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彬
(長春市雙陽區(qū)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600)
肺部磨玻璃小結節(jié)是非特異性圖像,其特征是肺部CT掃描密度略有增加,同時能夠表明肺部血管情況[1]。本次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醫(yī)院接受多層螺旋CT胸部檢查的50例肺部均有明顯的肺部磨玻璃影的患者。探討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小玻璃結節(jié)定性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選擇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醫(yī)院進行多層螺旋CT胸部檢查的50例患者,均為肺部存在可見磨玻璃密度影。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在40~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3±17.3)歲。兩組患者間的一般資料均無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病例患者的臨床表現分別為:有12例胸痛患者,15例咳嗽患者,11例咳嗽患者和13例熱療患者。根據病人的病理診斷結果,分為良性和惡性組,每組患者25例。
采用飛利浦64排128層螺旋CT機檢查,用碘海醇作為造影劑,選擇1 mm和5 mm作為兩種需要比較的重建厚層,層間距定為1 mm,用藥劑量控制在70 ml/s~100 ml/s之間,30 ml/s的速度給藥,靜脈推注結束后再推注20 ml生理鹽水,并且由醫(yī)師引導患者通過控制呼吸完成檢查。在提取的患者進行CT掃描之后,對所獲得的圖像進行多平面重建。
對兩組患者的肺部磨玻璃影影像學特征進行對比,比較掃描厚度分別為1 mm和5 mm時的多層螺旋CT的影像結果。
利用SPSS 20.0版統(tǒng)計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如果P<0.05,則意味著兩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毛刺征、分葉征、空泡征、邊界清晰、胸膜凹陷征等影像學特征上,良性組與惡性組患者的影像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部磨玻璃影影像學特征對比[n(%)]
通過比較1 mm和5 mm多層螺旋CT的結果,發(fā)現當掃描厚度為1 mm時,患者在毛刺征、分葉征、空泡征、邊界清晰、胸膜凹陷征等方面與5 mm厚度掃描時的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由于部分原位癌患者的影像表現為肺部磨玻璃影,所以肺部磨玻璃小結節(jié)的早期定性診斷對于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措施顯得尤為重要[2]。很多研究結果表明,基于目前的臨床工作經驗,多層螺旋CT在疾病的診斷上的作用越來越大[3]。這次實驗的結果體現出,CT多螺旋重建的應用能夠將肺部磨玻璃小結節(jié)的情況呈現得更為清晰,良性組和惡性組患者在毛刺征、分葉征、空泡征、邊界清晰、胸膜凹陷征等影像學特征上的比較差異明顯,說明通過CT多螺旋重建能夠較好地診斷出患者肺部的疾病定性。當掃描厚度為1 mm時,患者在毛刺征、分葉征、空泡征、邊界清晰、胸膜凹陷征等方面與5 mm厚度掃描時的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表明在采取1 mm為多層面螺旋掃描CT的掃描厚度時,能夠更準確的表現肺部磨玻璃小結節(jié)的特征,更有利于臨床醫(yī)生的定性診斷。
表2 不同厚度多層面螺旋CT掃描結果對比
從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結論,CT多螺旋重建的應用將對肺部磨玻璃小結節(jié)產生更好的定性診斷效果,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