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 王力年
摘要:新時代的新型國際關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思想在新時代條件下的新發(fā)展,是對黨中央歷代領導集體的國際關系思想的批判繼承和推陳出新。它既可以從普遍適用的共性維度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又可以從個性維度來有針對性地分類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關鍵詞:新時代 新型國際關系 合作共贏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1-0223-02
新時代的新型國際關系,是我國第一次對國際關系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明確界定,就是在新時代以來,在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基礎上,各個國際行為體之間秉承著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理念在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tài)等多領域進行交往互動的關系。
一、新時代新型國際關系思想的共性維度
新時代的新型國際關系思想是一個全方位、多領域的思想體系。在新時代條件下,我國處理國際關系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共性維度,又有針對不同國際行為體采取的獨特的處理方式。現在,我們先看一下新型國際關系的共性維度。
(一)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本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初作為中國處理與周邊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后來成為中國處理與一切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際關系的內涵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60周年大會”上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盵1]同時,新形勢下如何堅持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新時代的新看法,就是要堅持主權平等、堅持共同安全、堅持共同發(fā)展、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包容互鑒、堅持公平正義。這正與新型國際關系思想的核心觀點不謀而合,因此我們在處理新時代的國際關系問題時,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本原則。
(二)堅持以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為思想內核
黨的十九大指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思想。相互尊重,強調的是要從根本上破除強權政治的邏輯,是指國際行為體之間要平等協商、良性互動,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相互尊重,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主權平等。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不容侵犯的,各國人民應該自己來管理本國的各項事務。另外,要堅持包容互鑒,鼓勵汲取其他國家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兼收并蓄。公平正義,強調的是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應當平等相處;都應當尊重各國人民的國際話語權,堅持國際事務由各國人民共同解決。另外,要堅持以國際法治來維護國際關系的公正合理,堅決反對無視國際法、歪曲國際法行為,任何國際行為體都應當嚴格遵守國際法,依法行使各項權利,履行各項義務。合作共贏,強調的是各國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和長處,互惠互利,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三)堅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訴求
新型國際關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緊密相關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指不同國家和民族在追求共同利益和承擔國際責任時結成的命運與共的整體。新型國際關系,回答的是中國要構建怎樣的國際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回答的是中國要構建怎樣的世界。由此可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一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努力方向。同時,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又有利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有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的實現。
(四)堅持以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為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同樣,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關鍵也在黨。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在思想上,堅持向黨的思想理論、方針政策看齊,始終堅持黨統領一切;在行動上,積極發(fā)揮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使政黨、政府、軍隊、民間等各方面社會主體協調起來,形成強大合力,共同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貢獻力量。
(五)堅持以捍衛(wèi)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
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而國際形勢卻復雜多變,國際形勢中的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逆全球化潮流涌現,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增長緩慢,這些不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給我國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定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堅決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我們要樹立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不做超出底線的事,堅決防范和遏制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二、新時代新型國際關系思想的個性維度
身處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積極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力圖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貢獻中國智慧。但對待不同的國際行為體,習近平總書記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不同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
(一)堅持構建總體穩(wěn)定、均衡發(fā)展的大國關系框架
在處理大國關系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積極構建總體穩(wěn)定、均衡發(fā)展的大國關系框架。大國關系歷來是國際關系問題的核心問題,發(fā)展什么樣的大國關系,是我國國際關系領域的關鍵問題。新世紀以來,經過對國內國際形勢的把控,我國積極探索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在中美關系上,習近平總書記首先提出要堅持中美建設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主張。在中俄關系上,中國積極同俄羅斯發(fā)展全面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在中歐關系上,中國積極同歐洲發(fā)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在總結大國外交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十九大報告正式確定構建總體穩(wěn)定、均衡發(fā)展的大國關系框架,這為中國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指明了方向,這意味著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不僅要注重外交本身,同時還要加強大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生態(tài)等方面的協調互動發(fā)展,實現全方位雙贏,使得大國間關系向縱深方向發(fā)展。
(二)努力深化同周邊國家的關系
在處理周邊關系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個理念”“一個方針”來深化同周邊國家的關系。一個理念,是指“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一個方針,是指“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周邊地區(qū)成為我國處理國際關系問題的戰(zhàn)略重心。十九大報告在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的基礎上,明確親誠惠容作為處理周邊關系的指導理念,強調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親誠惠容的指導理念意味著我國與周邊關系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意味著中國在強調與周邊國家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同時,更強調講原則、講道義、講情誼,從而打造真誠的周邊伙伴關系,打造堅實的周邊命運共同體。
(三)積極加強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在處理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個觀念”“一個理念”來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發(fā)展中國家是中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堅實基礎,因此必須擺在重要位置。“一個觀念”,就是指正確義利觀,在這里,“義”反映的是一種理念,就是指道義、正義、情義、信義等理念?!袄本褪且獔猿只セ莼ダ瑢崿F合作共贏?!耙粋€理念”,就是指真實親誠理念,它是指我們對待朋友要“真”,進行合作要“實”,深化關系要“親”,解決問題要“誠”。十九大報告第一次將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寫入文件,強調同發(fā)展中國家交往不僅要大力弘揚正確義利觀,同時還要培養(yǎng)雙方之間的情誼,加強團結合作,共同促進彼此的發(fā)展。這表明,中國始終把自己當作發(fā)展中國家的一員,始終堅持與發(fā)展中國家培養(yǎng)良好的情誼,爭取用自身的發(fā)展帶動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為構建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三、結語
新時代的新型國際關系思想是新形勢下指導我國外交工作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戰(zhàn)略思想,對于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具有關鍵性的指導意義。新時代條件下,中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帶來了新思路。新時代的新型國際關系思想正劇烈地影響著世界,加大了世界各國對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理解,進一步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為應對傳統國際關系和人類共同挑戰(zhàn)提供了全新選擇,對中國夢的早日實現打下了良好的外部基礎。
參考文獻:
[1]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EB/OL].新華網,2014-06-28.
[2]習近平.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 努力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06-24.
[3]人民日報評論員.從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三論貫徹落實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精神[N].人民日報,2018-06-26.
[4]張廣昭,陳振凱.從習近平海外署名文章讀懂中國外交新理念[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7-12.
[5]黃平.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EB/OL].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10-22.
[6]林利民.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N].解放軍報,2017-11-22.
[7]夏立平.兩個“構建”指明中國外交方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11-07.
[8]郭樹勇.新型國際關系:世界秩序重構的中國方案[J].紅旗文稿,2018(4).
[9]趙可金.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EB/OL].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11-29.
[10]劉建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時代特色[J].國際問題研究,2017(2).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