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旺來
摘 要:政治價值觀是農民價值觀重要的有機構成之一,是農民政治參與的內在驅動力。農民政治價值觀對于農民參與并實現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具有重大意義。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給農民政治價值觀的培育和塑造帶來正反雙重影響。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發(fā)揮新媒體對農民政治價值觀培育的積極影響,克服消極影響,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現。
關鍵詞:鄉(xiāng)村振興;新媒體;農民;政治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D42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2 — 0071 — 03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明確提出“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倍挚傄?。說明鄉(xiāng)村振興不是某一領域或者方面的振興,而是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等維度的全面振興。政治價值觀是一種對個人影響更基礎、更深遠、更持久的力量,正確的政治價值觀能夠為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目標提供精神支柱、智慧支撐和道德涵養(yǎng)?;诰W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微信、微博、數字電視等為載體的新媒體迅猛的由城市向農村擴散、滲透,基本實現對農村的全覆蓋,近些年成為影響農民政治價值觀的主要因素之一。把握新媒體的內涵和特征對農民政治價值觀的影響,探尋新媒體塑造農民主流政治價值觀的方式,更大程度地發(fā)揮新媒體對農民政治價值觀的積極影響,更好地引導農民樹立正確地政治價值觀,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現提供內在動力,推動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政治價值觀”的內涵及其與“新媒體”的關系
政治價值觀是價值觀的有機構成之一,是公民參與政治的內在驅動力。政治價值觀具體是指社會個人對政治現象、政治制度等的看法和觀點,包括評價某種政治系統(tǒng)、政治活動的標準,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價值體系和行動邏輯。“政治價值觀主要通過其政治價值判斷和政治行為選擇體現出來。”〔1〕農民政治價值觀是指農民對所處社會的政治活動和政治現象的基本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作出的基本評價和價值取向。
政治價值觀會受到政治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而新媒體對當前政治文化環(huán)境塑造是一把“雙刃劍”。筆者認為,新媒體發(fā)展與農民政治價值觀是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首先,農民對新媒體平臺的負面內容鑒別能力有限,新媒體負面信息對農民政治價值觀的培育有著消極影響,兩者存在對立的方面。其次,在新時代網絡技術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政府管理部門廣泛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有目的和有計劃地開展農民政治價值觀的培育活動,將新媒體發(fā)展與農民政治價值觀培育統(tǒng)一于鄉(xiāng)村振興和全面發(fā)展的進程之中。
二、新媒體對農民政治價值觀的雙重影響
(一)積極影響
1.擴展農民主流政治信息來源,提高農民對政治的關注度
近些年,我國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愈來愈完善,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以微信、微博、數字電視等為載體的新媒體得以快速“下鄉(xiāng)”。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guī)模為2.09億。而根據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數據,2017年末我國農村人口為5.7661萬人。由此可見,我國農村網民占農民人口比約為36.22%。應用APP、網站等新媒體平臺使農民能高效迅速的與外界互通,了解國內外時政大事。農民獲取政治信息的渠道增多,獲取的難度降低,利于激發(fā)農民的政治主人翁意識,提高農民與政治事件或現象接觸的廣度和深度。
農民是關心國家政治的重要群體,國家時事政治的變動關系著農民自身利益變化。國家民生類等政策的變動,如農村土地流轉、社會保障、合作醫(yī)療、子女教育等重大政治熱點問題,都會是農民日常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新媒體的發(fā)展,將農民獲取政治類信息更加便捷化,這有利于農民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關注興趣和關注程度。
2.提高農民的政治認同,加深農民對農村相關政策的理解
