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富
作文是人們系統(tǒng)地表達知識和經(jīng)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wù),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重視作文教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觀察生活更要感悟人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比~圣陶先生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鄙钪械乃夭氖菬o窮無盡的,只要指導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就能寫出富含真情實感的作文來。所以要讓學生多留意身邊的人和事,記錄新人新事,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班內(nèi)到校外,從學校到社會,從所見、所聞到所感,讓學生從生活中吸取創(chuàng)作之源。如,在寫話題作文“感受”時,先讓學生走出校園,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的足跡,腳踏草坪,沐浴春光,花草飄香,景色迷人,給學生以無盡的遐想,學生自然就會寫出《感受春天》《感受大自然》等寫景散文;還可以組織一次野營活動(父母、朋友可參加),讓學生感到團結(jié)互助的同學友情和父母朋友的摯愛真情,從而寫出《感受友情》《感受母愛》等感人的記敘文。這樣不斷地鍛煉自己,豐富經(jīng)歷,體味生活,不但可以寫好作文,而且對人生的感悟也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深入生活,敏銳觀察
引導學生做好寫作素材積累,“厚積薄發(fā)”是教學的途徑和追求的目標,只有“厚積”才能做到“薄發(fā)”。因此要努力拓寬學生的生活面,豐富學生生活的色彩,學校和班級最好每學期都有計劃地組織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學生提供直接的寫作素材。寫作文,就要有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從哪里來?從根本上說就是從生活中來。學生升入了中學,生活里有了許多新內(nèi)容,按理說作文素材應(yīng)該不會缺少,可是不少學生提筆作文,還是覺得沒有東西可寫,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缺乏對生活必要的細心觀察,一個是缺乏對生活素材的平時積累。那么怎么解決這兩個問題呢?這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觀察周圍社會生活的能力。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第一必須讓學生觀察大自然,投進大自然的懷抱。讓學生去觀察飄逸的云、噴薄的朝陽、金色的晚霞,去聆聽歸巢的鳥雀、低吟的伏蛉,去尋找春的足跡,去感受夏的繁茂,去體驗秋的豐盈,去領(lǐng)略冬的蕭瑟,積累寫作的第一手素材。第二要讓學生觀察身邊最熟悉、最平凡的人,感受人物世界的精彩。不同的穿著打扮、身材長相、言談舉止,迥異的人生經(jīng)歷、處世態(tài)度、理想追求、脾氣性格,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觀察的內(nèi)容。只要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不少閃光的凡人小事值得去特寫。
三、指導寫法,靈活多變
寫作文“貴在得法”,很多學生寫不好作文,就是因為方法不當,沒有技巧,所以平時要特別注意給予學生寫法的指導。首先,發(fā)揮課文的范文作用。如,朱自清的《春》,文中“春花圖”的描寫,可以說色味結(jié)合,虛實相生,就可以讓學生模仿寫一段“秋實圖”。其次,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作文和中考高分作文的作用,學習這些作文的開頭結(jié)尾、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技巧,從而,提高寫作水平。最后,還要指導學生各種作文形式(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的綜合訓練,各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等)的運用,各個作文環(huán)節(jié)(審題、立意、構(gòu)思、成文、修改)的訓練,各類文體(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童話等)的訓練。
四、結(jié)論
總之,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關(guān)系到語文教學的成敗。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并不容易,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平時多指導學生深入生活,廣泛閱讀,掌握技巧,勤于練習,提高還是很快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既需要語文教師大膽改革,又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這樣才能揚長避短,讓學生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真正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