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培玉,閻瑩瑩,權 紅,蘭小中*
(西藏農牧學院a.食品科學學院;b.藥用植物研究中心;c.高原生態(tài)研究所,中國西藏林芝860000)
植物資源是中醫(yī)藥事業(yè)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也是國家重要戰(zhàn)略資源之一?;诘谒拇稳珖兴庂Y源普查,在西藏自治區(qū)開展野外調查,期間采集到草甸黃堇(Corydalis prattii Franch.)、纖細羽衣草(Alchemilla gracilis Opiz.)、長果茶藨子(Ribes stenocarpum Maxim.)和金陽美登木(Maytenus jinyangensis C.Y.Chang),通過查閱《中國植物志》、Flora of China、《西藏植物志》及相關資料對4種植物進行了核定,發(fā)現(xiàn)上述植物均為西藏首次發(fā)現(xiàn)物種。現(xiàn)對其予以描述和報道,憑證標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態(tài)研究所植物標本室(XZE)。
罌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屬,無毛草本。須根多數(shù)成簇,末端圓柱狀肉質增粗。莖分枝,上部具葉,下部裸露,基部線形?;~未見。莖生葉2~3枚,互生于莖上部,披針狀線形,銳尖,深綠色,具3條縱脈。總狀花序頂生,長3~7 cm,有10~25花。苞片最下部者3裂,其余披針形全緣?;ü4謮?花瓣黃色,雄蕊束長4~5 mm,花絲披針形。子房線形,胚珠數(shù)枚,排成2列,花柱比子房短,柱頭雙卵形。蒴果線狀長圓形,有4~6枚種子?;ü?~8月。
產四川西部,生于海拔(3 200~)4 000~4 600 m的灌叢下或草坡,模式標本采自康定[1],為西藏新記錄種。
2013年7月20日采自西藏自治區(qū)巴青縣江綿鄉(xiāng)歲日瑪村,生于灌叢下,該植物少見,采集人:西藏農牧學院普查隊,標本號:542429130720-128LY。
根據(jù)《西藏植物志》記載,西藏罌粟科紫堇屬有94種植物,在記載的物種中未有草甸黃堇[2]。野外調查發(fā)現(xiàn)草甸黃堇生境及海拔均與《中國植物志》記載相同。需要指出的是,記載產地四川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而巴青縣屬高原亞寒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但日照充足,此次發(fā)現(xiàn)豐富了該植物的分布區(qū)系。
薔薇科(Rosaceae)羽衣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葉片腎狀圓形,基部廣開為截形或微心形,兩面均被稀疏長柔毛,下面沿葉脈較密。葉柄長5~14 cm,密被開展長柔毛。托葉膜質,黃褐色,外被稀疏柔毛。傘房狀聚傘花序較稀疏,花梗長3~4 mm,無毛,萼筒基部稍下延無毛,副萼片比萼片短且外面均無毛。瘦果卵形,長約1~2 mm,先端稍鈍,光滑無毛。該種與羽衣草Alchemilla japonica Nakai et Hara極為近似,但該種花序較為稀疏,花梗與萼筒均光滑無毛,可以區(qū)別。
產山西、陜西、甘肅、新疆、四川等省區(qū),生于海拔1 700~3 500 m高山草原或疏密林下[3],為西藏新記錄種。
2013年7月25日采自西藏自治區(qū)丁青縣甘巖鄉(xiāng)仁慶庫,生于灌叢林下,該植物偶見,采集人:西藏農牧學院普查隊,標本號:5421251307250-64LY。
根據(jù)《西藏植物志》記載,西藏薔薇科有30個屬,但不包含羽衣草屬[4],該屬植物纖細羽衣草為此次新紀錄植物?!吨袊参镏尽酚涊d該植物生于高山草原或疏密林下,海拔1 700~3 500 m,此次發(fā)現(xiàn)地為丁青縣,生境地為灌叢,海拔4 287.4 m。丁青縣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東北部,昌都西部,東鄰類烏齊縣,西連那曲地區(qū)巴青縣、索縣,南與洛隆縣、邊壩縣相接,北接青海省雜多縣、囊謙縣。青海省屬高原大陸氣候,且由于青海省與西藏的過渡帶形成時間較短,推測之前未采集到該植物。