農民對我們的國家、政黨是否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認識,對國家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的理解,對國家各方面建設前進方向的認知,對其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觀有重大影響。如今,國家重要事件和新的政策措施,農民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加以關注和了解,如農民通過人民日報、政事兒、中國青年報等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消息,閱讀兩會信息和相關解讀文章。其中,與農業(yè)、農村和農民相關的政策變化,往往成為農民討論交流的議題。在此過程中,農民自覺形成和加深對國家事件和政策的認識、理解,提高自身政治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政治價值觀,農民對政府、國家的認同感、支持度會進一步增加。
3.提升農民政治參與深度,培育農民主流政治價值觀
通過新媒體參與政治活動,可以豐富農民參與政治的方式,擴展政治參與內容,提升政治參與的深度,引導農民在政治實踐中樹立主流政治價值觀。
第一,農民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關注家鄉(xiāng)選舉活動,了解候選人信息和選舉進展,并利用新媒體平臺與家人溝通進行民主選舉投票,或者直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民主選舉,選出優(yōu)秀的村兩委班子。第二,村委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搭建交流平臺,對村委會或居委會重大事務進行征求意見,了解農民群體的需求,進行民主決策。第三,通過新媒體平臺,村委委或居委會相關事務傳達更加方便,對于農民之間存在的矛盾糾紛可以及時發(fā)現,多方了解,及時化解矛盾;對農民不能理解的政策,可以及時進行政策解讀,增強其對政策的認同度。第四,通過查看相關的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app等新媒體平臺,對政府決策或政府行為進行民主監(jiān)督。
(二)消極影響
1.新媒體平臺建設不完善,信息接收混亂
現階段我國新媒體發(fā)展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對農民政治價值觀的引導作用不強。從數量上看,國家層面的新媒體平臺要多于地方層面的新媒體平臺,政府的各部門基本都有發(fā)布信息的新媒體平臺,而地方政府的新媒體平臺地參差不齊。從質量上來看,沿海地區(qū)相關政府部門搭建的新媒體平臺比內地同級別新媒體平臺內容更豐富,發(fā)布內容的質量相對更高。
新媒體平臺建設的不完善,導致農民信息接收的混亂。農民會接收到來自不同級別政府的信息,其傳遞的價值觀念一般具有正面性,對農民政治價值觀培育具有積極作用,但不可避免地會缺乏條理性,農民政治價值觀的培育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
2.新媒體負面消息弱化對農民主流政治價值觀的塑造
“網絡本身是一個沒有任何中心與權威的系統(tǒng)”?!?〕每一個新媒體用戶都有相對平等的發(fā)言權利,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擁有自己的立場。在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形勢下,新媒體平臺日益成為代表不同思想的政治力量較量的隱形陣地。
西方國家或其他別有用心的敵對勢力借用新媒體,散布不良信息,擾亂農民群體的價值觀念,容易使農民對政治價值觀念的認知出現偏差。面對來自新媒體平臺的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相悖的信息和刻意抹黑黨和國家的言論等負面消息,如丑化國家領導人形象、抹黑時代英雄人物,惡意揣測時政事件、改編民族歷史等。這些負面消息對農民主流政治價值觀形成侵蝕作用,其理想信念容易發(fā)生偏差,使農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產生質疑。
3.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形成沖擊,影響黨組織發(fā)揮引領作用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3〕村支委是黨的基層組織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擔負農民思想引領的重大責任,保證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取得農民的思想共識,齊心聚力,為美好鄉(xiāng)村建設凝聚力量。
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使傳統(tǒng)的農村基層黨建方式受到一定挑戰(zhàn)。新媒體平臺上各式各樣的信息的傳播,導致價值觀的多元化發(fā)展,農民政治價值觀培育工作的難度增大。傳統(tǒng)的基層黨組織對農民進行政治價值觀的培育時,往往會通過會議或口頭等形式傳達,在新媒體形勢下,如若不能跟上時代潮流,采取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方式,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將會被削弱。
三、加強新媒體對農民政治價值觀引導的對策
(一)搭建基層黨建平臺,強化農村黨員政治學習
農村黨員是農民群體中的優(yōu)秀代表,其政治價值觀可以在農民群體中發(fā)揮積極作用。黨組織可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宣傳重大方針政策,引導社會成員關注政治,進行政治學習。但是,目前基層黨建平臺建設不夠完善,農村黨員學習資源較為匱乏,且農村黨員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又缺乏一定的政治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農村黨員的政治價值觀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鞏固和提高。因此,搭建基層黨建網站,強化農村黨員政治學習十分有必要。
