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梅
(睢寧縣人民醫(yī)院五官科,江蘇 徐州 221200)
腦梗塞在神經內科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并且其病情嚴重,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與致殘率,需要在發(fā)病后進行及時的治療,并與科學的護理相配合,從而將患者的預后改善[1]。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間所接收的40例腦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循證護理在腦梗塞護理中的實施效果進行研究分析?,F(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在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間選取我院所接收的40例腦梗塞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兩組,前20例為對比組,后20例為研究組,研究組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8例,最小年齡41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58.25±4.21)歲;對比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年齡(58.34±4.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較小,可比,P>0.05。
給予對比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患者的飲食進行護理,并給予患者相對應的心理護理和康復護理,囑咐患者正確且按時服藥等。
給予研究組患者循證護理,包括:①加強組織培訓,提升護理能力。建立循證護理組,通過培訓,使小組成員能夠對循證護理的內容、內涵以及操作方法、工作職責熟練掌握,并且在考核通過后參與護理,提高循證護理能力。②求證循證依據,制定護理方案。根據腦梗塞護理存在的問題,將其匯總,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尋找證據,將實踐中證明確有實效的、科學的措施方法,結合患者實際病情,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循證護理計劃。③以病人為中心,實施循證護理。一是在患者入院時,對患者全身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面對面為患者及家屬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耐心回應患者及家屬的關注,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的憂慮,放松患者的心情,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二是為患者提供舒適、溫馨的治療環(huán)境,要保持空氣流通、光線適宜,衛(wèi)生干凈整潔;三是對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已經有證據證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使腦梗塞發(fā)病和復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指導患者了解正確飲食習慣的重要性,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等,培養(yǎng)健康生活習慣。四是做好基礎護理,預防和干預并發(fā)癥。五是盡早進行康復訓練[2-3]。
(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主要臨床指標包括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住院間(2)對患者使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抑郁情況、認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測評,功能缺損情況和抑郁情況的得分越低,患者的情況越好,認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分數(shù)越好,患者的情況越好。
本次的研究數(shù)據使用軟件SPSS 21.0進行分析統(tǒng)計,用(±s)來表示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用t進行檢驗,P<0.05。
研究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皆短于對比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n 臨床癥狀緩解時間(d) 住院時間(d)研究組 20 5.23±1.24 10.46±2.34對比組 20 8.87±3.22 15.37±2.47 t-- 4.72 6.45 P-- 0.00 0.00
研究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抑郁評分低于對比組,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皆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2。
腦梗塞亦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指的是患者的腦部血液出現(xiàn)缺血、缺氧等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局限性軟化或者是缺血性壞死,其可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梗死等幾大類型,多為急性起病,常出現(xiàn)言語障礙、意識障礙、偏身感覺和運動障礙等癥狀,給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并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與壓力[4]。
表2 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對比(±s)
組別 n 神經功能缺損 抑郁評分 認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研究組 20 8.92±2.73 21.56±5.22 28.45±4.48 92.66±6.20對比組 20 12.85±2.47 28.37±7.43 22.17±6.71 82.53±6.21 t-- 4.77 3.35 3.48 5.16 P-- 0.00 0.00 0.00 0.00
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皆短于對比組,P<0.05;研究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抑郁評分低于對比組,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皆高于對比組,P<0.05。其結果表明,循證護理在腦梗塞護理中的實施效果顯著,循證護理是運用被臨床實踐證明有效的、可靠的、科學的護理方法結合臨床經驗以及患者的實際病情,以此為證據,進行臨床護理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尤其是以患者為中心展開的護理,通過批判性思維來不斷調整并改善護理措施,尋求最佳的、最有效的護理方式,由于護理人員的循證護理能力的提升,從而讓患者感受到高質量的、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強化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存性,提高了治療和護理效果,以此來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盡可能地為患者家庭減輕負擔[5]。
綜上所述,對腦梗塞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護理目標的偏差和措施的漏洞及不足,把握對護理質量的控制,能夠切實促進患者恢復,有效的縮短患者的住院和康復時間,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與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認知功能,并且通過改變患者生活方式,減少腦梗塞的復發(fā),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可復制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