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
摘要: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說到思維能力,就不得不提及思維品質和思維方式,兩者互有聯(lián)系、互相包容、互為因果,卻不能相互混同,所以對學生的培養(yǎng)也應從不同方面進行。在積極提倡教育“輕負高質”的背景下,教師應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學會主動提出問題,進而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落實好“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學會長效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思維能力
從狹義的心理學研究實踐角度來看,我們通常認為的思維主要指邏輯思維,而數(shù)學正是培養(yǎng)人邏輯思維的一門重要學科?!缎抡n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倍`行上述數(shù)學學習的三個重要方式,筆者認為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在“輕負高質”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營造輕松氛圍,讓“思”絮飄起來
在心理學中有這樣的研究和實踐: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人的智慧能夠得到最好的發(fā)揮。在這樣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下,每個學生的心理都比較放松,思維也沒有了約束,同學之間的交流也變得通暢。在這樣的平等對話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作為教師,應該努力營造這樣的課堂,讓交流變得輕松,讓學生的“思”絮飄起來。
1.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教育工作與其他工作的最大差別在于,教育工作的對象是有意識、有思想的人,而非物,所以教師首先應該做到尊重學生。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不能偏愛優(yōu)生,也不能歧視學困生。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要面帶微笑,用鼓勵的語言激勵他們,同時,在課后的交流中,教師要讓學生愿意和教師交流,愿意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困惑和喜悅與教師分享。
另外,教師應該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學《比例尺》這節(jié)課時,有的學生向筆者提出了一個新奇的問題:“比例尺和我們平時的尺是一樣的嗎?它是測量什么的?”筆者先是贊揚了這位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然后再回答他說:“比例尺是一把無形尺,它的作用很大,小到做衣服,大到造飛機。學了這一課后,相信你會有確切的了解?!庇秩缭诮虒W中可能會遇到比較難的問題,教師也不能完美解決,這時,教師應實事求是地告訴學生,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比一比誰能最快、最好地解答問題。這樣一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自然會得到增強。
2.解放心理,營造健康氛圍
在數(shù)學課堂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或答不上來時,班級中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就想表現(xiàn)自己,有時會直接把答案說出來。這時,剛剛提問或回答的那個學生會顯得尷尬,容易失去自信。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取他人發(fā)言的習慣,讓學生明白給別人機會展示自我的同時,也是給自己機會培養(yǎng)謙虛品德。
另外,當學生產(chǎn)生了不同意見時,教師不要急于做出判斷,而是要讓學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意見,再營造一個寬松的交流氛圍,促使學生發(fā)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讓交流變得無拘無束。如有這樣一道題目:有10個蘋果,用每隔0.5米的一段繩子依次連起來,這根繩子最短需要多少米?如果拿掉一個蘋果,還是用這段繩子連起來,怎樣連接繩子正好一點不剩?對于這個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課堂一下就熱鬧起來了,學生爭論得非常激烈,甚至辯論得面紅耳赤。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只是默默給他們鼓勵,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問題。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思維也異?;钴S,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學生往往會得出合理的答案。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3.創(chuàng)新形式,打造勇敢平臺
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明確有指向性的問題,引領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學生表達能力強,可以侃侃而談,有的學生膽小害羞,一站起來就面紅耳赤。因此,教師的提問形式要多樣,或者可以舉行各種形式的提問競賽活動。這有利于學生在比賽氛圍中逐步消除害怕心理,使學生勇于提問,敢于思考。
對于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交給教師。在課堂中,有些學生可能不善于表達,教師可以課后再與他們交流,慢慢引導和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如在學習了歸一應用后,教師可以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大組,由其中一組學生提出問題,讓其他組的學生來回答,然后交換提問。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不知不覺地投入“思”潮中,教師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激發(fā)濃厚興趣,讓“思”意樂起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學思想告訴人們,在教學中,教師要懂得解放學生,放飛學生思想,讓學生敢于開口,敢問敢說,著重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疑、善于提出不同意見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由疑問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并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從而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數(shù)學學習能力。
1.以幽默生動的語言喚醒問題意識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贝罅空n堂教學事例證實,采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話語會感染學生,使枯燥無味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喚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感悟中體會數(shù)學知識。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計算”時,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話語與體態(tài)語言告訴學生:“下面,老師要完成一個魔術,把圓柱平均分成12等份后,再分成兩大部分,然后將兩部分組合在一起正好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甭牭竭@段話后,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表演完成后,教師提出問題:“這個表演看完了,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紛紛思考長方體和圓柱的體積大小一樣嗎、長方體和圓柱體有什么聯(lián)系嗎、圓柱的體積怎么推導呢等問題。
學生對長度、面積、體積單位使用較混亂,教師可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幫助學生區(qū)分。如當學生混淆了米和平方米的概念時,筆者舉了一個例子:“小明用3平方米的釣魚竿去釣魚,如果真是這樣做的話,那我請他把釣魚竿借給我,我就拿他的釣魚竿當魚兜到海里去捕魚,你們看可以嗎?”筆者用這種富有幽默的語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在這樣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生慢慢也產(chǎn)生了提問題的興趣。
2.以積極向上的評價激發(fā)思維動力
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上沒有一位學生是沉默寡言的,沒有一位學生是不樂于提問善思的,學生都把自己當作課堂的主角。筆者認為這些教師都恰當?shù)厥褂昧思钚缘恼Z言。激勵,它是調控課堂的一種方式,更是一門藝術。在課堂中,教師如果能夠尊重、信任、表揚、鼓勵學生,學生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也能感受到學習的喜悅,享受成功的快樂。
在日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筆者常常以“哪個同學來試一試”“哪個同學還有更好的想法”等激勵性語言來營造積極思考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往往使用“了不起”“你真能干”“解法妙極了”“再接再厲”等具有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取,勤思好問。
三、科學處理關系,讓“思”力升起來
20世紀著名的物理學家班爾曾說:“沒有一個愚蠢的問題?!痹?500年前,正是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世界是怎么組成的?”這才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研究和發(fā)展。在呼喚創(chuàng)新人才的今天,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問題的能力,因為沒有思考,便沒有創(chuàng)造力。
1.處理好主角與配角的關系
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己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筆者也經(jīng)常教育學生:“數(shù)學課堂資源,數(shù)學課本資源,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我們要靈活地運用,讓自己的個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要想學到有用的知識就要靠我們自己?!边@樣,在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進入了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之中。長此以往,不但激發(fā)了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還充分發(fā)揮了使學生的自主性。
2.處理好授之以魚和授之以漁的關系
教師應側重于學生思維的訓練,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筆者認為,這里的“漁”不只是方法,更是一種技能、一種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如在新舊知識間的比較中,教師通過交流和反饋,不斷讓學生在比較中加強思維間的聯(lián)系,從新知識的意義、性質、特征、公式等方面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另外,通過積極思考后,學生從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打開了思維的結點,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在提高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思維品質,改進思維方式。
如在教學“圓面積公式推導”時,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思考“你怎樣想到要把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呢”,學生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在課堂上就能大膽探索,樂于思考。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自主提高。
四、結語
面對新課程“輕負高質”的理念,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充分挖掘學生思維的潛能,尤其是要積極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完成時代賦予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使命。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郅庭謹.教會學生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朱學思.小學語文多思教學十年探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大溪小學)