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蕾
(江陰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4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嚴重心肌缺血長時間引起的。缺氧導致部分心肌出現(xiàn)了急性壞死,患者出現(xiàn)明顯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急性循環(huán)衰竭等,需及時進行急救,但多數(shù)患者對病情和治療不了解,焦慮緊張心理明顯,需加強健康教育[1]。本研究分析了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區(qū)護理中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將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健康教育組男30例,剩余15例女性患者;年齡最低51,最高76歲(63.11±2.11)歲。對照組男27例,剩余18例女性患者;年齡52最低,而最高是76歲(63.14±2.54)歲。兩組一般資料相似。
對照組根據(jù)病區(qū)常規(guī)的流程進行護理工作,健康教育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強化了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結(jié)合急診科的工作特點和患者文化情況進行健康教育。①休息教育。告知患者休息對病情恢復重要性,使其在良好環(huán)境下得到充足休息。②排便護理。教育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和憋尿,以免引起心律失常。③用藥教育:對患者和家屬介紹藥物治療方案,提前告知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④心理教育: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對病情的負面影響,使其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避免情緒波動。⑤疾病教育,對疾病發(fā)病機制和誘因等進行介紹,促使患者主動規(guī)避不良因素。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程度;病區(qū)停留時間、自身疾病的認知水平;護理前后患者SAS量表測評值、監(jiān)測心室率、左心功能;心力衰竭率。
SPSS 14.0統(tǒng)計,P<0.05顯示差異顯著。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shù)資料x2檢驗。
健康教育組護理滿意程度45(100.00)(45例滿意)高于對照組36(80.00)(36例滿意),P<0.05。
護理前兩組SAS量表測評值、監(jiān)測心室率、左心功能相近,P>0.05;護理后健康教育組SAS量表測評值、監(jiān)測心室率、左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護理前后SAS量表測評值和心功能等情況相比較(±s)
表1 護理前后SAS量表測評值和心功能等情況相比較(±s)
組別 n 時期 SAS量表測評值 心室率(次/min) 左心射血分數(shù)(%)健康教育組 45 護理前 57.68±0.25 87.31±0.21 43.31±0.21護理后 22.14±0.32 81.71±0.11 52.71±0.15對照組 45 護理前 57.65±0.21 87.25±0.22 43.25±0.21護理后 44.67±0.69 85.21±0.24 48.21±0.25
健康教育組病區(qū)停留時間、自身疾病的認知水平8.24±1.56 d、96.11±3.22分優(yōu)于對照組10.47±2.17 d、81.22±3.57分,P<0.05。
健康教育組心力衰竭率2(4.44)低于對照組心力衰竭率9(20.00),P<0.05。
健康教育為對患者傳播健康知識,影響個人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糾正錯誤觀念,提高保健行為和自我管理行為而達到有效預防疾病,促進疾病康復的一種護理方法。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比較復雜,因此,護士如何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關(guān)鍵。通過對患者進行休息、心理、用藥和排便等方面的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和治療依從性,減輕不良情緒,獲得更好預后[2-3]。
本研究顯示,健康教育組護理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健康教育組病區(qū)停留時間、自身疾病的認知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SAS量表測評值、監(jiān)測心室率、左心功能相近,P>0.05;護理后健康教育組SAS量表測評值、監(jiān)測心室率、左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P<0.05。健康教育組心力衰竭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可獲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