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玲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指出,要建設質量強國,培養(yǎng)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zhàn)略科技人才,建筑工程作為國家支柱型產業(yè),必應首當其沖加快改革步伐,以提高行業(yè)科學管理水平,完成向質量強國的邁進而努力探索。如何有效地進行從開工初期到竣工驗收全過程的科學管理,如何在保證工期的前提下合理穿插工序,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保證質量從優(yōu)建造,這些都是需要總結和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在該文中綜合考量合理優(yōu)化的集成管理思路和高效合理的工序穿插方法,以便為實現(xiàn)工程節(jié)約工期、降本增效、提升品質、合作共贏提供支撐。
關鍵詞:十九大 建筑 質量 科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TM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b)-0-02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質量發(fā)展,2014年5月,習近平提出了中國速度要向中國質量轉變,2017年10月18日,首次將“質量第一”“質量強國”寫入黨代會報告,同期國務院發(fā)布《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住建部發(fā)布《關于印發(fā)工程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國家政策集中出臺,提升企業(yè)質量也迫在眉睫。精益建造是綜合生產管理理論、建筑管理理論以及建筑生產的特殊性,面向建筑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持續(xù)地減少和消除浪費,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要求的系統(tǒng)性的方法。
1 工程概況
該工程位于廈門市翔安南部新城核心區(qū)首期開發(fā)區(qū)城場路與新城中路交叉口南側,總建筑面積86128.9m2,其中地下室2層,建筑面積為16595.8m2,地上為兩棟三層商業(yè)及兩棟板式27層SOHO辦公樓,建筑面積約69533.1m2。其中4#~27#樓為SOHO辦公樓,層高均為3.3m;3層及3層以下為商業(yè)樓,層高平均為4.7m,如圖1所示。
2 施工部署安排
2.1 總平面布置管理思路
總平布置的控制點為:臨水、臨電線路簡潔、方便為主;堆場位置利于施工,堆場可布置于塔吊覆蓋范圍相交處,可提高塔吊利用率;排水溝設置應合理,盡量環(huán)形設置;其他如道路、庫房、臨時設施等可結合場地條件布置。
2.2 塔吊類型選擇
塔吊的選擇應考慮臂展的半徑范圍能對施工全過程進行覆蓋,保證無死角,同時也應考慮吊運過程中的極限荷載能否滿足要求,如電梯井操作架、勁芯柱、鋼構等構件荷載較大,要經過計算極限荷載值確定塔吊的末端起吊重量,在以上前提下,進行最優(yōu)、最經濟的型號用于施工,該項目地下室及裙房施工時布置3臺塔吊,型號為TC6013,01地塊裙房施工完成后3#塔吊拆除。
2.3 施工部署
該工程施工時根據(jù)后澆帶分隔區(qū)域進行施工分區(qū):主樓立面分為兩個施工段:1~13層和14~屋面層。地下室底板施工時,分為兩個班組同時施工。地下室及地上部分分區(qū)域施工,底板施工完成后立即進行地下室及地上結構施工。因該工程節(jié)點為主樓封頂,故組織兩個固定班組進行主樓施工,待主樓地下室架體拆除后,周轉材料拆運至裙樓進行結構施工。1#地塊、2#地塊主樓根據(jù)后澆帶進行流水施工;標準層投入4套鋼管,3套模板,模板總周轉次數(shù)為5.2次。
3 合理高效工序穿插的運用
3.1 施工中的理論數(shù)據(jù)建立
