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愛麗
【摘要】目的:總結并歸納女性陰道分泌物檢驗結果在診治陰道疾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陰道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陰道分泌物檢驗,統(tǒng)計病原菌存在情況以及病原菌種類情況,對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女性陰道分泌物檢驗結果在診治陰道疾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80例陰道疾病患者中,未檢出病原菌患者16例,所占比例為20.0%,且此16例患者的陰道清潔度均為I-Ⅱ度;檢出病原菌患者64例,所占比例為80.0%,且此64例患者的陰道清潔度均為III-IV度;所檢出的病原菌類型中,檢出細菌38例,所占比例為59.4%,檢出真菌1 9例,所占比例為29.7%,檢出滴蟲7例,所占比例為10.9%,細菌檢出比例明顯高于真菌與滴蟲,組間體現(xiàn)為P<0.05的最終檢驗定論,探析價值突出顯著。結論:對陰道疾病患者進行女性陰道分泌物檢驗,能夠有效對陰道清潔度以及病原菌的類型進行診斷,為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可靠依據(jù),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女性陰道分泌物檢驗;陰道疾病;應用效果
陰道炎是婦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fā)于己婚育齡期婦女之中,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外陰瘙癢以及陰道分泌物異常,對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壓力的增大,陰道炎的發(fā)病率逐年提高引起了臨床上的高度重視。陰道分泌物主要包括陰道上皮脫落細胞、子宮內(nèi)膜分泌物以及子宮頸腺體分泌物等,對女性陰道分泌物進行檢測,能夠有效對陰道感染情況進行診斷,從而為臨床治療的開展提供依據(jù)吲。本文針對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陰道疾病患者,總結并歸納女性陰道分泌物檢驗結果在診治陰道疾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陰道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有嚴重的肝腎器質(zhì)性疾病者、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史、精神類疾病與認知障礙,無法與工作人員進行正常交流者、免疫系統(tǒng)異常者、臨床資料不全者、治療中途轉(zhuǎn)院者以及存在惡性腫瘤者,納入對象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外陰瘙癢、白帶異常、陰道分泌物增加等癥狀,且經(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本人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80例陰道疾病患者的年齡最小21歲,最大60歲,平均年齡(38.11±7.07)歲,其中己婚62例,未婚18例,且所有患者在進行本次研究的前1個月之間未曾進行過陰道炎相關治療,或使用的其他藥物對本次研究結果不會造成影響。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陰道分泌物檢查:使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臥于病床上,分開下肢,工作人員應注意對患者的隱私部位進行遮擋保護,并戴好手套與口罩,進行無菌操作。使用一次性陰道擴張器對患者的陰道進行擴張,并將一次性使用的無菌拭子置入患者陰道中,對陰道口4cm處的分泌物進行采集,涂片進行革蘭氏染色,并在顯微鏡下觀察,評估陰道清潔度,統(tǒng)計病原微生物存在情況以及病原微生物的類型。
(1)陰道清潔度檢測:觀察記錄陰道分泌物的性質(zhì),以及其中白細胞、上皮細胞以及球桿菌等含量的多少對陰道清潔度進行評估,并依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將陰道清潔度分為I~Ⅳ度。
(2)細菌與真菌檢查:將采集的陰道分泌物接種至血平板以及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在35°C下培養(yǎng)48h進行結果的觀察;將采集的陰道分泌物接種至沙保弱瓊脂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25°C下培養(yǎng)72h后進行結果的觀察。若檢查結果為陰性,則將分泌物培養(yǎng)7d后進行觀察。
(3)滴蟲檢查:工作人員在進行滴蟲檢查時應注意將檢查溫度調(diào)控至25-42°C之間,并對滴蟲頂部的鞭毛進行仔細辨認,防止漏檢與誤檢的情況發(fā)生。
1.3觀察指標
評估患者陰道清潔度,統(tǒng)計病原微生物存在情況以及病原微生物的類型。陰道清潔度評估標準:依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將陰道清潔度分為I~Ⅳ度:①I度: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較多的上皮細胞,并有大量的陰道桿菌存在,其他雜菌無,同時白細胞數(shù)量小于5個/HP;②II度:顯微鏡下觀察視野中出現(xiàn)一半數(shù)量的上皮細胞與陰道桿菌,同時有少量的其他雜菌出現(xiàn),白細胞數(shù)量在5-15個/HP之間;⑧III度:顯微鏡下觀察視野中上皮細胞與陰道桿菌較少,有較多雜菌以及膿細胞出現(xiàn),白細胞數(shù)量在15-30個/HP之間;④Ⅳ度:顯微鏡下觀察視野中幾乎無陰道桿菌以及上皮細胞,有大量雜菌以及膿細胞出現(xiàn),白細胞數(shù)量高于30個/HP。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將80例陰道疾病患者的研究數(shù)據(jù)均輸入至SPSSl7.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有效處理,病原菌檢出比例采用%的形式表示,組間運行X2檢驗,若體現(xiàn)為P<0.05的最終檢驗定論,探析價值突出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患者陰道清潔度以及病原微生物檢出比例統(tǒng)計:
80例陰道疾病患者中,未檢出病原菌患者16例,所占比例為20.0%,且此16例患者的陰道清潔度均為I~II度;檢出病原菌患者64例,所占比例為80.0%,且此64例患者的陰道清潔度均為III~Ⅳ度;所檢出的病原菌類型中,檢出細菌38例,所占比例為59.4%,檢出真菌19例,所占比例為29.7%,檢出滴蟲7例,所占比例為10.9%,細菌檢出比例明顯高于真菌與滴蟲,組間體現(xiàn)為P<0.05的最終檢驗定論,探析價值突出顯著,見表1。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女性陰道炎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以及身體健康均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陰道炎具有多種類型,臨床上常見的多為細菌、真菌以及滴蟲所引起,正常情況下,患者自身的生態(tài)菌群以及內(nèi)分泌調(diào)節(jié)能力能夠保證陰道微生態(tài)的平衡,但若患有重大疾病或由外界影響下細菌、真菌以及滴蟲或迅速繁殖造成陰道微生態(tài)失衡,從而引發(fā)陰道炎,因此對陰道分泌物進行檢測在陰道疾病的診治中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中,80例陰道疾病患者中,未檢出病原菌患者16例,所占比例為20.0%,且此16例患者的陰道清潔度均為I~II度;檢出病原菌患者64例,所占比例為80.0%,且此64例患者的陰道清潔度均為III~Ⅳ度;所檢出的病原菌類型中,檢出細菌38例,所占比例為59.4%,檢出真菌19例,所占比例為29.7%,檢出滴蟲7例,所占比例為10.9%,細菌檢出比例明顯高于真菌與滴蟲,組間體現(xiàn)為P<0.05的最終檢驗定論,探析價值突出顯著,說明使用陰道分泌物檢驗的方法對陰道炎患者進行檢查,能夠有效對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情況以及類型進行診斷,有利于臨床治療的順利開展,并對患者的盡早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對陰道疾病患者進行女性陰道分泌物檢驗,能夠有效對陰道清潔度以及病原菌的類型進行診斷,為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可靠依據(jù),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