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三個兒子》這節(jié)課的教學為例,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問題:文中寫了不同表現的三個兒子,老爺爺怎么說只有一個兒子?從而讓學生明白在父母面前,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做事,媽媽提水,孩子就去分擔,這才是孝順。每個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角色決定了要做不同的事情。如果在媽媽不開心時,表演翻跟頭、唱歌換來媽媽的好心情,也是孝順。幫助學生理解從父母需要的角度來表達孝心才是真心的孝順。
關鍵詞:環(huán)境;角色;做事;表達孝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基于此,作為語文教師,每節(jié)課,都在影響著學生的人格與價值觀的形成。因此,精心備課很重要。下面,就《三個兒子》一課為例,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片段一】
師:咦?兩個媽媽都夸獎了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么也沒有說,這是為什么呀?
生:也許她認為自己的孩子沒什么長處吧。
師:有不同想法的同學嗎?
生:我想這個媽媽一定是不想太炫耀自己的孩子吧。
師:我們剛才讀到前兩個媽媽都特別驕傲,只有這個媽媽非常謙虛。
師:誰來謙虛地讀讀?
(指多名學生朗讀)
師:真是謙虛、樸實的媽媽!同學們,有句話叫作驕傲使人——(全班齊答: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是的,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聽表揚的話,但是呀,可千萬不能像驕傲的大公雞、花孔雀那樣,翹尾巴?。?/p>
【片段二】
師:如果這三個兒子就站在你們面前,你想對他們中間的誰說些什么?
生:我想對第三個兒子說,你可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學習。
生:我也想對第三個兒子說,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
生:我想對第一個兒子說,你真不懂事呀。只顧自己翻跟頭快活。
【片段三】
師:同學們,掌聲送給我們這些小演員們。(師隨即采訪)奇怪了,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您怎么說只有一個兒子呀?
生:因為只有第三個兒子幫媽媽提水。
生:因為最后這個兒子懂得媽媽的辛苦,幫媽媽分擔。
評析:從以上三個教學片斷,二年級的小學生也許能明白第三個兒子是兒子,是因為第三個兒子幫助媽媽提水了,而其他兩個孩子卻沒有。但是,會唱歌、會翻跟頭的孩子為什么不是兒子呢?難道有這些特長不好嗎?如果這個問題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將不能真正幫助學生理解怎樣孝順父母,更不能繼承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
聯系現實生活,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個會唱歌、會翻滾的孩子,哪個母親不喜歡、不羨慕?我想,這一課想告訴學生的是,在父母面前,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做事。每個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就會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所做的事情就會不同。在父母面前是兒女,在老師面前是學生,在同學面前是朋友,在商場里是顧客或售貨員,在游覽區(qū)是游客或服務員……本課旨在使學生明白在父母面前你的角色是什么?該做什么?該怎樣做?我們以自己的能力所及的事情,來回報父母。兒子、女兒應該怎樣對待父母?替家庭分擔責任是基本要求。如果換一個環(huán)境,此時是三家正在休閑娛樂,會唱歌的孩子為自己的母親獻上動聽的歌聲,會翻跟頭的孩子翻幾個漂亮的跟頭,會為母親帶來多少快樂和欣慰呀!現實生活中,孩子們往往為自己在某方面取得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而在生活中常常忽略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盡一份孝心。
因此本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加入一個角色游戲。猜猜怎樣稱呼他?小明來到游樂場,他是游客;來到商場,他是 ;來到醫(yī)院,他是 ;來到汽車站,他是 ;來到奶奶家,他是 ;來到姑姑家,他是 ;來到老師面前,他是 ;來到同學面前,他是 ;來到父母面前,他是 。原來小明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有不同的角色,他做的事情一樣嗎?學生就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脫口而出。教師順勢引導,我們每一個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不同的事情。請看這三個小朋友誰做得對?這樣,為什么爺爺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其他兩個孩子也是很優(yōu)秀的,只要他們注意在父母面前,多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孝順的孩子。對學生進行如何孝敬父母就水到渠成了。學生年齡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還可以引導學生讀讀“黃香溫席”“臥冰求鯉”等頌揚子孫孝心的文章。
不要小看,這點點滴滴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卻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精心備好每一節(jié)課,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作者簡介:尚全蘭(1972.6.19—),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