用高效工序穿插的方法,達到縮短項目施工工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建造成本的目的,追求“零窩工”“零返工”“零缺陷”“零事故”“零浪費”“零庫存”的目標。結合項目自身建設標準,系統(tǒng)梳理工程主要施工工序流程,明晰工序間邏輯關系,對每道工序的前置和后置工序、施工條件(合約、技術、資源、基礎)進行梳理,例如:標準層工序穿插施工是指主體結構標準層按5d一層節(jié)奏施工至N層時,充分利用N層及以下樓層工作面,及時組織合理的工序穿插,通過等步距的時間安排,延長各工序的施工周期,減少人員投入,實現(xiàn)均衡施工,即可提升施工質量,又可利用緊湊工序穿插縮短總體工期,通過合理場平布置,可在主體施工的同時,通過分區(qū)對室外的部分區(qū)域提前回填和穿插園林市政施工。結合項目建造經驗,按照上述工期模型及節(jié)點要求,整理出理論工期(從底板墊層至工程具備竣工驗收條件)計算公式如下:
總工期=30+15×U+10×N+5×n+137+T(38F以下)
總工期=30+15×U+10×N+5×n+[80+1.5×(N+n)]+T (38F以上)
公式暫定條件:30d為基礎底板施工時間;U為地下室層數(shù),單層工期15d;N為非標準層層數(shù),單層工期10d;n為標準層層數(shù),單層工期5d;結構封頂至室內工序穿插施工完成需約80d,外墻飾面裝飾1.5d每層;T為冬歇期及春節(jié)停工時間,暫定20d。
3.2 施工穿插模型建立
現(xiàn)以該工程施工為模型,分別梳理4個主要工期模型:地下室工序穿插模型、室內工序穿插模型、屋面及外立面工序穿插模型、室外園林工序穿插模型,以地上工序穿插進行舉例說明。
(1)地上室內N-8層工序穿插模型參見表1。
(2)屋面及外立面工序穿插時間節(jié)點要求參見表2。
3.3 合理高效工序穿插的優(yōu)點
合理高效的工序穿插可以縮短工期,采用“空間換時間”原則,充分利用工作面,保證各工序施工周期,同時利用少量勞動力扁平化施工管理,保證施工質量同時達到節(jié)約成本的目的,絕非是通過加大資源投入搶工來達到壓縮工期目的。因此理論計算工期是有方法且可實現(xiàn)的,可為項目制定總工期控制目標提供依據(jù)。
4 結論
(1)堅持樣板引路,制定該工程樣板實施策劃,樣板種類應包括結構樣板、工序穿插樣板、交付樣板,并明確各工序施工要求及質量標準。充分學習吸收第三方評估管控內容,落實現(xiàn)場實測實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正,識別和防控質量風險項,減少項目質量通病的發(fā)生,提高項目整體交付質量水平。
(2)合理的工序穿插有利于后澆帶、施工縫、防水作業(yè)等的施工周期,可有效避免后期滲漏風險,縮短各工序間的間隔時間,達到節(jié)約整體工期的目的。
(3)合理的工序穿插可將現(xiàn)場勞動力進行有效整合,保證提供充足的施工作業(yè)面,保障現(xiàn)場施工人員的穩(wěn)定,避免因施工人員因素影響工期。
(4)工序間銜接的大大縮短可有效節(jié)約成本,可減少成品保護以及后續(xù)施工前清理的費用支出。
5 合理化建議
結合該工程建造管理經驗,工序的穿插和節(jié)點的計劃控制是保證工期履約的前提,同時也是保證質量從優(yōu)的必要條件,合理的前置條件和后置條件的具備是保證工程順利完成的基礎,在工程管理中,如有條件,可增設計劃質量管理部,設置專人專崗對前期策劃進行督促落實,制定《項目進度管理實施計劃》,明確計劃管控目標、編制規(guī)則、監(jiān)控、偏差分析與糾偏、相關方進度管理評價機制。建立全過程、全專業(yè)集成進度計劃與批準機制,全過程需包括報設計、采購、建造、調試、移交等,以工序穿插建造計劃為主,配套制定設計(深化設計)計劃、商務合約規(guī)劃、資源配置計劃。在發(fā)生偏差時,及時糾偏,對突發(fā)事件組織專業(yè)人士和管理人員進行討論對策,及時進行處理,保障施工現(xiàn)場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關于做好《建筑業(yè)10項新技術(2017版)》推廣應用的通知(建質函〔2017〕268號)[R].
[2] 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建市 〔2016〕93號)[R].
[3] 關于印發(fā)《中國建筑業(yè)協(xié)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建協(xié)〔2017〕14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