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明
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高考是伴隨著18歲成人禮到來的一份沉甸甸的禮物,既是命運的饋贈,也是挑戰(zhàn)。從我這個過來人的角度來看。高考是件不那么容易。但又并非難于上青天的事。
高考的不容易體現在其知識面廣,需要動用考生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運算能力以及記憶能力。幾乎是對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全面考量。除了考查學生,高考也是對家長、老師的考驗。別的不知道,反正我讀了三年高中,我爸媽都成了營養(yǎng)師和大廚。
但高考又不是很難,原因是高中三年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和復習,并且高考早已不再是那種十分苛刻的“精英選拔”,大學甚至可以說是“普及教育”了。因此高考的考題已經回歸基礎知識和運算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全國卷,難度系數已經很低。基本上不會遇到偏題怪題。
對于高中學習。我們或許應該用“艱巨但可以順利完成”來形容。
首先。很多同學需要擺正心態(tài)。
有的人初中前兩年過得渾渾噩噩。第三年通過奮起直追,再加上有一股子聰明勁兒,居然考到重點高中,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我的好哥們海馬初中時暗暗喜歡他的女同桌,他初一、初二是個“不學無術”的人。到了初三突然意識到再不努力就和喜歡的女生背道而馳了,遂奮發(fā)圖強,經過一年的頭懸梁錐刺股,終于如愿和同桌上了同一個高中。嘗過一次甜頭后。他認為高中學習也可效仿初中時的策略——前兩年逍遙自在開開心心地過。第三年努力一把就可以了。結果,他的確開開心心地度過了高一、高二,但到了高三,拼了命也沒騰飛起來,最終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當然也錯過了一直腳踏實地的女生。
類似海馬這種想法是萬萬要不得的,高中與初中真的很不一樣,高中的知識不論難度還是深度都有很大的增加,如果想用最后一年來打速戰(zhàn)速決的殲滅戰(zhàn)。結果通常就是自己被滅掉了。就像打游戲開始的時候光看別人如何浴血奮戰(zhàn)。等自己準備開掛時居然一個槍子過來就玩完了,想想就捶胸頓足,但也無濟于事。
擺正了心態(tài)后,就需要合理利用時間,除了課堂上要提高效率,課后的時間也要充分利用好。順便說一句,課堂上保持高效的方法就是記筆記,老師說什么就記什么,尤其是老師講新課的時候,記得越詳細越好,等高三復習的時候你會感謝當時那個奮筆疾書、一絲不茍的自己。
課后的時間有兩種。狹義的課后時間,就是下課后的時間,此時需要趁熱打鐵,上課沒聽j董的立刻去找老師問明白。老師給其他同學解答問題時也要認真聽。以便查漏補缺。
廣義的課后時間泛指自習時間、寫作業(yè)的時間等。學習方式上,從被動灌輸變成了主動學習。如果說在學校聽課是陣地戰(zhàn),那課后時間的學習就是運動戰(zhàn)、進攻戰(zhàn),也是學習戰(zhàn)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利用好課后時間是打贏高考這場戰(zhàn)役的關鍵因素。
同時,要學會對碎片時間的管理利用,也就是所謂的打好游擊戰(zhàn)。吃早餐的時間,坐車上下學的時間。各種無所事事的等待時間——這些零碎的時間實際上加起來數量是很可觀的。在這些碎片時間中,你可以提高英語聽力,背誦英文單詞、語文詩詞,看看化學方程式之類的。
其次,在高中學習中,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也要有足夠的信心。有些同學總是認為自己英語、數學、物理等是怎么學也學不好了,久而久之看到自己弱勢的學科就頭大,更沒法靜下心來好好學習,長此以往惡性循環(huán),最終高考失利不可避免。要知道,高中的知識還是非?;A的,只要一個人智商合格,是不會存在某一科怎么都學不會的情況。因此,如果你偏科嚴重,請先從心理上找找原因。
信心不足同樣也是知識掌握不牢固的體現。有些同學學習的時候囫圇吞棗,了解個大概就覺得自己會了,或者邊看答案邊做題,還以為自己正確率很高??墒情L此以往。這類人考試時會發(fā)現知識點不能靈活運用,答題時猶猶豫豫,對于自己是否正確拿不定主意,還容易丟三落四。考完自我反思的時候就以為自己是信心不足(寫答案猶猶豫豫),粗心(寫錯公式,少考慮一個條件),實際上這些都是由于知識掌握不牢固導致的。有此類問題的同學請好好面壁反思下。
正是因為高中學習是場持久戰(zhàn),因此切記不可以打消耗戰(zhàn)。消耗戰(zhàn)耗的是自己的體力、精力和時間,對提高學習成績作用甚微,有時候甚至會起反作用。一定要對低效的學習說不。何為低效的學習?就是明明很勞累,依然開啟刷題模式;明明困得直點頭,依然堅持背書;下課坐在座位上埋頭苦學;體育課謊稱拉肚子躲在角落里做“五三”??此品浅E?,實際上我告訴你:根本沒用!
適當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保證大腦的高效運轉,適量的體育運動更是壓力的宣泄和身心的放松,能讓你以充沛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這點男生比女生做得好,女生一般來說更努力一些,特別喜歡用無休止的學習壓榨自己所有時間,男生沒事喜歡打打球甚至每次大考結束組團娛樂一下,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為下一輪緊張的學習做準備。
總結成一碗“雞湯”就是:看上去很努力的,實際上并不一定有好結果。
在我看來,對于高一、高二的同學來說,上來就開啟學霸模式,每天嚴陣以待,挑燈夜讀,時時刻刻充滿危機感,是過猶不及,是矯枉過正。畢竟我們有三年的時間準備,學習應該是循序漸進逐漸加壓的過程,如果跑前熱身就整得跟最后沖剌一樣,等真沖刺的時候很可能就后勁不足了,產生厭學、學不進去、壓力過大、效率下降等負面情況,由此越學越倒退,導致自我懷疑,自我施壓,嚴重者會產生心理問題。
最后提一下,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點和考點外,同學們還應有充分的課外閱讀和對課外延伸知識的了解,比如你們此時讀的《中學生百科》就很不錯。就算從急功近利的角度來講,充分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作文水平肯定是大有裨益的,而多了解課外延伸知識會使你在考試時有種心理上的優(yōu)勢和自信,尤其是碰到新穎的題型時不會自亂陣腳,甚至某道考題的引子就是你了解過的某個延伸知識點哦。
所以若是能打好高中三年的持久戰(zhàn),那同學們最后取得高考的成功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的學習!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