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旋旋 陳陽
摘要:天性是個體與生俱來的固有秉性,是引導善惡的行為趨向,也是本我沖動的本源。自解放天性素質(zhì)訓練應用于戲劇表現(xiàn),打破了木偶式、程式化表演的刻板印象,使表演者與角色共情更加自然深刻,同時也幫助表演者掙脫了束縛的枷鎖,促使其通過表演釋放自我。本文即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心得,重點對解放天性對戲劇表演的意義做了探究。
關(guān)鍵詞:表演;解放天性
中圖分類號:G4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103-01
一、天性與解放天性內(nèi)涵的分析
在論述解放天性對戲劇表演的意義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明晰“什么是天性”以及“解放天性”等概念的內(nèi)涵。所謂天性,簡言之即是指人與生俱來的固有秉性,它是引導個體行為的趨向。用道家的理論進行解釋,我們則可以將天性視為“見樸抱素”的一種狀態(tài),是最自然、最真實、最簡單的自我形態(tài)。在《論語中》,孔子也曾提出過“巧言令色,鮮矣仁”這樣的論斷,其也從側(cè)面佐證了“天性引導個體行為趨向”這樣的理論。至此,我們在回收顧盼“何為天性”這一問題時,也就可以得出一個相對明確的答案,即天性就是真實自我的外顯,它作用于個體的行為表現(xiàn)及心理狀態(tài)。而解放天性顧名思義即是指,個體解除壓抑的心理防御機制并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狀態(tài)。
二、解除天性對戲劇表演的意義闡釋
(一)解放天性是克服表演焦慮的有效措施
談及表演焦慮,有過舞臺表演經(jīng)驗的演員大多都有這樣的體驗,它表現(xiàn)為不自覺的出汗、手腳發(fā)抖、心跳加速、慌張惶恐等生理反應。實事證明,表演焦慮會隨著舞臺經(jīng)驗的增長而逐漸削弱,但卻不能完全消除,無論是經(jīng)驗豐富、輕車熟路的老演員,還是初出茅廬、嶄露頭角的新演員或多或少的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表演焦慮。表演焦慮癥狀的出現(xiàn)對于戲劇表演而言無疑是致命的,它是表演失去感染力、代入感的罪魁禍首。在戲劇表演中有效應對,并克服表演焦慮則顯得尤為重要。
而解放天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演員克服表演焦慮,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其一,解放天性,意味著表演狀態(tài)的松弛化、自然化,其能夠使演員更加放松的投入到表演藝術(shù)中,從而有效降低演員的焦慮情緒。其二,演員對天性的解放,使其更加關(guān)注本我需求,而盡可能的忽視外部因素的影響,如此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表演所帶來的焦慮感受。其三,解放天性能夠促使表演者與角色深入融合,引導表演者心無旁騖地專注表演,如此也能夠幫助表演者克服心理障礙、減輕焦慮。
(二)解放天性有利于表演者與角色產(chǎn)生共情
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同感、同理心、投情,這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理論中的概念。在戲劇表演中,表演中與角色共情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戲劇理論的精髓即是要求表演者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發(fā)掘和體驗每個角色經(jīng)歷的情感瞬間,從而創(chuàng)造多層次情感的鮮活角色。從理論層面講,“體驗派”戲劇表演理論的核心即是演員與角色的共情。在傳統(tǒng)戲劇藝術(shù)表演中,表演者多是以劇本塑造的鮮明人物性格為基礎(chǔ)按圖索驥式地進行臉譜化表演。這樣表演形式所展示的人物形象自然是單薄蒼白的,其很難展示角色多維度的情緒與行為,因此也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然而在戲劇表演中,如若演員能夠在“體驗式”表演訓練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解放天性的話,那么就能夠更加深入的引發(fā)其與角色的共情效應。
解放天性之所以能夠促使演員與角色共情,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其一,解放天性能夠充分表現(xiàn)演員與角色的社會同一性。據(jù)心理學研究證實,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與同一性是共同存在的,并且在潛意識與無意識層面?zhèn)€體的同一性遠遠超過差異性。在戲劇表演中解放演員的天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其與角色的社會統(tǒng)一性挖掘出來,使二者在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反應上達到一致性。譬如,表演過程中將恐懼時瞳孔放大、說謊時眼神散亂、緊張時身體發(fā)抖等狀態(tài)無意識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模糊表演痕跡,增強表演的藝術(shù)感染力,還能夠使角色行為合理化,從而提升舞臺表演效果。其二,解放天性能夠最大程度消解演員與角色的內(nèi)在沖突。在戲劇表演舞臺上,演員融入角色情境時,演員自身與角色特性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是演出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了達到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表演狀態(tài),演員就應該適當?shù)摹巴摇?,即通過模糊自身的人格特征來與角色產(chǎn)生共情。
(三)解放天性能夠增強舞臺表演的張力
在表演過程中,要想引人入勝令人動容,就必需凸顯表演的張力。在學習戲劇表演藝術(shù)理論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提升舞臺表演張力的有效方式,即是演員克服謹小慎微的心理障礙,大膽地表現(xiàn)自我,深刻地展示角色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趨向。在實際表演中,演員對自身天性的解放能夠促使其大膽地進行角色塑造,生動鮮活地展示人物形象,從而有效增強戲劇表演的舞臺張力,以達到感染觀眾的表演效果。解放天性對演員表演張力的提升,其主要表現(xiàn)在解放天性對演員內(nèi)在動機的提升層面。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需要應對自身人格與角色人格之間的沖突,有效調(diào)和二者之間的差異性。在此過程中,演員會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認知壓迫感。在表演過程中,如果演員采取壓抑式心理防御機制,那么就很容易消耗大量的能量,從而降低演員自身的能動性。反之,在表演過程中,如果演員能夠合理的解放天性,那么隨之也能夠以釋放的形式化解角色沖突所帶來的壓抑感,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護演員的能量,從而增強其表演張力。
(四)解放天性能夠增強表演的真實性
戲劇表演中最難能可貴的東西即是表演的真實度,表演的真實性越強就越能夠打動觀眾。在戲劇表演中,演員需要準確拿捏不同情境下人物的面部表情、行為動作、姿態(tài)神情、語氣語調(diào)等特征,并運用有關(guān)的表演將人物的一顰一笑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然而在戲劇表演中,諸多演員過度重視表演技法的展示,忽略了真實自我的表現(xiàn),因此也就在很大程度喪失了表演的真實性,也就很容易與觀眾形成一個心理層面的鴻溝,從而造成觀眾出現(xiàn)“出戲”的現(xiàn)象。但是在戲劇表演中,演員解放天性、釋放自我、展示自我,這樣就能在幫助演員加深對角色特性理解的基礎(chǔ)上,充分表現(xiàn)出特定情境下,角色潛意識下的行為趨向、面部特征乃至心理狀態(tài)。如此一來,演員與角色就能夠達到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狀態(tài),從而真實塑造人物、表現(xiàn)人物。一言以蔽之,在戲劇表演中,演員充分地解放天性能夠極大的增強表演的真實度,從而有效的提升舞臺表演的感染力、渲染力。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天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固有秉性,它是引導個體行為的趨向,也是個體潛意識或無意識認知特性的外顯,是個體人格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戲劇舞臺表演中,演員充分解放天性,既是克服表演焦慮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增強自身與角色共情并提升舞臺表演張力的有效渠道。在戲劇表演訓練中,我們可以通過形體訓練、語言訓練、表現(xiàn)力訓練等形式,增強自身在戲劇表演中解放天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