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瑋
(貴航集團三0二醫(yī)院 貴州 安順 561000)
糖尿病是當前常見的一種病例資料,屬于代謝性疾病,表現為高血糖,發(fā)病因素多是和胰島細胞激素分泌以及缺陷和障礙等存在聯系,發(fā)生情況和家族遺傳也有一定的關聯。結合現有數據報道可知,糖尿病的顯著特征是高血糖,如果治療延誤的話,可能導致腎臟或者眼部等存在病變障礙。糖尿病的并發(fā)癥是下肢動脈硬化和頸動脈硬化,在當前疾病分析的階段,要求對病理特征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采用超聲診斷方式后,能對病變概況了解。為了分析超聲在診斷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及下肢動脈硬化中的應用效果,選擇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30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對檢出情況分析。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30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對檢出情況分析。對照組中男女分別是18例和12例,最大患者75歲,最小患者36歲,平均年齡區(qū)間(52.5±0.5)歲。研究組中男女分別是16例和14例,最大患者年齡73歲,最小患者年齡35歲,年齡均數(50.6±0.5)歲。男女比例和年齡差等不具備明顯的差異(P>0.05),因此可以對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指標,簽署知情同意書。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采用的是超聲方式進行診斷,使用德國SIEMENS 生產的ACUSON S20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設定為7~13MHz,選擇仰臥位姿勢進行檢查,沿著胸鎖乳突肌外緣,縱橫切面掃查,對頸總動脈進行檢查。下肢動脈取仰臥位檢查動脈,仰臥位檢查脛胖干等,選擇坐位膝關節(jié)屈伸,踝關節(jié)彎曲,對各個動脈組織檢查。同時對動脈內是否存在斑塊形態(tài)以及回聲等情況分析。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應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0.05。
對兩組患者的斑塊檢出情況分析,研究組的患者發(fā)生幾率比較高,診斷后喜愛過明顯,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斑塊檢出情況分析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的內膜檢出效果顯著,對照組的檢出效果不明顯,對比差異明顯。
近些年來,動脈硬化成為威脅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針對動脈硬化而言,一般情況下在下肢動脈以及頸動脈下,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后,需要盡快治療,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針對當前病理反應和實際情況等,為了避免大血管結構以及功能等受到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后,可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IMT以及斑塊等是當前評價該癥狀的重要指標,血管IMT增厚,管腔狹窄,甚至出現管壁順應性降低等情況。根據原有的治療概況可知,頸動脈IMT以及斑塊形成后和冠心病的發(fā)生存在一定的聯系[1]。
在當前報道中,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后,動脈硬化發(fā)生幾率提升,甚至累計到下肢動脈遠端[2]。由于患者長期在高血糖的狀態(tài)下,血管壁的內皮細胞結構出現變化后,局部血管內膜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厚情況,形成低回聲以及不均勻沉降等現象。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出現后,動脈硬化發(fā)生幾率提升,甚至存在累計的現象。由于患者處在高血糖的狀態(tài)下,動脈血管壁上的蛋白質以及氨基酸出現非酶糖化,糖化產物不斷增加后,促使血管壁的內皮細胞結構發(fā)生變化。由于病程比較長,形成動脈硬化斑塊的幾率就越高。在當前報道中要求對患者進行檢查,檢查是否存在硬化的現象,根據斑塊組織以及閉塞情況等,在后續(xù)診斷分析中確定實際流程。血管造影是診斷的金標準,但是費用高,本身有創(chuàng)傷[3]。結合當前疾病治療的要求等,在無創(chuàng)性檢測的階段合理進行檢查后,發(fā)現血管病變情況。超聲檢查方式直接對血流信號進行顯示,能確定患者官腔回聲以及血管壁的回聲情況,經過彩超檢查后了解斑塊阻塞以及動脈狹窄等情況,如果血管腫脹比較輕,血流信號弱,可以對血管缺血情況判斷,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治療。很多患者自身認知度比較差,對于診斷存在一定的不認同的現象,因此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對具體病癥分析,提前判斷,如果存在缺血或者其他異常反應等,要求診斷后進行干預治療,避免造成異常影響[4]。
對兩組患者的斑塊檢出情況分析,研究組的患者發(fā)生幾率比較高,診斷后喜愛過明顯。研究組的內膜檢出效果顯著,對照組的檢出效果不明顯,對比差異明顯。說明超聲診斷方式在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及下肢動脈硬化中效果明顯,可行性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