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萍
[摘 要]“習作例文”是習作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習作關系最為緊密。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 “想象”習作單元的習作例文的教學,教師要估準例文價值,以定位教學目標;要開發(fā)例文價值,設計教學內(nèi)容、環(huán)節(jié);要實現(xiàn)例文價值,為習作審題構思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習作例文的價值,讓學生愛上習作、掌握習作方法。
[關鍵詞]習作單元;習作例文;例文價值;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7-0004-04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冊安排了一個習作單元。三年級上冊是“觀察”習作單元,三年級下冊是“想象”習作單元。習作單元與普通單元不同,它以培養(yǎng)習作能力為核心目標,先安排兩篇精讀課文,再是“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隨后是兩篇習作例文,最后是單元習作。習作單元與普通單元的習作也不同,目的是讓學生在獲得充分感性和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升思維能力,掌握習作方法。
習作單元出現(xiàn)了教材從未有過的新課型——“習作例文”。習作例文作為單元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習作聯(lián)系最為緊密。習作例文教學的有效與否,直接關系到習作指導效率的高低。筆者在城區(qū)“想象”習作單元整組備課活動中,承擔了習作例文的教學任務。通過團隊磨課研討,對習作例文的教學有了一些心得,現(xiàn)與教師們分享交流。
一、找準定位,明確目標——估準例文價值
習作例文教學之難,難在“定位”。它既不是精讀課,也不是略讀課。它與習作不可分,又有自己獨立的任務。習作例文到底“教什么”,需要教師仔細研讀教材,進行綜合、細致的考量。
(一)“尺度”教材,知單元目標
習作例文的教學先要明確單元目標。單元目標的確定,要觀照教材序列,細讀篇章頁?;厮萁滩?,“想象”在一二年級就有滲透。但正式出現(xiàn)“想象”習作,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同為“想象”主題,兩次習作的共性和差異在哪兒呢?筆者進行了比對(表一)。
不難發(fā)現(xiàn),共性是“感受想象的神奇”,展開想象編故事。差異在于,上冊強調(diào)“童話”,更注重故事本身;下冊強調(diào)“想象”,更偏重想象力的訓練、培養(yǎng),故事只是水到渠后的產(chǎn)物。另外,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對習作的總體要求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信心”,對習作呈現(xiàn)出的結果,不宜做過高的要求。即“怎么寫”“寫得如何”不是本次習作的重點,“怎么想”,讓想象從“無意識”到“有法可循”才是重點??傊?,本單元習作重在“激發(fā)想象興趣,感受想象的神奇,訓練想象力,并在表達欲望的驅(qū)動下完成習作”。
(二)“寸量”內(nèi)部,明各自任務
習作例文的教學要明確單元內(nèi)各篇課文的教學任務。如前面所述,本單元重在培養(yǎng)“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一種思維能力,看不到摸不著。如何在具體教學中把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難點的突破,需要借整個單元各部分之力。它們既要相互照應,又要求同存異,發(fā)揮各自的功用。下面是本單元各篇課文的編者意圖和能力訓練示意圖。
兩篇精讀課文和“初試身手”,從不同角度對想象力進行了訓練。習作例文是精讀課文和“初試身手”的補充,是習作的鋪墊。前面已經(jīng)教過的方法技能,習作例文就該略教,或者不教。單元習作中需要的方法技巧,尚未涉及的,習作例文就該及時補空,做到不重復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三)厘清根本,顯目標定位
明確了單元目標和同單元各部分的能力訓練點后,習作例文的目標定位還需揣摩學生單元習作的困難所在,更需正確解讀“旁注”“課后題”的意圖指向。
先看旁注。《一支鉛筆的夢想》(以下簡稱例文1)共有三處旁注。第二處明示“想象時保留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想象自然、合理”,第三處暗指“想象是為了實現(xiàn)美好的愿望”?!段舶退幸恢回垺罚ㄒ韵潞喎Q例文2)有兩處旁注,第二處明示“反著想很有趣”。再看課后題。例文1的課后題意在圍繞事物特征想開去,訓練發(fā)散思維,仿照段落說話;例文2的課后題意在訓練逆向思維,用“反著想”的方式展開想象,自擬題目。最后細讀習作要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困難所在:審題能力較弱,無法領會題目所隱含的故事主題,并展開有質(zhì)量的想象。
因此,習作例文教學的“定位”逐漸明晰,簡要概述如下。
1.進一步感受想象的神奇有趣,激發(fā)習作興趣。
2.借助例文1,進一步了解“想象時保留事物的主要特征,會使故事自然、合理”,加深理解“想象是為了實現(xiàn)美好的愿望”,仿照課文想象說話;借助例文2感受“反著想”的趣味,嘗試用“反著想”的思路創(chuàng)生故事,嘗試自擬題目。
