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玲
所謂“粗放”式習作練筆,是指教師立足教材,圍繞每一次習作訓練的重點,除了完成教學建議中規(guī)定的一次習作訓練外,另外指導學生開展多次滾動式的練筆活動。這些練筆可直接寫在散頁的作文紙上,教師收集整理好之后隨身攜帶,利用工作、生活的零散時間,進行粗線條的、靈活多樣的批閱完善、反饋指導,或組織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修改活動?!按址拧笔搅曌骶毠P,要著重處理好整合習作時間、圍繞重點多練、明確批閱要求、評價主體多元和創(chuàng)新反饋形式等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整合課時,保證練筆時間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小學中高年級習作訓練每學期八次。其實,學生習作能力的真正形成需要經過多次的、反復的練習,絕不是一個學期的這八次練筆就能一蹴而就的。但增加練筆的次數(shù),就意味著必須合理安排練筆時間,既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要有效地保證學期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比珖囗椪n改實驗的成果表明:立足實際,因需制宜,對教材例子中的文本進行有機整合,壓縮課時,加大讀寫練習的量,是完全可能的。山東省的“海量閱讀”實驗、“語文拓展學習”課題組的“主題單元”等實驗,都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通過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和探索,我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立足“師”情,結合“學”情,靈活機動,從整體著手,對教材的教學內容、教學時間進行整合,調整既定的課時安排,合理壓縮本學期的總課時數(shù),保證每個教學單元至少省出兩個課時,用于本單元習作主題的拓展練習。
二、明確目標,增加練筆次數(shù)
每一個單元的習作訓練,教師都要組織比較細致的習作前指導,在習作前指導中,學生已經基本明了和掌握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第一次習作練筆,經過教師的批改指導后,學生很清楚自己的習作有哪些方面已經符合基本要求,有哪些亮點,還存在哪些問題,在今后的練習中應如何改進和完善。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本次習作的目標要求,特別是要結合第一次練筆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課時整合后的教學時間,有針對l生地進行第二、第三次滾動式的習作訓練,直至學生對本次習作有很好的把握,語言表達能力和整體習作水平在循序漸進中獲得提高。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起,每冊都安排了一個習作單元。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提示是: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搜集資料,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紹清楚。教材中共有《太陽》和《松鼠》兩篇課文,接著是起支架作用的兩篇習作例文:《鯨》和《風向袋的制作》。課后是本單元的習作訓練要求,習作要求中明確指出了說明文訓練的幾個注意點:寫清楚事物的主要特點;試著用上恰當?shù)恼f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紹事物的不同方面。我們以教學《太陽》一文為例來加以說明。
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習作訓練要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課文主要寫清楚了太陽“遠、大、熱”的主要特點,以及太陽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接著,結合具體的語句,如“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等,讓學生清楚在介紹太陽時,課文主要采用了列數(shù)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得抽象的科普知識變得具體、通俗、明了,并通過朗讀課文,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具體可感。這樣,太陽的特點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讓學生懂得課文分為七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并介紹了太陽與我們的密切關系,雨、雪和風的形成,以及太陽光具有殺菌作用。課文最后一段高度概括全文:沒有太陽,就沒有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樣的教學目標指向,清晰地關注了習作單元訓練的三個注意點。
學以為耕,文以為獲。教學中,我們要巧妙地把“寫”融進課堂、融進課后,要立足語文學科本單元本體性的目標,即習作訓練,讓學生扎實地經歷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教師要根據(jù)從課文中習得的寫作方法,結合課后的習作要求,對學生進行“介紹一種事物”的習作練習。題目可以是表格中提供的,也可以自行擬定。本著習得方法、實踐運用、反復鞏固、形成技能的原則,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完成二至三篇習作練筆。
三、圈點畫注,粗放批閱修改
