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峰
(常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流行的一種疾病,在全球范圍亦具有相對嚴峻的形勢[1-2]。臨床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通常采用藥物治療,以護理手段干預的報道較少。本文旨在研究以PDCA循環(huán)護理應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觀察其滿意度及生存質(zhì)量,現(xiàn)報道如下。
在2018年08月~2019年08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從中選取45例,給予其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以此作為本次研究的參照組;另取同期的45例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其PDCA循環(huán)護理,以此作為本次研究的試驗組。納入標準:①參考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分會與感染病分會聯(lián)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患者均符合其中所描述的癥狀;②患者無合并糖尿病,且排除肝癌;③患者無干擾本次研究的其他疾病,無精神類疾病。入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同意書。其中,參照組患者男女比例26:19,年齡在20~46歲之間,平均年齡36.24±6.27歲;試驗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3:22,年齡在22~48歲之間,平均年齡39.61±7.50歲。對比以上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并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常規(guī)護理
給予參照組患者以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指導患者及時服用降酶、利膽、護肝類藥物,并配合清淡飲食;叮囑患者多休息,適時進行鍛煉;為患者定期復查,記錄患者的恢復情況。
1.2.2 PDCA循環(huán)護理
在參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試驗組患者以PDCA循環(huán)護理,主要集中于策劃、實施、檢查及處理4個部分,具體措施如下。
(1)策劃:分析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影響因素,主要存在于患者本身、護理人員及社會環(huán)境3個方面。①患者本身:患者一旦患病,容易產(chǎn)生自卑、憤怒、恐懼的不良情緒,且患者缺乏相關的醫(yī)學知識,疾病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最終導致患者的信心受到?jīng)_擊。②護理人員:許多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由于自身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對患者的評估出現(xiàn)偏差;且護理人員自身可能缺乏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無法全面地、系統(tǒng)地了解患者,最終導致對患者的病情產(chǎn)生誤解。③社會環(huán)境:由于社會中人群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認知誤解,尤其是誤認為患者具有強傳染性,故對于患者產(chǎn)生歧視及孤立,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緒加重;且針對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需要的治療費用較高、治療周期長,患者的心理壓力容易過大。
(2)實施:結合肝功能檢查結果,向患者宣講其病情發(fā)展及治療手段;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激發(fā)患者的治療自信;針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tǒng)化培訓,使其明確護理過程中評估患者的重要性,由患者的責任護士配備評估手冊;定期組織患者進行座談會,以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并提高護理人員技能及知識水平,且進行考核;為患者進行社會呼吁,正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消除社會歧視盡力。
(3)檢查:采用三級質(zhì)量控制;為患者的定期評估進行反饋,總結并分析措施實施的效果。
(4)處理:對檢查結果予以相應的處理,及時解決偏差,并對原因進行分析;總結整個流程中的細節(jié)措施,作為以后的工作標本。
以兩組患者的CLDQ量表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及生存質(zhì)量評定量表評分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標準。CLDQ量表包括AS、FA、SS、AC、EF、WO等6個方面,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生存質(zhì)量越好。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問卷進行評分,10題,總分100分,90~100分記為很滿意,60~89分記為滿意,60分以下記為不滿意。生存質(zhì)量評定表包括5個方面,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生存質(zhì)量越好。
數(shù)據(jù)用SPSS 22.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CLDQ量表6項評分,均較參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CLDQ量表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CLDQ量表評分對比(±s)
組別 n AS FA SS AC EF WO參照組 45 14.53±3.26 23.49±5.56 26.89±3.24 13.02±3.84 37.07±8.52 23.97±5.41試驗組 45 16.86±3.30 25.31±5.87 28.56±3.11 14.92±3.28 40.59±8.54 25.19±6.12 x2 5.631 6.593 9.548 6.716 5.367 7.13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6.67%,較參照組64.44%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簡表評分61.54±5.17,明顯高于參照組53.69±4.59(P<0.05)。
在我國范圍內(nèi),慢性乙型肝炎形勢發(fā)展嚴峻,約存在690萬乙肝病毒感染者及1.2億無癥狀攜帶者[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形勢非常嚴峻,患者不僅需承受生理上的痛苦,同時要承受心理上的壓力,以及來自社會的不平等對待。PDCA是源自美國的一種科學化循環(huán)體系,可針對性地修復過程中的錯誤,并不斷優(yōu)化改進。本次研究將PDCA循環(huán)帶入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護理中,逐漸改善了患者的整體狀況,且進行定時評估與干預[7]。本次研究中,采用PDCA循環(huán)護理的患者,其生存質(zhì)量得到了更好的改善,形成了較好的良性循環(huán)。
綜上所述,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用PDCA循環(huán)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