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芳
葉瀾教授教育信條:“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如何讓他們在短暫的學習中,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密度?
仔細理解“天地人事”。所謂“天地”指與自然科學相關的大量學科;所謂“人事”指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許多學科。也就是說,老師在傳授大自然和人類文明 、文化的財富同時,更重要的是豐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
認真推敲“生命自覺”?!吧杂X”有三個層次的含義:愛生命,具有積極、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會反思,具有不斷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信念和能力;能主動,具有策劃人生、掌握自我命運的智慧。老師努力追求做到以上三點,也就達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突然感覺我們身上有份沉甸甸的責任。
我們要利用好這一教育陣地,在教會學生“天地人事”的同時,教育學生珍愛生命,從容應對生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老師有責任把自己對生命自覺的理解用最恰當?shù)姆绞角擅畹膫鬟f給我們那群可愛的孩子們!讓生命之花綻放出更大的光彩!
散文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文體。散文有貼近生活、貼近心靈、富于情趣、文質兼美的特點,學生通過學習散文,可以學著做人,學著處事,學著審美…… 我今天主要想通過散文的教學研究,來完成對學生的天地人事、生命自覺的培養(yǎng)。
一、學會感恩,至純至美
剛上初中的孩子們,對散文的故事和情節(jié)比較感興趣,對文本中的情感也能產生共鳴,但是往往不能準確說出這種情感,尤其難以把握那種豐富細膩的情感。分析原因,就是學生的情感世界與作為成人的作家的情感有一定的距離,學生會感到陌生。
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散文,生于70年代的我都不好理解:這么一個女傭怎樣與一本名著聯(lián)系了起來?并且作者還飽含對阿長濃濃的懷念感激之情。更不用說這些生活條件優(yōu)越的00后的孩子們了。
我決定先易后難層層推進。我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前提下,布置學生概括文中的事件,并且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寫這些事件時的文眼——情感。在前面的事件中,重點分析了吃福橘的故事。福橘并不是她自己吃,而是她塞到我的嘴里,說明儀式是為了孩子,表現(xiàn)了她對孩子的一片祝福之心!現(xiàn)在看來阿長寄托了多么真誠善良的愿望??!正因為這樣的思想基礎,后來長媽媽給我買《山海經》就成為正常的事了。
我接著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學習買書的片段:那是一本什么樣的書,為何引起他的注意,怎么感覺像遇到了晴天霹靂?問題并不簡單,我把問題“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組交流 。老師再“收起來”,這時學生對阿長的理解不再停在淺層面了,是立體的形象了:年幼的魯迅已經完完全全被善良純樸的長媽媽默默的愛震驚,盡管長媽媽有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她對魯迅的真心換來了魯迅的真誠懷念,所以,在作品的最后,作者用飽蘸深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祈禱。
在充分理解和重點品析的氛圍中,緊跟著指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拓展延伸。學習本文,我們從魯迅身上學到了什么精神品質? 人要有顆感恩的心,不管他是什么人,不管地位高低,不管幫助的事情大小,我們要做一個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
我在這篇散文教會了我的學生學會感恩,至純至美。掩卷沉思,我對我的理解和答案自感滿意。
二、學會交友, 海闊天空
人生就像多變的天空,難免遇到陰晴。在命運的重錘下,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我在教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散文時,我除了教會基本的古文知識外,我還想通過這篇文章教會學生如何面對挫折,如何解決困難。
我首先引領學生進入意境。為了抓住散文物我一體的意境,我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中,從內心深入感知作品撼人心肺的藝術感染力,在產生共鳴的基礎上,帶著強烈的感情,把意境傳達到學生的情感上去。這篇文章感情含蓄蘊藉、曲折深沉,我首先與學生欣賞如夢境般縹緲的畫面:淡淡的月色,薄薄的青霧,搖曳的藻荇;品味作品迷離恍惚、深沉抑郁的情調;體悟雖說閑人,卻也在輕松中夾雜著哀愁,恬淡中蘊含著苦悶的意境。
接著從作者的情感入手設計主問題。作者的情感是復雜的,學生多角度分析。通過討論的方式,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互動中捕捉情感,在學生互相評價的基礎上,我對學生的概括性語言進行點撥和評價,使學生如何運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作者的情感。在蘇軾心境困頓的時候,他沒有閉門自思,而是約好友一起解決心中的郁悶。
拓展引導學生從他的身上可以學到如何對待我們的生命。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這時候我們的朋友或在物質上給予幫助,或在感情上給予鼓勵,激勵我們去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在困難時,獲得別人的幫助是幸福的;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同樣感到幸福。如果你不快樂,就閱讀蘇東坡吧;如果你不快樂,就結交個好友吧,腳下的路一定會海闊天空!
總之,在語文散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感恩、生命自覺教育,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滲透,讓學生自覺的尊重自己的生命,反過來也增強了語文教學的內涵,使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好好研究散文教學,讓“生命之花”在散文教學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