3.學畫“助想圖”,學習借助圖示打開思路,提高想象質(zhì)量。
二、設計教學,舉重若輕——開發(fā)例文價值
不同的習作單元,因主題不同,例文運用的時機、方式也不同。習作例文可以先于習作教學,也可以習作后再利用;可以兩篇一起教,也可以分開來教。不管是何時用、用何種方式,其原有的核心教學價值都基本不變的。如何開發(fā)和利用好習作例文的核心價值,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設計教學。根據(jù)“想象”單元的特點,筆者將兩篇習作例文在習作前進行了一課時的教學。課堂教學設計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教學內(nèi)容要輕簡
習作例文教學,沒有識字學詞的任務,也不要強調(diào)整體感知、深入理解、感情朗讀等。其教學內(nèi)容是緊扣習作能力訓練目標,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選擇、取舍、加工而形成的。教學內(nèi)容要輕簡,首先體現(xiàn)在一課一得上。例文1只需得“抓特征想象”,例文2只需得“反著想”,兩課共得“畫助想圖”,其余的旁支末節(jié)統(tǒng)統(tǒng)不要。其次,體現(xiàn)在兩篇例文有輕重上。例文1的“抓特征想象”“想象實現(xiàn)美好的愿望”訓練發(fā)散思維,在精讀課《小真的長頭發(fā)》(長辮子的用處)中已經(jīng)涉及過,學生不難掌握。而例文2“反著想”和“嘗試擬題”,首次出現(xiàn),既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亦是單元習作尚缺的重要方法技能。因此,教學內(nèi)容略偏重例文2。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要輕巧
習作能力的訓練,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尤其想象能力的拓展,需要更多的感性積累和外力刺激。想象思維是有路徑的,想象指導也該是有策略的。以例文2為例?!胺粗搿保嫦蛩季S)雖在精讀課《我變成了一棵樹》“鳥窩不是圓形,不住鳥” 中略有涉及,但嘗試運用是第一次。課后要求“說說新鮮有趣的想法”,擬出類似《喜歡睡覺的風》這樣的題目,對學生來說更是難點。教學時,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首先,讀課文,理解“把尾巴當主人,尾巴就有了一只貓”,初步感知“反著想”;其次,媒體配圖,進一步理解“交換身份反著想”;其三,讀“顛倒歌”,明白“反著想就是打破常規(guī)”;其四,看動畫《極速蝸牛》,解讀《喜歡睡覺的風》,知道要“抓事物的主要特征反著想”;最后,選擇事物,借“助想圖”,用“反著想”的方式,形成新鮮有趣的想法。如此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推進,巧妙輕松地化解了難點。
(三)教學方法要輕松
葉圣陶先生曾說:“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绷曌鞯牡谝灰厥钦T發(fā)習作動機,即積極調(diào)動學生情感,激發(fā)表達欲望。“想象”習作指導,重在喚醒學生的想象意識,激發(fā)想象的興趣,鼓勵學生展開積極主動的想象,并在教師指導下,拓寬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提升想象的質(zhì)量。因此,教學應以自主探究、游戲活動為主,力求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想象訓練。
1.默讀思考,自主感悟。
習作例文教學的著眼點,不是全文,而是某一點、某一方面的探究。因此,課堂上應以默讀為主,既省時又便于思考。其次,習作例文的“旁注”為學生自讀自悟提供抓手。教學時,切勿花費時間在課文朗讀、內(nèi)容講解上。
2.交流討論,生生互動。
習作例文是為學生習作提供范例,在選文上一般貼近學生的閱讀水平,便于模仿學習?!芭宰ⅰ碧岢龅膯栴},應放手讓學生自由表達,相互啟迪、補充,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
3.媒體音畫,游戲競賽。
中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最重要的是要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若是課堂沉悶無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思維就必然僵化。尤其“想象”,更需要游戲活動來“熱場”,激發(fā)學生的腦活力。①游戲進課堂。課前,筆者引入“腦力大風暴,思維做體操”的綜藝游戲概念,創(chuàng)設了大組競賽規(guī)則,并開展“看圖說事物”的游戲進行熱身;課中,兩篇例文的拓展想象環(huán)節(jié),也采取這一游戲競賽的方式,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②媒體來幫忙。課堂上,我把學習小伙伴“想象王國的聰明豆”請入課堂。在兩篇例文的要點小結時,我播放媒體錄音,卡通人物可愛的聲音,吸引了學生注意力,讓他們牢牢地記住了知識要點。其次,播放動畫片《極速蝸牛》,這樣既加深學生對“反著想”的理解,又緩解了他們疲勞。③動筆畫圖示。思維訓練的指導,難在思維的無形上。因此,我利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教學生畫“助想圖”,使想象路徑顯現(xiàn)出來。這樣,既方便學生檢驗自己的想象成果,又為語言表達提供框架,還動手促腦,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根據(jù)需求,多維利用——實現(xiàn)例文價值
