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紅
【摘 要】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是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根本任務,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信息素養(yǎng)的具體表現。為了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實現課程的根本任務,學科教師不僅要理解信息素養(yǎng)包括信息的獲取、加工、傳遞、管理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還在于提高學生利用數字化工具改善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安全負責任地使用數據。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加密;安全
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能夠遵守信息社會的法律法規(guī),安全地使用信息技術,既能有效維護信息活動中個體的合法權益,又能積極維護他人合法權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2.能夠依據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問題形式化;抽象問題特征,建立結構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組織。
二、課程標準要求
1.認識到信息系統(tǒng)應用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熟悉信息系統(tǒng)安全防范的常用技術方法,養(yǎng)成規(guī)范的信息系統(tǒng)操作習慣,樹立信息安全意識。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掌握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體驗程序設計的基本流程。
三、學業(yè)要求
1.初步了解在進行信息系統(tǒng)應用過程中,數據面臨著一系列安全問題,能描述數據存在的安全問題。
2.通過加、解密實踐與體驗,初步學會用學過的程序設計語言進行數據加、解密程序的設計。
3.通過對數據的安全防范技術的學習,提升信息安全意識,能主動保護自身數據的安全和尊重他人的數據安全。
四、教學對象分析與教學設計
本案例適用對象為高中一年級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逐步形成的過程中。任務的設計應針對他們的特點,形象性與抽象性結合,任務難度不宜過大。高一學生在之前的學習和生活階段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識,初步了解數據安全的重要性,但對比較高級的常用數據加密技術不甚清楚。
五、教學需要分析與教學設計
信息素養(yǎng)不僅包括信息的獲取、加工、傳遞、管理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還在于提高學生利用數字化工具改善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安全負責任地使用數據,體現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通過網上問卷調查發(fā)現,高一學生有76.2%的學生不了解強密碼的設置要求,多數學生會在微博、微信、Email、QQ等涉及個人信息安全的服務上使用相同的密碼,還會把重要的信息記錄在記事本中,且不加任何加密,甚至把重要的密碼以明文的形式記錄在電腦中;這說明他們的信息安全意識較匱乏。
怎樣讓學生認識到“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呢?筆者設計了“對比了解網頁后臺數據庫Access明文和密文管理注冊用戶的口令”這一任務,提高學生數據安全意識。同時,引導學生掌握加密的基本步驟和常用技術,通過自主上機探究體驗,用學過的程序語言(如Python)實現簡單的加密算法,促進學科內容的學習,提升在應用信息系統(tǒng)過程中保護數據的意識和能力。
六、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
在教學中選用了學生感興趣的“Access密文管理注冊用戶口令”和“凱撒密碼”的例子,引導學生總結出密碼、密鑰和對稱與非對稱密碼體制的概念,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選擇地選取上機探究任務,完成“置換密碼”“換位密碼”“簡單異或”一種或更多種的程序體驗,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嘗試探究書上其它密碼程序的編寫。
在教學設計中安排大量的嘗試性、探索性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學習模式,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安排大量的實踐性、操作性的內容,使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理解加密和解密的基礎知識,掌握數據安全防范的基本技能,并能夠靈活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
2.關于教-學流程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思路
3.學生上機操作安排
學生上機操作的任務和目標;教師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巡視指導?由于學生已有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上機練習采用分層的任務和目標。
A類:模仿書上程序進行凱撒加密算法設計,運行程序,看運行結果,親身感受用計算機程序解決加密問題的過程,懂得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流程。
B類:在A類的基礎上,能修改源程序完成其他兩種加密算法。
教師應注意學生是否正確的運行了程序,看到了運行結果;學生在修改源程序時,問題是否能解決。
七、教與學的實際過程描述
1.情境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回答。
導入1:探究任務:學生在網頁端注冊用戶,教師展示后臺數據庫如何管理注冊用戶的口令,讓學生體驗明文和密文兩種數據形式。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體驗明文與密文兩種數據存儲形式,培養(yǎng)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識。
導入2:提出問題,數據庫一旦被竊取,明文和密文保存數據哪種更安全?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對數據加密方法和步驟的掌握情況,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觀察學生能否跟上教師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數據加密的常用方法,引出本節(jié)課教學主題--數據加密與安全;
2.知識講解
結合案例,講解密碼、密匙和密碼體制概念;剖析數據加密的常用方法。
設計意圖: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觀察學生能否跟上教師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數據加密的常用方法。
3.自主學習
給出任務二:要求用學過的程序設計語言(如Python),參考教材中的“凱撒加密算法的程序實現”的例子,學生根據自身能力選擇1~3個加密方法(置換密碼、換位密碼和簡單異或)進行上機編程實踐。
學有余力的學生嘗試修改源程序參數,觀看不同的運行結果。教師輔導學生上機練習,觀察學生誰做出了好的作品和修改源程序時出現的錯誤。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讓學生自主選擇需編程實現的加密算法,引導學生親身感受計算機程序解決加密問題的過程,加深對加密方法的理解。
4.評價交流
學生展示作品、相互交流。教師對好的作品進行評價,對出現錯誤進行分析。教師可觀察學生對其的作業(yè)是否滿意,是否有成就感,及時給與鼓勵。
設計意圖:作品評價,促進學生的交流與互相學習,實現知識“共享”共同提高,有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教學中知識目標達成度以及核心素養(yǎng)落實程度。
5.歸納總結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數據加密的方法和過程,可由學生先自行總結,教師再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知識總結,幫助系統(tǒng)地鞏固知識。
6.教學提升
(1)讓學生感悟加解密的過程和數據安全的重要性,關注學生能感悟出什么。
設計意圖:落實信息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
(2)學生運行教師準備好的加、解密程序。
拓展任務:要求學生上網查閱數據安全的其他防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