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放療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間就診的74例食管癌患者為此次研究的研究對象。以抽簽的方式將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均進行放射治療。A組37例(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B組37例(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狀況。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B組患者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明顯優(yōu)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在食管癌患者術后實施心理干預,能有效調整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術后恢復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心理干預;食管癌;術后護理
食管癌屬于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疾病,是目前我國較高發(fā)病率的癌癥一。該疾病初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經處于中晚期,此時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治療該疾病的方式以放射治療為主,對癌細胞擴散的速度進行控制從而實現(xiàn)改善病情的目的[1]?;诖耍疚奶骄渴彻馨┓暖熁颊邔嵤┬睦碜o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具體對比研究流程與討論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間就診的74例食管癌患者,以抽簽的方式將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A組37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在40-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85±6.41)歲;腫瘤部位:食管胸上段11例、食管下段12例、胸中段14例。B組37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42-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95±6.98)歲;腫瘤部位:食管胸上段13例、食管下段11例、胸中段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腫瘤發(fā)生部位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均保持均衡性(P>0.05),具有對比研究價值。
1.2方法
A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從護理環(huán)境、常規(guī)檢查、日常護理以及健康宣教等方面采取護理措施,保證患者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必要時提供供氧服務;護理人員用生理鹽水清理口腔,保持咽喉和口腔的濕潤度;給患者介紹食管癌的相關知識。
B組患者在A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1)患者入院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放療開始前一周內,護理人員需要通過移情或者共情的方式與患者交流溝通,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和對醫(yī)護團隊的信任度;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更科學的了解疾病,提高對放療的了解程度,建立自信心。(2)放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當患者出現(xiàn)消極、抑郁、焦慮以及緊張的情緒時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并鼓勵患者主動表明產生負面情緒的因素,安靜傾聽患者訴說內容;幫助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積極面對治療。(3)放療結束后根據(jù)患者的個人愛好,選擇舒緩的、合適的音樂,緩解情緒;鼓勵患者做適當?shù)倪\動,放松身心,避免患者因放療而產生心理壓力。(4)患者會因持續(xù)放療而產生的較重的不良反應,同時對患者的心理影響造成負面影響,護理人員應該更加重視此時的心理干預;可通過適度的教育幫助患者明確認知治療進度和效果;可向患者講解與其病情相似的治療成功的案例,建立患者治療信心,提高其治療積極性。
1.3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tài)評分[3]。根據(jù)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標準對患者焦慮程度進行評估,根據(jù)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標準對患者的抑郁程度進行評分,其中SAS量表分值在5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SDS量表分值在53-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嚴重。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收集的74例食管癌患者的數(shù)據(jù)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x2檢驗計數(shù)資料[n(%)];t檢驗心理狀態(tài)等計量資料(`x±s)。P<0.05象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各項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3 討論
食管癌會因性別、年齡、職業(yè)、日常飲食以及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聯(lián)系,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有超過20萬人死于食管癌,大約占總惡性腫瘤死亡人數(shù)的24.5%,致殘致死率較高[2]。食管癌會影響患者的吞咽功能,放療會影響患者的外貌,大多數(shù)患者會因此而產生抑郁、焦慮的情緒,影響術后恢復[3]。為此,科學合理的心理干預十分必要。食管癌患者手術后需要盡早實施心理干預,在給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的同時,還需要幫助患者科學認識食管癌疾病,意識到術后配合護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心態(tài)。另外,護理人員提醒家屬重視患者心理問題,減少負面情緒的宣泄,多陪伴患者。護理人員能通過語言感染和放松訓練等方式調節(jié)患者情緒。本研究對74例食管癌患者進行對比研究,患者均進行放射治療,A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B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B組患者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明顯優(yōu)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食管癌患者術后實施心理干預,能有效調整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術恢復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歐陽曉靜. 臨床心理護理程序對食管癌放射治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23):190-190.
[2]黃春蘭, 王麗萍, 丁金泉,等. 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對食道癌放療患者焦慮癥狀及 生活質量的積極影響研究[J]. 當代醫(yī)學, 2017, 23(27):148-149.
[3]王莉捷, 許艷輝. 對負性情緒的癌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影響及臨床效果觀察[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2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