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茶藨子屬,落葉灌木。老枝灰色或灰褐色,小枝棕色,在葉下部的節(jié)上具粗壯刺;葉近圓形或寬卵圓形,不育枝上的葉較大,基部截形至近心臟形,兩面均被柔毛,邊緣具粗鈍鋸齒;葉柄具柔毛和稀疏腺毛?;▋尚?2~3朵組成短總狀花序或單生于葉腋;花序軸無毛或具疏腺毛;花梗無毛,稀疏生短腺毛;苞片成對生于花梗節(jié)上,寬卵圓形,邊緣有疏腺毛,具3脈;花萼淺綠色或綠褐色,外面無毛;萼筒鐘形,萼片舌形或長圓形,先端圓鈍;花瓣長圓形或舌形,先端圓鈍,白色;雄蕊稍長或幾與花瓣近等長,花絲白色,花藥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伸出花瓣;子房長圓形,無毛;花柱長于雄蕊,無毛。果實長圓形,淺綠色有紅暈或紅色,無毛?;ㄆ?~6月,果期7~8月。
產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生于海拔2 300~3 300 m山坡灌叢、云杉林和雜木林下或山溝中,模式標本采自甘肅[5],為西藏新記錄種。
2013年7月26日采自西藏自治區(qū)丁青縣甘巖鄉(xiāng)董機勇龍,生于山坡灌叢中,該植物少見,標本號:542125130726142LY,采集人:西藏農牧學院普查隊。
根據(jù)《西藏植物志》記載,西藏虎耳草科茶藨子屬有8種植物,但長果茶藨子不在其內[6]。此次報道的長果茶藨子的生境地與海拔均與《中國植物志》記載有所不同?!吨袊参镏尽酚涊d該植物生于山坡灌叢、云杉林和雜木林下或山溝中,海拔2 300~3 300 m,模式標本采自甘肅。此次在丁青縣發(fā)現(xiàn)的該植物生于山坡灌叢,海拔3 942.4 m。由于芒康縣與四川巴塘縣相接,該過渡帶形成時間較短,推測之前未采集到該植物。
茶藨子屬為漿果植物,果實富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味酸、性溫,對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保健治療作用[7]。此次在西藏自治區(qū)丁青縣發(fā)現(xiàn)了長果茶藨子,為研究茶藨子屬植物藥理藥性提供了更多的野生資源。
衛(wèi)矛科(Celastraceae)美登木屬,灌木。多刺,刺長直。葉近革質,闊倒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先端圓闊,偶有極淺內凹或急尖,基部近圓形,闊楔形或楔形,邊緣有明顯圓齒或鈍鋸齒;葉柄極短。聚傘花序;花序梗細短,分枝及小苞片均細小,三角披針形;花白色,小;花萼三角卵形;花瓣長方卵形;雄蕊與子房近等高;子房無花柱,柱頭3裂。蒴果熟時粉紅色,3裂。種子未熟時長方橢圓狀,棕色。
圖1 西藏4種新記錄植物A~C:草甸黃堇;D~F:纖細羽衣草;G~I:長果茶藨子;J~L:金陽美登木。Fig.1 Four new records of plants in TibetA~C:Corydalis prattii Franch.;D~F:Alchemilla gracilis Opiz.;G~I:Ribes stenocarpum Maxim.;J~L:Maytenus jinyangensis C.Y.Chang.
產于四川西南端和云南,生長于山坡林地邊緣,模式標本采自四川金陽[8],為西藏新記錄種。
2013年6月1日采自西藏自治區(qū)察隅縣古玉鄉(xiāng),生于闊葉林緣,該植物少見,采集人:西藏農牧學院普查隊,標本號:542626130601058LY。
美登木屬植物含有美登素(maytansine)、美登普林(maytanprine)和美登布丁(maytanbutine)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抗菌消炎的作用。據(jù)報道國內對美登木屬植物的研究集中在云南美登木、刺茶美登木等少數(shù)幾種[9],此次在西藏自治區(qū)察隅縣發(fā)現(xiàn)了金陽美登木,為美登木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和藥理作用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野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