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峰 龔騰芬 繆 萍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人民醫(yī)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近年來筆者運用加味柴平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異型增生患者,獲效滿意,報道如下。
60例均來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中醫(yī)科門診就診的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異型增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1.1±11.7歲,平均病程5.35±3.27年;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0.2±11.5歲,平均病程5.83±3.15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口服替普瑞酮膠囊(衛(wèi)材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3656),50mg,ti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予加味柴平湯:柴胡、姜半夏、蒼術、厚樸各9g,黃芩、生白術各12g,陳皮、枳實各6g,甘草3g,薏苡仁40g,浙貝母18g,海螵蛸24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劑,水煎分服。兩組均以4周為1療程,連服6個療程。
治療組失訪1例(因難以承受長期服中藥而停藥)。
3.1 療效標準:①中醫(yī)證候療效:臨床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shù)≥95%;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70%≤療效指數(shù)<95%;有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zhuǎn),30%≤療效指數(shù)<70%;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療效指數(shù)<30%。②胃黏膜組織學療效評價標準:痊愈:胃黏膜病理恢復正常;顯效:胃黏膜病理積分減少2級;有效:胃黏膜病理積分減少1級;無效:胃黏膜炎癥程度無改變或加重
3.2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3.3 兩組胃鏡下胃黏膜組織學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胃黏膜組織學療效比較
筆者在多年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特別是年輕人普遍恣食辛辣煎炒、肥甘厚膩,中年人偏嗜煙酒,以上之物皆有濕熱之性,久食便可引起胃黏膜炎癥,癌前病變初現(xiàn),導致相當多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異型增生患者辨證為典型的脾胃濕熱型,表現(xiàn)如胃脘痞滿疼痛或伴灼熱感,口干口苦口臭,噯氣泛酸,大便黏滯不爽,舌紅、苔黃膩。柴平湯首見于《內(nèi)經(jīng)拾遺方論》,為《傷寒論》小柴胡湯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
本研究中的加味柴平湯方中柴胡、蒼術為主藥,柴胡清解少陽之邪,并疏暢氣機之郁滯;蒼術苦溫性燥,最善除濕運脾;黃芩、厚樸、枳實、生白術為輔,黃芩不但助柴胡清少陽之邪,還可清陽明之邪熱,二藥相合達到疏肝泄熱的目的;厚樸、枳實輔蒼術以行氣化濕,消脹除滿;《玉楸藥解》:“白術守而不走,蒼術走而不守,故白術善補,蒼術善行?!卑仔g配蒼術有使補而不滯之意;配伍半夏、陳皮、甘草、薏苡仁、蛇舌草、浙貝、海螵蛸為佐,其中陳皮、甘草理氣和中,半夏、浙貝、海螵蛸和胃降逆,薏苡仁、蛇舌草清熱化濕。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和胃、燥濕運脾、清熱化濕之功。臨床上對有肝胃失和、少陽樞機不利、濕熱困阻脾胃之證候表現(xiàn)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異型增生患者,均可選用本方化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