美國作家柯德威爾說過:“好作品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北磉_的就是“文章不厭百回改”的意思。一篇真正的佳作,需要經過反反復復、苦心孤詣的修改才能完成。常規(guī)的習作教學中,一般是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習作實際,給出有針對性的批改建議,然后把習作本發(fā)回給學生,要求學生對照教師的批改建議再作自主修改。事實上,大多數(shù)學生在拿到教師的批改建議后,只是快速地掃一眼便置之一旁,他們更多的是關注教師給出的分數(shù)或是等級。因此,學生的自主修改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這里所說的粗放批閱,主要是針對教師的批改而言。筆者的觀點是:一個單元第二次、第三次習作的練筆,教師不必要求學生刻板地重復“第一次”的習作流程,即“寫好初稿—認真修改—謄抄上本—等候教師精批”,而是要求師生在共同總結、梳理第一次習作情況的基礎上,根據(jù)選材確定中心,選定文題,列好提綱,學生直接在散頁的作文紙上練筆,用一堂課的時間完成。因為是單頁作文紙,集中在一起分量也有限。教師集中收齊學生的作業(yè)后,放進手包隨身攜帶,利用零散的時間快速瀏覽批閱。
教師的批閱宜粗不宜細,體現(xiàn)粗放式、抓重點。要從宏觀上對習作的中心、選題、結構、層次、語言等方面進行把握,不必對習作精批細改,不必對習作的細枝末節(jié)過分關注,不必糾結于習作的標點、錯字等問題。教師的批注重在發(fā)現(xiàn)習作的亮點,多總結值得肯定和借鑒之處,比如主題的健康向上、選題的獨具匠心、層次的清楚明晰、開頭或結尾的不同凡響、語句的生動傳神等。
四、多元互批,螺旋穩(wěn)步上升
葉圣陶曾說:“學生作文要有進步,自然練習越多越好。單管練習,不給批改,學生就如冥行摸索,進步與否還是不可知,那自然要批改?!薄按址攀健绷曌饔柧毷蔷o扣單元習作訓練目標,為加大訓練的量而進行多次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習作練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習作可以先由教師粗放批閱,也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批互改。
自讀自改。教師可要求學生小聲或不出聲地念自己的習作,念得順暢,說明語言流暢、妥帖。反之,若是念得不順暢,就說明語言表達有問題,需要修改。這樣,學生邊念邊針對習作中的亮點和不足進行自主批改,在完善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信,張揚個性,激發(fā)動力,習得方法,提升能力。
學生的自主批改,一方面要分析、品味教師在宏觀層面的圈注,另一方面主要是自己從微觀層面對習作進行改進,即從遣詞造句的準確性、語句表達的流暢性和優(yōu)美的程度、標點符號運用的正確性、書寫的美觀程度等方面去斟酌、增補或刪減。
選人邀改。每個班級都會有一些習作水平較高的同學,是大家公認的“習作達人”。教師可鼓勵學生選出各自心目中的“習作達人”,誠邀他幫助修改。雖然長于寫作的同學被邀改后的壓力會比較大,但同時他們心中也會有一種被廣泛認可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在被邀幫改的過程中,他們自身的習作動力會得到激發(fā),習作水平也會得到提升。通過邀改,同學之間加深了友誼,增進了情感,更有助于班級形成團結互助、奮發(fā)向上的學習氛圍。
互閱互改?;ラ喕ジ囊话闶侵竿乐g的交換閱讀、修改,因其便于實施,所以也常常被采用。一般情況下,在教師粗放批閱之后,由同桌之間相互閱讀、精心修改,寫下評改建議。當然,也可以隨機發(fā)放作文本,在全班范圍內互閱互批。
總之,通過自改、邀改、互改等多種形式的批閱完善,每個學生對自己習作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都會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從而達到鞏固認知,肯定長處,激發(fā)信心,培養(yǎng)習作興趣,提升習作能力的目標。
南宋戴復古說過:“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毙薷奈恼率羌I心瀝血的事情,搜腸刮肚,煞費苦心。由于閱歷、知識面、習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性,小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畢竟有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采取豐富多樣的習作批改方式。在經常、反復的訓練中,逐步實現(xiàn)學生習作水平循序漸進、螺旋式的上升。
五、及時展示,注重鼓勵引導
習作的反饋、展示是習作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反饋,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總結本次訓練的目標和效果,清楚自己的收獲,發(fā)現(xiàn)不足,進一步思索今后改進的方向、途徑和策略。
習作反饋和展示主要指向優(yōu)秀習作,通過展示,讓全班學生共同欣賞、品味習作的成功之處,與自己的習作進行對照,從而產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學效果。對作者而言,則是一個自我展示、肯定自我、自我反思的契機。常用的習作反饋有以下幾種。
朗讀展示:選取優(yōu)秀習作,在全班通過大屏幕展示佳作,指名學生朗讀。朗讀者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老師或其他同學。
佳作園林:在教室的一角設置“佳作園林”,將優(yōu)秀習作的紙質稿集中展示出來,方便全班同學隨時品讀、揣摩、學習、借鑒。
美文傳閱:將優(yōu)選出的美文作者名單在全班公布,倡導全班同學傳閱、品讀,甚至倡導學生將美文帶回家,給自己的家長閱讀。若是建立了家長微信群,可將每期的佳作發(fā)送到家長微信群里,請家長共同閱讀、品評。
力作匯編:每個學期都將選出的部分優(yōu)秀習作打印出來,匯編成冊,作為班級的學習資料,供學生相互傳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毙W階段的習作訓練,要緊緊圍繞每學期、每單元的習作任務,科學指導學生立足文本,讀中悟寫,以讀導寫,在真實的任務驅動下,努力整合教學用時,保證練筆時間,增加練筆次數(shù),創(chuàng)新習作批改形式,在經常性的練筆實踐活動中,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穩(wěn)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