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摘要:課堂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比給學生問題讓學生解決更容易使課堂高效。因為提出問題首先需要思考。學生通過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再共同思考解決,這種課堂模式,不僅適用于初中語文的文言文,同樣適用于現(xiàn)代文的學習。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更有興趣地參與到課堂中,并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成為小老師,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更多的收獲。
關鍵詞:高效課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模式
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边@句話借用到高效課堂上,我們可以認為,要想課堂高效,提出一個問題和解決一個問題同樣重要。
傳統(tǒng)的課堂,我們更注重問題的解決,常常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探討解決??墒怯袝r候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并不一定是學生最關心的,也不明白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雖然有探討,有合作,但是可能學生并不是很感興趣,只是被動的去學習,跟著老師的步子向前走,至于走向何處,為什么走,他們是不知道的,這樣課堂上收獲的也就了了,有時候即使有收獲,達到了老師的要求,但是,對于學生自己來說印象也不是那么深刻。另外,老師一個人的思路難免受到局限,設計的問題和老師對課文的把握休戚相關,往往也存在片面性??墒牵绻@個問題是學生提出來的,一個班那么多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更多維,角度更廣。而且,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的問題可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思考,那么學生在爭論和探討中,學生可能會更感興趣,參與度可能會更高,收獲自然也就更高。
為什么要注重課堂上讓學生提出問題呢?如果課堂上的問題是老師設置好的,那么學生只要奔著這個問題去思考就行。而提出問題,就不只是知道或懂了某一個知識,而是首先是思考了,因為思考才會產(chǎn)生疑問。在課堂上,如果學生能勇于提出自己的問題,樂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就能愛上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這樣的課堂,更有可能是高效的,學生的收獲也會更多一些。
那我們應該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呢?
從初一剛入學,我就鼓勵學生在思考中提出問題。初中作為一個新的階段,一個新的開始,是一個創(chuàng)造新氛圍,形成新思維的好機會。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就貫徹了這樣一種學習模式:
學生自學——提出問題——學生解決——教師明確補充——回顧總結
這樣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置情境讓學生解決。然后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是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學生在小組中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小組里解決不了的,然后就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來,大家集思廣益,然后由老師梳理總結。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這時要注意,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間去解決提出的問題。當然對于學生共同的“模糊點”教師要及時抓住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引導,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如教學生《木蘭詩》,學生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存在很大的疑問,說怎么可能做得到呢?雖然這個問題不是老師備課中預設的問題,但是由于這個問題被一學生拋出來,立馬引起了許多孩子的興趣,那就索性讓孩子們?nèi)ビ懻摚矣谑窍茸寣W生說說自己的看法,然后孩子們就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然后我把學生分成兩派,一方提出木蘭作為女子遇到的問題,另一方站在木蘭的角度去回答對方的疑問,結果是孩子們理解了木蘭作為女孩子在軍隊需要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最終作出了很大的業(yè)績。也更好地體會出了木蘭的機敏,勇敢,和堅強。在講授《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時,學生就自己提出了質(zhì)疑,“把山移走,不會對當?shù)氐纳鷳B(tài)鏈造成破壞嗎?”這個問題我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放給學生去討論。最終學生理解了神話的實質(zhì)和該文的主旨。讓學生自己體驗通過思考獲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還在這個過程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在現(xiàn)代文的學習中,這種模式也是適應的。在學習八年級第二單元“人生情懷”時,整個單元,我大膽放給自學,根據(jù)自學情況提出問題。四篇課文中的四個人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哪個點印象最為深刻?怎么寫的?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后,以“我最敬佩的人物是___?”這個話題,學生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大討論。最后,我進行了點撥。當然,在探討中,學生觀點從課文出發(fā),更客觀,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經(jīng)過討論,學生不僅對這四個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于他們身上展現(xiàn)出的精神風貌有了感悟,還對傳記的寫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把握?,F(xiàn)代文的這種學習模式,尤其需要提出主問題來作為共同學習的突破口。這樣,學生學習得興趣就更濃厚,課堂的氣氛更為活躍,課堂效率也就更高。
當然,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并不是天馬行空,提什么都行。對有些不太著邊際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囊龑?。但是,對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應該以鼓勵為主,肯定學生問題的積極方面,引導學生向教學目標靠攏,這樣一節(jié)課才可能有更明確的問題和解決。有時候,偶爾也可以允許課外問題的提出。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孩子們的知識面,也能培養(yǎng)孩子愛思考的興趣。只要適時的引導再回到課堂上來就可以。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引導學生自覺地參加合作學習,并且要讓學生要努力轉變學習方法,要由被動聽轉到主動學,主動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參與中掌握知識,生成能力,從而真正實現(xiàn)了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更使學生們真正將知識記得多,記得準,記得牢,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展示自我,體驗成功,從而提升學習興趣,這樣學生的學習也會變得高效,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變得高效。同時,在這樣的模式下,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放得開,更好學會收得住。這中間要適時地引導,讓課堂效果朝著自己掌控的方向進行。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地進行專業(yè)學習,形成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文化修養(yǎng)。然后再專業(y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理論性思考,只有老師消化了理論的精髓并滲透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才能找到一種自己能夠輕松駕馭的,并且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