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軍
優(yōu)化直升機梯次使用是落實直升機裝備保障“精細化”管理的具體舉措,是充分發(fā)揮直升機使用最大效能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直升機梯次計劃圖,完成直升機年度飛行任務指標分配,大修計劃的制定,提高工作效率和計劃的科學性,為直升機維修保障提供精準、有效、快捷的服務。本文重點闡述了制定直升機梯次使用計劃應堅持的原則,梯次使用計劃圖的繪制方法以及如何落實好梯次計劃。
(1)同型直升機、機上發(fā)動機的剩余大修時限,相互間保持一定的間距,形成梯次排列。
(2)保證同一時間內進行定期檢修而停飛的直升機不超過在隊直升機架數(shù)的15%。
(3)做好在廠大修直升機架次的極限控制,科學調控直升機的使用,保證直升機大修所造成的不完好架日降為最低。
下面以一個單位同一機型、控制線為40%的年度計劃為例,說明直升機梯形使用計劃圖的繪制。
將每架直升機大修剩余時間由少到多、從左向右逐架排列在坐標圖上(見圖)。圖中OX 軸表示現(xiàn)有直升機架數(shù)(注明機號),OY 軸表示直升機的大修剩余時間,用線段將每架直升機的大修剩余時間連接起來,即為直升機實際大修時間梯形線。
2.2.1 算出直升機平均規(guī)定大修時限的80%(B)
式中,N 為直升機數(shù),N1、N2分別是規(guī)定大修時限為B1、B2的直升機數(shù)。例如:平均規(guī)定大修時限為700 小時,80%為560 小時。
圖1:直升機梯形使用計劃圖
在最后一架直升機對應的大修剩余時間坐標軸上找到560 小時的點G,用直線連接坐標原點O 和G,即為平均大修剩余時間40%的標準梯形線。
2.2.2 算出每架直升機全年平均使用時間
計算出每架直升機全年平均使用時間,在坐標圖上畫出每架直升機全年平均使用時間O′K 線。
2.2.3 算出全年需送廠大修的直升機架數(shù)A
計算在完成全年飛行任務的情況下,保持直升機平均大修剩余時間百分比不低于40%,需送廠大修的直升機架數(shù)A。根據(jù)算出的直升機送修架數(shù),在坐標圖中畫出直升機送修數(shù),即間距為A 平行于坐標縱軸的EF 線。
式中,C 為直升機的總大修剩余時間,D為直升機的總規(guī)定大修時限,B3為大修后直升機重新規(guī)定的大修時限。
從IJ 線向右,以直升機平均規(guī)定大修時限為高度,以送修直升機架數(shù)的長度為間距作平行于OX 軸的IL 線,即為補充直升機線。
將送修直升機的剩余時間移到IL 線上,在JM 線上注明送修直升機號碼,此時JM 之間的直升機可飛時間為送修直升機大修剩余時間與從工廠接回來(即補充)的直升機新的大修時限之和。
以平均每架直升機全年使用時間線O′K為新的橫坐標軸,LK 直線為新的直升機大修剩余時間縱坐標軸。算出新的直升機平均規(guī)定大修時限及其80%的數(shù)值,分別標注在LK上為P 點和G′點。連接O′G′即為新的40%標準梯形線。
Ti全年等于平均每架直升機全年使用時間T平均和每架直升機大修剩余時間C1與40%標準梯形線的距離S′I。Ti全年=T平均+S′I,大修剩余時間高于梯形線時S′I為正值,低于梯形線時S′I為負值。如圖中09 號機T9全年=131+(-60)=71(小時),24 號機T24全年=131+70=201(小時)。
落實梯次計劃就是落實直升機科學管理,優(yōu)化配置保障資源,保證機群剩余壽命符合標準要求,保證直升機大修工作進入良性循環(huán)。如圖1所示。
各級直升機管理機構要切實加強直升機優(yōu)化使用的監(jiān)控管理,指導科學制定使用方案。根據(jù)職責分工加強直升機大修能力整體籌劃和建設,保證直升機因大修停飛原因的不完好架日降到最低。
結合飛行訓練任務實際,要嚴格執(zhí)行直升機梯次使用計劃,一般情況下,年度單機時間誤差不能超過最佳梯次間隔或50 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