前面重點論述的是習作例文該“怎么教”的問題,接下來從單元習作角度來談習作例文“怎么用”的問題。王榮生教授把語文教材選文按功能分為四類——“定篇”“例文”“樣本”“用件”。習作例文,應兼具兩種功能。當它是“例文”時,重在習作興趣的激發(fā)、習作思路的拓展;當它是“樣本”時,重在習作方法的習得、習作表達的借鑒。習作例文的使用要分塊、分次,根據(jù)不同需求,多維度反復利用,以實現(xiàn)其教學價值。
(一)為習作審題服務
由于心智發(fā)展水平的原因,加上對審題指導的淡化,習作時學生很難發(fā)覺同類題目關鍵字詞的細微差別。例如,同組教師執(zhí)教習作課時,一個學生模仿例文1,把《小樹的心思》當“小樹的夢想”來寫。其次,學生習作時,注意力容易集中到熟悉的內(nèi)容上,忽視對新生字詞的思考。筆者在教學習作例文課前,對單元習作中的7個選題做了調(diào)查:“假如讓你選一個題目,展開想象寫故事,你選哪個?”69.7%的學生選擇寫《一本有魔法的書》,沒有人選《手罷工啦》。究其原因,“魔法”一詞是童話故事的常用概念,學生熟悉,不假思索就選了它。而“罷工”,較為生僻,此選題就被忽視了。
因此,在習作例文教學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滲透審題意識、方法。教師可以出示兩篇例文題目,讓學生說說“想先讀哪一篇,并說原因”,引導學生對題目做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教學例文2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學生嘗試自擬題目后,教師讓全班學生讀讀這些題目,辨析一下優(yōu)劣:“同樣要寫‘太陽不發(fā)光了,一個取名《黑暗世界》,一個取名《太陽罷工了》。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經(jīng)過這堂習作例文課后,筆者再次做調(diào)查,學生選題的結果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就說明習作例文教學是有效的。當然,在后續(xù)習作指導時,教師還應帶領學生繼續(xù)抓選題中關鍵字詞,對題目主旨做更深一步的揣摩理解。
(二)為習作構思服務
“想象”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但是,學生原生態(tài)的想象往往比較粗淺。因為,想象的本質(zhì)是對原有經(jīng)驗世界的再加工。學生生活閱歷有限,他們可以借用的想象材料有限。教師應借助一定的教學策略和手段,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提升他們的想象質(zhì)量。習作例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提供輔助。比如,例文1教學中,我提供了“助想詞:馬路、公園、太空、海洋、蹺蹺板、路燈、珊瑚”,讓學生“想開去”,解決他們“想不開”的問題。這樣,學生很快受到啟發(fā),完成“助想圖”。
另外,還可以圍繞一件事物出發(fā),讓學生“反著想”,這樣能讓學生的想象新奇、有趣。如,例文2教學的拓展想象環(huán)節(jié),教師示范“反著想”,并畫出圖示,呈現(xiàn)故事的主題和框架,再讓學生思考畫圖。畫圖的過程就是打腹稿的過程。圖畫出來了,故事的框架也構思好了。
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借“助想圖”進行有意識想象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到了單元習作時,教師可以沿用這一方法,對7個選題進行畫圖構思,可以像例文1“想開去”,也可以像例文2“反著想”。
(三)為習作表達服務
三年級的習作對語言表達不要做過高的要求,且應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但也不能放任學生無視語言的規(guī)則。在習作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習作例文的語言表達特色。如,例文1采用的是第一人稱講述故事,例文2采用對話形式展開。當然,也可以鼓勵學生先大膽寫,然后再拿習作例文的表達做“樣本”,比較不同表達方式的優(yōu)劣,然后再對習作進行修改。
三年級的習作單元、習作例文,作為新生事物,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做更多的思考和研究。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習作單元的習作作為單元學習成果的展現(xiàn),本身也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服務的。因此,習作例文教學也好,整個單元教學也罷,并不只為了“寫好這個單元的習作”,而是讓學生通過一個單元、一周左右的訓練,對習作某方面的方法技能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掌握一定的習作方法,這才是習作單元、習作例文的價值所在。
[ 參 考 文 獻 ]
[1] 汪潮.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2.
[4] 鄭宇.部編教材習作單元“觀察”的特殊性及需要注意的問題[J].小學語文,2018,(9).
[5] 華偉忠,劉晶.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編排特點及整體教學策略[J].小學語文,2018,(7-8).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