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花
摘 要: 本文通過對農村語文學困生的現(xiàn)狀調查,從四個角度分析這些學困生的成因,并提出應對策略,為提高農村語文學困生成績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語文 學困生 交流溝通
1.農村語文“學困生”的現(xiàn)狀調查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農村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直接影響整個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特別是考試模式的語文學科,學困生占到班級比例的35%左右,遠遠比其他學科嚴重。一些學困生有自卑感,失去了學習信心,甚至出現(xiàn)了厭學、逃學的情況。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語文學困生對于這門學科還是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只有兩名學生表示對于語文學習不感興趣,28%的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相對應的,若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或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才學習這門學科,則會認為這門學科對于日后學習沒有太大幫助,從心底里排斥語文學習,這對于農村語文課程學習而言是不利的。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農村學校部分學生語文學習情況調查表
2.農村語文學困生成因多角度分析
2.1學生自身原因
(1)語文基礎不扎實。農村離縣城有些遠,大多數(shù)學生都來源于農村,學習條件有限;(2)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很多學生有偏科情況,認為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不大,即便學不好也不會影響日后就業(yè);(3)學習方法缺乏合理性。部分學生對語文教師教學有著較強的依賴性,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依然習慣于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缺乏主動分析和思考語文知識的習慣;(4)學生智力有不足。因為農村家庭特殊原因,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先天性不足,語文學習十分吃力。
2.2教師因素
(1)教學方法欠靈活,難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一些農村語文教師依然使用以往的教學理念,這一教學理念已不符合現(xiàn)代學生學習的需求,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失去積極性,認為語文學習需要記憶很多知識,十分枯燥與乏味。(2)教師教學能力不高,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1]。一些農村語文教師普通話說得不標準,造成學生聽錯寫錯。教師缺乏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能力素養(yǎng)不高,難以引導學生積極學習。(3)教學重點不明確,難以滿足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現(xiàn)實需求。因為閱讀成績與寫作成績周期較長,所以農村教師難以充分重視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在考試過程中,語文寫作與閱讀理解雖然占很大比例,但忽視這兩大教學進行的重要性。
2.3社會因素
(1)一些學生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我國出臺和頒布了很多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能進入網吧,網吧影響著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一些學生沉迷于網吧環(huán)境中難以自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甚至耽誤了學業(yè)。(2)“讀書無用”思想的影響。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qū),學生面臨很大的就業(yè)壓力,部分畢業(yè)后的大學生難以就業(yè),在這樣的環(huán)境影響下,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不高。(3)信息化時代。網絡社會讓學生認為學習不好語文知識的負面作用不大,如今網絡技術走進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些學生對于寫作缺乏正確的認知,這些錯誤的思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4家庭因素
與城市家庭對比,農村家庭文化層次低一些,一些家長缺乏合理的教育方法,學生難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有些家長文化素養(yǎng)不高、教育方法不合理,造成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況。一些農村家長觀念意識落后,常年外出務工,缺乏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忽視關心子女心理的變化,造成學生學習成績日益下降,逐漸成為“學困生”。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特別困難的農村家庭,學生面臨更重的學習負擔,時間長了影響了學生的心理,不但淪為學困生,而且學習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
3.轉化農村語文學困生的應對措施
3.1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
語文教師需要對語文教學內容深入探究,貫穿語文教材中每一課的內容,注重語文課堂教學的連貫性、整體性。如:在學習《濟南的春天》及《春》等文章時,這些文章都有描寫景色的內容,教師需要利用這些文章共同點提高學困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幾篇相似文章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困生鞏固學習課文內容。此外,語文教師還需要對農村自然景色特點高度利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鄉(xiāng)村環(huán)境,讓課堂教學“活”起來,促使學困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早日找到學習樂趣。
3.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要求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多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很多學生都希望能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尤其是農村初中生,由于利用多媒體教學十分直觀,不像傳統(tǒng)教學模式那樣索然無味,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困生在有趣、生動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無論學困生學習成績如何,教師都需要關心學困生,友好的動作、贊揚的話語能讓學困生感覺到教師的關愛。此外,在新時代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與模式,相信只要找準原因,因材施教,長久堅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語文學習能力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3.3做好農村家長工作
做好農村家長思想工作要引導農村家長意識到教育教學的重要性,積極督促子女平日里的學習,并對于學生學習提出合理的建議,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互相交流,讓家長對于孩子學習情況及時了解、準確把握,為家長提供管教孩子的良好方式,注重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同時,學校與家庭兩方面需要一起尋找教育孩子的良好方法,共同做好學困生教育工作。另外,情況允許的話,語文教師要進行家訪,與家長一起商討學生學習情況,引導學生家長主動配合學校工作,家校共同合作和努力,讓學困生重新找到學習自信。
3.4提高農村語文教師的教學修養(yǎng)
農村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與教學素養(yǎng),扎實打好語文教學基本功。與其他學科對比而言,語文教學可能會有些枯燥,若語文教學素養(yǎng)較高,則在進行“聽說讀寫”教學中肯定會游刃有余,語文教學勢必會吸引學生,這樣必然會減少很多學困生。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將積累知識的方法傳遞給學生,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輔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語文教學通常會牽涉很多方面的內容,要想學好這門科目,就需要學生敢于積極開動腦筋。語文教師需要將積累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其學會閱讀積累[2]。如:每天課堂中積累幾個語文生詞,每天閱讀幾篇優(yōu)秀的作文及背誦幾句名人名言。對于學困生,語文教師還需要認真、耐心地進行輔導,促進學困生的早日轉化。
3.5積極鼓勵和表揚學困生
農村語文教師需要學會表揚學生,學生得到表揚后,學習自信心會大大增強。在平日學習中,學困生有了一點點小小進步,語文教師都需要抓住機會表揚,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回答問題時,無論答案與正確答案是否有所偏離,語文教師都需要給予一句表揚的話語,讓學困生喜歡上回答問題,喜歡上語文學習,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事半功倍。反之,當學困生犯了錯誤,語文教師需要有耐心、細心地教育學困生,讓其認識到錯誤,并積極改正。
3.6有針對性地布置語文作業(y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作業(yè)是鞏固課堂知識學習的有效途徑,對于學困生不能按時、有質量地完成語文作業(yè)的情況,語文教師需要多花費心思,不但要對學困生講清楚完成作業(yè)的重要性,而且要引導學困生擺脫抄襲語文作業(yè)的壞習慣。同時,語文教師可針對性地布置一些相對而言簡單的作業(yè),這樣可以讓學困生積極完成作業(yè),逐漸養(yǎng)成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作業(yè)及時完成了,學習成績就會逐漸提高,學習熱情自然而然提高。
4.結語
農村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由淺入深地進行。語文教師平日里需要端正教學態(tài)度、耐心教學,多想辦法、多思考。同時,還需要結合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因地制宜地教育,以此實現(xiàn)學困生的有效轉化,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與學習素養(yǎng),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志濤.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05):293.
[2]者粉蓮.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J].寧夏教育,2017(0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