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雯
摘 要:明清時期的晉商是當時中國勢力最大的商幫,其經營項目之多,活動范圍之廣超乎想象。茶葉更是一度成為支撐晉商馳騁國內外市場獲取巨大利潤的大宗商品。然而山西本地卻并不產茶葉,這恰恰與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國際貿易發(fā)生原因的資源享賦理論相悖。本文對晉商茶幫何以能夠借助其他地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獲得高額利潤進行研究以期得出一些有意義的結論。
關鍵詞:晉商;茶葉貿易;資源稟賦
明清時期的晉商是當時中國勢力最大的商幫,居全國“十大商幫”之首。晉商的足跡遍及天下,經營行業(yè)之廣超乎想象?;顒臃秶臄U大導致晉商經營項目亦不斷增多,甚至有“上自綢緞,下至蔥蒜,無所不包”的說法。有些行業(yè)甚至為其所壟斷,晉商的信譽超過中國任何一個商幫。
一、晉商經營茶葉貿易的原因
雖然晉商的經營項目幾乎“無所不包”,但在明清晉商的經營活動中,茶葉貿易一度是支撐其馳騁商場贏得國內外市場和巨大利潤的大宗商品。令人稱奇的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山西本地并不產茶葉,但晉商把茶葉從福建的武夷山、湖南安化等地長途販運至恰克圖卻獲得了暴利,這恰恰與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國際貿易發(fā)生原因的資源享賦理論相悖。
作為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資源稟賦理論主要從供給角度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貿易發(fā)生的原因。這個理論最大的貢獻之一是提出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根據一國的資源和經濟情況分析其貿易結構。從理論上講,晉商的茶葉貿易現象應該同樣可以用資源稟賦理論來解釋,然而現實卻與其相悖。
道路交通的閉塞導致山西本地密集使用生產要素的商品在周邊地區(qū)具有相對優(yōu)勢,從而獲得了良好的銷路。但是從整體而言,對于真正具有絕對競爭力的對外輸出產品,明清時期的山西還是處于非常缺乏的狀態(tài)。比如山西最缺乏生產要素的商品主要是糧食,所以在較大程度上當時具有相對優(yōu)勢的對外輸出商品都用來交換了糧食。然而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糧食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進一步說,明清時期的山西在能拉動本地經濟發(fā)展的奢侈品的生產上基本上沒有優(yōu)勢。由此可知,本地資源稟賦不能有效拉動經濟快速增長是晉商選擇外省資源作為對外貿易商品的內在原因之一。作為18世紀歐洲日常消費的奢侈品,茶葉自然而然成為諳熟北路貿易的山西商人追逐利潤的首選。
二、晉商經營茶葉貿易成功的因素
假如從資源稟賦理論的研究視角分析,在茶葉貿易方面,明清時期的晉商不僅沒有資源優(yōu)勢反而處于劣勢的地位。那么晉商茶幫何以能夠借助其他地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獲得高額利潤呢?本文認為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具有豐富的謀略和經驗
在經營的過程中,富有謀略的晉商總結了很多盈利的經驗。比較鮮明的例子就是,晉商以薄利多銷的理念為核心獲得了快速的貨幣與貨物周轉。具體來說,晉商的貨價比歐洲商貨價要大概少10%-12%。如1863年從買賣城到伊爾庫茨克的兩位晉商,因為他們的貨物要比俄羅斯葉夫莫夫的中國商店貨物便宜,從而獲得了伊爾庫茨克人的高度滿意。就這樣晉商憑借著微薄的利潤迅速占領市場,在19世紀90年代快速擴大了經營范圍從而攫取了高額利潤。
(二)積極尋找貨源自創(chuàng)品牌
山西長裕莊茶莊所特有的“紅梅牌磚茶”久負盛名。甚至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批來到中國的俄羅斯客商攜帶的采購商品清單中仍然對“紅梅牌磚茶”念念不忘。據記載,磚茶始于光緒年間的湘鄂邊境,是由山西商人開始制造的。磚茶是一種特別的產品形態(tài),是晉商為了方便流通而自主設計自主加工的創(chuàng)新之作。更令人稱奇得是,每塊磚茶上都貼著專屬于晉商的商標,并且配有由晉商監(jiān)制的字樣。顯然易見,在茶葉的生產制造過程中,晉商已經開始走積極創(chuàng)新的道路,并且自創(chuàng)品牌保持自身的獨特性以獲得壟斷優(yōu)勢。
(三)獨特貿易形式——駝幫運輸
晉商在茶葉貿易活動中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原因是采用了駝幫運輸這種獨特的貿易方式。作為沙漠之舟,駱駝速度快,馱量大,食草鹽,且耐饑渴。這些特點使得駱駝比牛馬更合適作為遠途貿易的運輸工具。在運輸茶葉的過程中,晉商還將駱駝組織為“隊”和“房”,這種形式更加便于指揮。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晉商的經營頭腦和豐富的貿易經驗。
綜上,晉商雖然并不具備經營茶葉貿易的資源稟賦優(yōu)勢,但卻能靈活得根據市場的需求將劣勢變?yōu)閮?yōu)勢,化被動為主動。
結語
縱觀明清晉商茶葉貿易成功的原因,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晉商能夠勇于突破古代中國長期以來“重農輕商”的傳統(tǒng)觀念,憑借準確的經營策略積極開拓市場從事對外貿易,是晉商能夠成功的首要條件;晉商能夠勇于創(chuàng)新,首創(chuàng)自主品牌保持競爭優(yōu)勢是晉商能夠立足商界、聞名天下的重要法寶;晉商勇于利用外省的資源來積極從事遠途貿易靈活得迎合北方蒙古族和俄羅斯的市場需求,主動到南方去販茶,機智得運用駝幫運輸這種特別的貿易方式主宰北路的茶葉貿易,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是晉商成功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 陶德臣.“晉商與西北茶葉貿易”[J].安徽史學.1997(3):22-27.
[2] 李三謀,張? 衛(wèi).晚清晉商與茶文化[J].清史研究,2001(1):53-56.
[3] 莊國土.從閩北到莫斯科的茶葉之路[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42-45.
[4] 王? 璐,劉建生.“試析清代晉商的經營方式、利潤和績效”[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3):33-37.
[5] [美]俄? 林.區(qū)間貿易與國際貿易[M].哈佛大學出版社,1933.
[6] 山西通志,第三十卷(金融志),責任編輯:范仲康、李肇翔,中華書局出版,北京,1991年
[7] 中外舊約章匯編,主編王鐵崖,第一冊,三聯書店出版社,北京,1982年
[8] [清]小方壺興地叢鈔,王錫祺輯,第三、四冊,西泠印社
[9] [清]光緒朝東錄,編纂朱壽明,中華書局出版,北京,1984年
[10] 旅蒙商大盛魁,內蒙古文史資料第十二輯,內蒙古自治區(qū)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內蒙古文史書店,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