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丹
(海門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江蘇 海門 226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常見慢性呼吸科疾病,咳嗽、呼吸困難是其臨床常見癥狀,癥狀加重時可導致患者呼吸肌疲勞,進而出現(xiàn)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1-2]。NIPPV治療具有操作靈活、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對改善治療效果,促進康復具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將綜合護理干預配合NIPPV治療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旨在對患者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選擇在我院就診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2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6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觀察組男17例,女19例,年齡49~82歲,平均年齡(64.32±4.25)歲;病程5~19年,平均病程(11.14±2.61)年。對照組男16例,女20例,年齡48~81歲,平均年齡(64.28±4.195)歲;病程6~18年,平均病程(11.09±2.75)年。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4]診斷標準;經(jīng)胸部CT及氣血分析確診為呼吸衰竭;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病史;伴有消化道出血;治療禁忌癥。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行NIPPV治療:使用上海呼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邁瑞特U-20T,ST雙水平呼吸機,通氣模式為S/T,備用呼吸頻率為15次/min,呼吸氣壓力分別為5~10 cmH2O、0~5 cmH2O,氧濃度為25%~38%,根據(jù)患者病情調整以上數(shù)據(jù),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以上,通氣時間在2 h/次,每日4次。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guī)身體檢查,包括血壓、脈搏等,并給予其24 h心電監(jiān)護,加強心理干預和健康知識教育等。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體位護理:幫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使患者頸部和頭部呈垂直狀態(tài),頭部與肩部處于同一水平,防止氣道扭曲,同時告知患者避免頭部頻繁擺動。(2)通氣護理:上機前先檢查患者動脈血氣,并根據(jù)檢查結果調整參數(shù),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面罩,佩戴時需保持保持佩戴舒適和密封性。(3)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氣道濕化,并指導其正確咳嗽、咳痰等,增加每日飲水量以促進痰液稀釋排除,并及時清除嘔吐物等;對于痰液黏稠患者應適當給予其霧化干預。(4)并發(fā)癥護理:①口咽不適:定時使用棉簽濕潤患者口唇,加強口腔護理與濕化瓶管理,使呼吸機濕化液維持在正常水平,并根據(jù)冷凝水狀態(tài)調節(jié)濕化器溫度。②胃腸脹氣:指導患者用鼻呼吸,減少吞咽動作,避免進食易產(chǎn)氣食物,發(fā)生胃腸脹氣,可幫助患者按摩或熱敷腹部。③吸入性肺炎:定期消毒呼吸機接頭、濕化器、螺紋管等,定期更換滅菌注射濕化水,嚴格采取無菌操作,及時處理管道內冷凝水,預防逆流向患者端。
(1)動脈血氣分析: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飽和度(SpO2)。(2)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記錄兩組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包括誤吸、感染、肺炎、胃脹氣、口咽不適。
采用SPSS 20.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PaO2、Sp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動脈血氣對比(±s,mmHg)
表1 兩組動脈血氣對比(±s,mmHg)
組別 PaO2 SpO2 PaC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6) 50.33±5.43 65.54±7.95 70.47±5.21 93.27±6.34 78.26±8.34 54.32±6.42對照組(n=36) 50.47±5.31 58.37±7.27 70.38±5.81 84.43±6.61 77.44±8.61 65.54±6.45 t 0.111 4.010 0.277 5.791 0.410 7.397 P 0.912 0.000 0.783 0.000 0.683 0.000
觀察組誤吸1例,總發(fā)生率為2.78%(1/36);對照組誤吸2例、感染1例、肺炎2例、胃脹氣1例、口咽不適2例,總發(fā)生率為22.22%(8/36),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571,P=0.013)。
目前臨床多給予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治療,但需實施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所帶來的的創(chuàng)傷較大,極易引發(fā)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從而導致病情加重,延緩疾病康復[5]。NIPPV治療通過面罩將患者和呼吸機相連,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疲勞癥,但部分患者對該治療方式認知不足,易產(chǎn)生恐懼等負面情緒,進而導致脫機困難,影響治療效果。故給予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PaO2、Sp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配合NIPPV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減少并發(fā)癥。NIPPV治療實施過程中,吸氣時呼吸機通過高壓力把空氣壓入肺部,呼氣時機器通過低壓力將患者體內CO2排氣孔排出體外,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較為理想的呼吸支持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此外配合科學有效的綜合護理,在以患者為中心基礎上對其體位、呼吸道、并發(fā)癥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持續(xù)性護理干預,做到全方位滿足患者身心需求,不僅改善其身心健康,還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治療順利進行提供保障。隨著綜合護理計劃的全面落實,患者的治療配合度也進一步提升,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接受、適應NIPPV治療,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治療時間,利于改善疾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