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偉強
葉瀾教授曾提出:教師要在思想上真正顧及學生多方面成長,顧及生命活動的多面性……就能發(fā)現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特征。而我認為數學生成性課堂是教師在數學課中,以學定教,時刻關注學生情況,善捕捉,巧追問,在紛繁雜亂的信息中,順學而導,把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與教學目標的實現高度整合,形成概念,從而達成簡約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一、把握學生起點,以學定教
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構建,教學中,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fā),依據學生的思維特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建構模型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認識射線,直線和角”一課中,學生處于中年級,活潑好動,學習相對積極,對世界比較好奇,思維離不開直觀事物的支撐。在生活中能找到射線的原型,但找不到直線的原形,同時低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線段。為此,教學中,以聯系實際從家到學校你會走哪條路開始,自主探索線段的特征。通過學生說、量、畫歸納出線段的特征,使學生明確從圖形、端點數量和能否測量、能否延伸幾個方面探究,并給學生指明了探究方法,對于射線與直線特征探究則在原有的建模中進行建構,再輔以想象、演示,學生學習有目標有方法,學得興趣高漲,有聲有色。陶行知先生曾說:“教什么和怎么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guī)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順序都跟著不同?!边@里的人就是學情、起點,以學定教,從把握起點開始,做到有的放矢, 教學目標明確,手段有效,學習方法合適,時間分配合理,切實地提高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數學水平的發(fā)展。
二、注重課堂生成,順學而導
生成的課堂才是精彩的、有活力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币虼耍虒W中我們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能順著學生的學習思路,啟發(fā)、引導、點撥。如:在教學“認識射線、直線和角”一課中,探究射線特征,用紅外線筆演示,照在墻上,師問:像這樣的線是射線嗎?生:不是,是線段。生:兩個端點,一個端點在筆上,一個端點在墻上。師:那你認為怎樣射出的線才是射線?生:射向天空。師:射向天空很遠很遠……生:射到了冥王星。此時學生進入了一個理解誤區(qū),我僅追問了一句:“從這兒射到冥王星是射線嗎?”很多學生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師又問:這條線有幾個端點?學生一下子恍然大悟是線段,師:到了冥王星該怎么辦?生:穿過去。師:是的,碰到星球,穿球而過,一直射向很遠很遠,沒有窮盡的地方。像這種順著學生的言語,順著課堂的生成,通過追問,引起學生的深層反思,從而水到渠成地明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一端可以無限延長,不能測量。這種課堂中自然生成的資源,是學生當時學習情況的最真實的困惑,順著學生的困惑出發(fā),根據學生的生成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思考解決問題,發(fā)現新知,這種理解與發(fā)現是最深刻的,既保護了學生學習的參與熱情,又達到了省時高效的目的。
三、關注思維碰撞,形成概念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發(fā)散的,總會不時地產生不同的見解,老師要緊抓這些不同的思維,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也說過:“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不可原諒?!币龑W生在沖突的思維中辨析,補充,交流,觀點越來越清晰,體驗越來越深刻,形成概念規(guī)律性質,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探討完0.3元=0.30元后,我提出“把單位元去掉,0.3還會等于0.30嗎?”一部分學生搖頭,一部分認為依舊相等。此時,我不急著揭示結果,追問:你怎么證明你的觀點是成立的?片刻后,部分學生給兩個小數都加上了單位:米、分米、厘米。一些學生馬上就反駁道:不是去掉單位,怎么又加上單位?離開具體情境還是無法證明。這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通過畫圖證明了兩個小數是相等的。
同樣大的兩個正方形,一個平均分成10份,表示這樣的3份,是0.3。一個平均分成100份,表示這樣的30份,是0.30。3份和30份的大小是相等,所以……在他的提示下,又一位學生說:0.30表示30個0.01,0.3表示3個0.1,0.1是10個0.01,所以3個0.1等于30個0.01,0.3=0.30。如此一來,學生紛紛從小數的意義進行證明,我接著問: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相等的兩個小數,并進行論證。一句話,孩子們像炸開窩的螞蟻,論證了0.5=0.50=0.500=…,6=6.0=6.00=…,這一生成,僅是在學生質疑中、彼此論證中、相互提示中觸發(fā)而成,卻綻放了學生的熱忱,活躍了課堂,豐富了學生的體驗,突破了重難點,最后形成了小數的性質,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課堂是動態(tài)的、生成的,面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他們的起點、思維是不同的,產生的信息是多樣化的。我們老師只有依據學生實際,關注學生思維,充分利用生成的資源,順學而導,讓知識在互動中生長,讓思維在碰撞中發(fā)展,讓情感在交流中升華,一定能使課堂成為充滿智慧與激情的陣地,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