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陽
摘要:創(chuàng)編少兒舞蹈既有與成人舞蹈的共性,又有少兒舞蹈的個性。創(chuàng)作中每個少兒舞蹈編導都會找一種或幾種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進行創(chuàng)作,我們這里所說的少兒舞蹈編導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一般的普遍規(guī)律,也是比較簡單有效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少兒? ?舞蹈表演? ?創(chuàng)作? ?過程
中圖分類號:J72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5-0073-02
少兒舞蹈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編成人舞蹈過程需要兩個階段,一是內化舞蹈階段,二是外化舞蹈階段。少兒舞蹈也是這樣,有人稱少兒舞蹈為麻雀雖然小,肝膽俱全。
一、少兒舞蹈的構思
創(chuàng)作之前的設想即構思。在這個過程中要考慮舞蹈作品的主題思想是什么,依據人物性格確定由哪個年齡段孩子出演,整個舞蹈作品分為幾個組成部分,用哪種結構形式去表現,為展示主題應該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舞臺背景,舞蹈的動作、調度、音樂、服裝、化妝、道具如何設計等。歸根結底,構思的工作是千頭萬緒的,少兒舞蹈一定要集中圍繞舞蹈的選材和主題有目的、有步驟地展開。
舞蹈的構思實則為思想孕育的過程,主要解決表現什么和如何表現這兩個問題。我們以少兒舞蹈《流動娃》為例,體會一下舞蹈表演的構思。
(一)表現什么
舞蹈《流動娃》取材于時事熱點,以中山市在全國率先實行“流動人口積分制”,讓流動少兒也有機會進入公辦學校學習為切入點,其主題思想表現了全國各地流動孩子在黨和政府關懷下,幸福成長的感人故事,獨特的視角、鮮明的立意具有極高的親民度。
(二)如何表現
少兒舞蹈編導依據人物性格,選用的26個小演員全都是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流動娃們,讓農民工子弟來演,演的就是農民工子弟,這也是少兒舞蹈編導在構思中的成功之處,舞蹈的結構和語匯都是充分為作品需要和演員特點而精心設計。無論是開篇一群穿著土氣的“野孩子”跑上來,搓著衣角傻傻地笑著,還是發(fā)展部分“四月的芙蓉花”潑辣的動作、“東北的大雪花”豪爽的動作以及模仿火車行進的動作,或是舞蹈的高潮和尾聲部分流動娃們高舉著書包喊著“上學了”,處處都體現著少兒舞蹈編導的巧妙構思。還有,舞蹈音樂中融入的火車汽笛聲、火車站的廣播聲、孩子們純正的方言以及各地極具代表性的曲藝,與舞蹈動作相得益彰,也體現了少兒舞蹈編導構思的深厚功底。當然還有舞蹈的服裝設計、臉譜道具的運用、舞臺畫面的調度以及舞臺燈光的使用等因素,讓我們看到整個編排構思相當成熟,而構思的細節(jié)又無不閃射著舞蹈編導的睿智。
二、劃分少兒舞蹈作品的結構
少兒舞蹈結構就是將舞蹈整體的各個部分進行搭配和安排,是作品形象和主題表現的一個基本構造方法,即少兒舞蹈編導依據對生活的認識、對舞蹈的理解以及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將舞蹈動作以及各種表現手段都按其創(chuàng)作意圖進行了恰如其分的布局。
常見的少兒舞蹈結構有以下5種。
(一)情緒性結構
這種情緒性結構應用非常廣泛,包容性極強,是一種或多種的特定情緒作為貫穿少兒舞蹈的主線,一般沒有故事情節(jié),或者只有簡單的情節(jié),沒有矛盾沖突,多數是情緒舞,它主要是以動作、節(jié)奏、速度和畫面的對比變化來表現少兒舞蹈的。
(二)情節(jié)性結構
情節(jié)性結構也稱戲劇性結構,是少兒舞蹈中加入了情節(jié)部分,是用一條有的放矢的戲劇性主線貫穿始終,通俗地講就是以敘述一個有故事情節(jié)、有人物形象的故事為特色。這種結構需要緊緊圍繞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做出“前提發(fā)展一結局”的鋪排,要充分運用少兒舞蹈的手段講述故事情節(jié),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
(三)音樂結構
具體來說,少兒舞蹈應突出一個“動”字,即保持發(fā)展孩子從娘胎中帶來的、天生的動作能力;通過舞蹈動作,增強孩子們動作的節(jié)律感和協(xié)調性;通過動作的啟蒙,喚醒動覺,使之開始有意識地認識動作;鼓勵自由自在的舞蹈表現,在模仿中啟發(fā)他們的動作思維,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達到協(xié)調肢體、開發(fā)動作、活躍性格和陶冶情舞蹈的目的。這階段的舞蹈教育可與音樂教育相結合。
