不斷改進可改變的條件,在教育資源的合理化后,微課程教學才能真正顯現(xiàn)出應有的教學水平,也才能發(fā)揮微課程教學最顯著的教學效果。只有我們的微課程教學具有自己的中國特色,語文微課程教學才會在目前基礎上有更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