可在縣級黨委建立黨建平臺,將農村黨員納入學習對象范圍,進行周期學習,可適當規(guī)定學習任務,完成任務者可以有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開辟話題討論專區(qū),安排人員進行專業(yè)答疑,解決農村黨員在理論學習和現實生活中的疑問和困難。學習的內容包括黨政理論、國家時政、農村政策等。從政黨、國家、政府、社會等各個維度,培育農村黨員正確的政治價值觀念。
(二)推出貼近農民生活健康的新媒體作品,豐富農民政治文化生活
“政黨在宣傳政治思想時,應注重滲透性而非灌輸性?!薄?〕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建設和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打造符合時代特色的、農民喜聞樂見的主流文化作品,讓更多的農民在潛移默化中接收主流政治價值觀念。如《你好中國》、《中國之路》系列作品,通過紀錄片的方式,呈現黨和國家在各個方面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中國記憶》、《中國詩詞大會》系列作品,推動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凝聚民族力量,將一些政治意向根植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農民是城市和農村發(fā)展的推進者和貢獻者,能夠切實感受到社會發(fā)展、國家進步的脈搏。這些健康向上的新媒體作品,貼近農民的生活,他們能夠有深切的感受,這樣也會更易于接受我國的政黨理念和國家制度、政策。
(三)培養(yǎng)農民網絡意見領袖,引導農民網絡行為
意見領袖,是指某些專長于理論見解的非正式“領導”,通過向人們提供建議和解釋,改變大眾思想和影響大眾行為?!?〕農民網絡意見領袖則是指活躍于網絡的農民意見領袖,通過新媒體網絡,對時事或某些熱點新聞進行解讀或者發(fā)表言論,形成一定的輿論影響,得到農民群體的認同。農民網絡意見領袖對于引導農民網絡行為,樹立對黨、政府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形成正確的政治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
培養(yǎng)農民網絡意見領袖,首先,要營造健康的網絡文化環(huán)境,網絡文化環(huán)境是培育意見領袖的土壤,土壤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培育的結果。對發(fā)布不恰當或者違法言論、圖片、視頻的傳播者,要及時進行處理,保持網絡環(huán)境氣正風清。其次,政府要精準識別農民意見領袖,并進行系統(tǒng)而全面的培訓。要發(fā)掘農民群體中擁護黨的領導,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號召力的農民個體,提高他們獲取相關政治信息的能力,培育責任意識、大局觀念和整體素質。最后,要建立動態(tài)評估機制,加強宣傳。要肯定農民網絡意見領袖的工作,組織開展評優(yōu)評先活動,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并在合適時機對農民網絡意見領袖進行宣傳,進一步擴大他們的輿論引導影響力。
(四)規(guī)范新媒體平臺內容,加強對農民思想輿論監(jiān)督
我國雖然早在2000年9月就頒布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加強對網絡行為監(jiān)管,但是新媒體平臺仍然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的內容,對新媒體的使用者帶來思想上的強烈沖擊。新媒體工作人員多數在技術層面熟練,但是個人對政治信息的辨別能力有限,政治意識不強,信息篩選力度不夠,不能從根本上排除不健康信息。
規(guī)范新媒體平臺,要加強網警的執(zhí)法力度和報警平臺的宣傳力度,及時發(fā)現違法行為并進行處理;做好新媒體平臺的監(jiān)督與溝通工作,讓新媒體平臺管理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在平臺上的傳播;完善網絡違法信息和違法行為舉報渠道,讓農民個體能夠發(fā)揮主人翁精神,為清朗新媒體網絡平臺內容貢獻個人力量。當出現農民群體性事件,新媒體傳播有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內容相悖的信息時,不能一味地強制刪除、輿論壓制,要做好輿論應急管理工作,打好輿論反擊戰(zhàn);針對不當信息有理有據進行回應,引導農民自主思考,允許進行觀點辯論;一味地刪除、回避,則只會讓事實越來越撲朔迷離,讓農民無所適從,思想根基受到動搖。
〔參 考 文 獻〕
〔1〕劉華才,黃紅發(fā),黃頌,左建橋.“全球化”影響下我國政治價值觀的建構及其特征〔J〕.江西社會科學,2006,(03):117-122.
〔2〕張紅薇.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負面影響及構建策略〔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03):44-47.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EB/OL〕.人民網,2017-10-27.
〔4〕徐方平,范夢悅.通識教育視角下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J〕.通識教育研究,2017,(01):28-35.
〔5〕歐庭宇.新生代農民工“網絡意見領袖”的培育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7,(01):64-68.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