音樂結構就是將音樂形象轉化為少兒舞蹈形象,是兩種形象水乳交融,成為視聽一體的、新的少兒舞蹈藝術形象。音樂的旋律一般包括雄壯奔放的、熱情歡快的、幽默俏皮的、抒情優(yōu)美的及悲傷憂慮等形式,在少兒基本舞蹈音樂中,常采用前四種形式。如幽默悄皮的音樂,往往表現出動作的夸張及多變性,很容易激發(fā)少兒的情緒狀態(tài),符合少兒的心理需求,少兒練習的主動性更強,更容易投入到練習之中,此類音樂多用于歡快的舞蹈。抒情優(yōu)美的音樂適合于動作幅度大、伸展柔和、抒情連貫的動作。柔韌性練習、放松舞蹈的編排都可采用此類音樂。另外,迪斯科音樂由于節(jié)奏感強烈和鮮明,曲調熱烈狂放,也很容易調動激情,活躍氣氛,多用于小歌舞舞蹈。民族特色的音樂,大多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歡快。這些音樂的選擇在不破壞舞蹈要求的前提之下進行編排,是一種很好的設計思路。如舞蹈《大灰熊》,少兒在伴奏帶伴奏下把大灰熊睡覺、小朋友輕輕走路、大灰熊醒過來發(fā)怒的故事情節(jié)表演得有滋有味,但是,當他們歌唱時受動作表演的影響,控制不了感情,總是邊做動作邊歌唱,結果把歌曲唱得很糟糕。這種對身體動作做出一定限制的情況,一般只在故事性歌曲尤其是力度對比強烈的歌曲中才出現,通常的舞蹈鼓勵少兒在音樂的配合下做合理的動作。
(四)時間、全間、動作結構
這是一種借西方現代編舞結構的基本要素進行少兒舞蹈創(chuàng)作的現代創(chuàng)作結構,分別指空間結構、時間結構、動作結構。
1.空間結構:主要依賴于舞臺三維空間的造型活動,舞臺空間是三維空間,三維空間是指髙度、寬度、深度。少兒舞蹈編導運用三維空間創(chuàng)造出各種圖形和動作、姿態(tài)來傳遞它的意蘊。舞蹈屬于造型藝術,造型藝術又根據空間意識感覺分為運動空間、觸覺空間和視覺空間,它們之間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系。少兒舞蹈編導在創(chuàng)作中主要與運動空間密切相連,運動空間是無形的、立體的,在這無形的、立體的空間中移動路線、轉換位置,表現各種各樣的少兒動態(tài)形象。
2.時間結構:舞蹈是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兩者相結合的產物??臻g結構偏重于三維空間中的姿態(tài)造型,時間結構偏重于由一個接一個連續(xù)不斷的動作元素組成的流動性動作和運動軌跡。所謂流動性就是指舞蹈的時間性,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去用動作表現主題,就是時間結構。時間結構包括兩個要素:速度和節(jié)奏,它具體指動作的前后關系和動作時間的持續(xù)狀態(tài),而動作時間的持續(xù)狀態(tài),又來自時間上的分割。它們與音樂關系密切。
3.動作結構:它包括3項內容,即表現性動作、由表現性動作組成的表現性舞句和由少兒舞蹈舞句構成的表現段落。它以表現性動作為核心,是構成少兒舞蹈句子、舞蹈段落的基礎,通過把各個零碎的表現性動作元素,合乎邏輯地聯結起來,并清晰、生動、形象、合情合理地表述少兒舞蹈思想。它類似電影運用各個鏡頭去表述故事,類似文學運用文字去敘事一樣,少兒舞蹈正是由若干個表現性動作元素組成句子,再由若干個舞蹈句子構成舞蹈段落,由若干個舞蹈段落構成一部作品。
總之,在少兒舞蹈創(chuàng)作中,表現人的寫實運動要比表現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的寫實動作容易一些。對動物、植物、自然現象寫實表現則要求少兒舞蹈編舞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要善于抓住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的主要特征,展開藝術想象力,并對其進行一些藝術夸張的處理,構成一個完整的動律,圍繞主題再延伸出無數個輔助性動作,從而構成一個完整作品。
(五)心理式舞蹈結構
這是一種西方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作手法,即心理式結構的舞蹈創(chuàng)作,主要以孩子的心理活動線來設置少兒舞蹈的框架的,以表現孩子心理活動為核心。心理式結構是孩子的理性思維指導的心理活動,它以挖掘和表現孩子角色的錯綜復雜的心理活動為主,是用孩子的心理活動的方式去搭建結構的。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表現孩子的內心世界,分析孩子內心情感,凸顯孩子的內心活動軌跡。在少兒舞蹈中,它隨著孩子的心理變化,表現孩子的內心世界與情感,集中凝練地表現少兒舞蹈主題思想。
三、結語
少兒舞蹈不僅能夠鍛煉少兒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促進他們身體的健康發(fā)展,而且也能夠在舞蹈學習、表演過程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活躍少兒的思維和情感,對少兒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積極幫助。
參考文獻:
[1]魏冠明.談少兒舞蹈創(chuàng)編[J].青海教育,2012,(Z3).
[2]朱寶仙.少兒舞蹈活動的幾點思索[J].民族藝術研究,1997,(05).
[3]張明仙.少兒舞蹈教學的體會[J].民族藝術研究,1997,(05).
[4]趙軍.淺談少兒舞蹈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